第三十六講 射干麻黃湯證
今天,咳嗽了,怕冷了,我想我是生病了!為什么會生???為什么咳嗽?只因為抵抗力下降了,被風一吹便飄搖不定,中醫(yī)叫作受涼。那么,為什么人體在虛弱的時候一吹風就會生病呢?這個說來話長,只因為,您的肺變?nèi)趿耍?/span>
眾所周知,中國醫(yī)學所講的肺絕對不僅僅是解剖學的肺,中醫(yī)的肺包括人體抵御外邪的力量,現(xiàn)在叫免疫能力,中醫(yī)稱肺衛(wèi)功能。
人體的肺,就像一個氣球,氣球只有吹滿氣了才能飛得起來,肺也只有在吹滿氣的時候才能工作自如。假如氣球不吹氣,那么它就飛不起來。肺一沒有氣,人必然短氣、喘促、飄忽;如果肺一點氣都沒有,那么人就死定了。所以,醫(yī)生一見到不喘氣的人就會給他人工吹氣,由于單靠人工一直吹氣不現(xiàn)實,后來就有了“鐵肺”幫病人的肺吹氣,也許,這么一吹,病人就活過來了。假如氣球裝滿水,勢必也吹不起來,更甭提飛了。肺一充滿水,一個道理,氣體不得進也不得出,阻塞了,就會咳嗽喘促。中國醫(yī)學講肺主行水,就是指肺氣的宣發(fā)肅降作用推動和調(diào)節(jié)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饵S帝內(nèi)經(jīng)》稱作“通調(diào)水道”。所以,肺出問題,水就來了,水來了,就會水災,水災來了,命就在旦夕了。
張仲景的經(jīng)方很多就是針對水的治療,今天要聊的話題就是與水飲犯肺有關(guān)。
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十三枚 一法三兩,麻黃四兩,生姜四兩,細辛三兩,紫菀三兩,款冬花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 一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麻黃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射干麻黃湯的主治癥候,就是內(nèi)飲外寒,內(nèi)有痰飲阻肺、外有風寒束表。中國醫(yī)學認為肺的首要生理功能就是“主氣司呼吸”,什么意思?就是肺主一身之氣,宣散衛(wèi)氣,固護肌表,防止外邪侵襲肌體。肺的生理特性是清肅,什么叫清肅?就是清潔、肅清的意思,也就是肺氣從太陰而行,上走息道,司呼吸,具有肅清其本身和呼吸道內(nèi)異物,以保持呼吸道潔凈、通暢的特性。那么當痰飲阻肺的時候會引起肺氣上逆、肺的肅降受阻。如果風寒束表就會導致腠理閉塞,肺氣不宣。肺氣失于宣發(fā)和肅降,就會出現(xiàn)咳嗽和喘促的癥狀,即“咳而上氣”。痰飲隨肺氣上逆,就會有大量的清稀痰液咳咯而出,又因喉為呼吸出入的門戶,呼吸之氣觸動痰飲,痰氣互相搏擊,則喉中痰鳴有聲,即“喉中水雞聲”。水雞應該就是田雞、青蛙之類的東東。張仲景用水雞的叫聲形容喉中的痰鳴音,所以他講“喉中水雞聲”,不是喉中有一只水雞在叫,這就是喘氣的時候可以聽見從喉中發(fā)出來的響聲,類似水雞的叫聲,這種“喘而有聲”中國醫(yī)學稱作哮。因此,咳嗽、哮喘、痰多清稀是射干麻黃湯所治療的主治癥候表現(xiàn)。
此外,風寒束表還會表現(xiàn)有輕微的惡寒、發(fā)熱、無汗等表證;痰飲內(nèi)停,肺失宣降也會有口不渴和胸部滿悶的癥狀,這些是射干麻黃湯證的兼夾癥。
由于射干麻黃湯證表證較輕,所以張仲景沒有用桂枝、芍藥去解表調(diào)營衛(wèi),方中射干性寒、下降的特性,能消痰開結(jié),疏利咽喉,與麻黃配伍一降一宣,更能加強肺的宣降作用而降逆平喘。紫菀、款冬花溫肺化痰止咳,另外紫菀甘潤苦降,微溫不燥,入肺經(jīng),長于潤肺下氣化痰而止咳,凡咳嗽無論新久、寒熱虛實都可應用。生姜一方面可以加強宣肺化飲的作用,另外生姜性味辛、微溫相對于干姜的辛、熱來講,生姜不易傷津液,和大棗合用散水氣而不傷陰。由于麻黃和細辛辛溫藥配伍,發(fā)散的力量很大,容易耗傷肺氣,所以加了五味子斂肺止咳,五味子與辛散之品相配,有散有收,既有利于開合肺氣,調(diào)和營衛(wèi),又可制約藥物辛燥太過耗傷陰津。劉渡舟老前輩講課時一直強調(diào),麻黃配細辛發(fā)散太過,會拔腎根,發(fā)腎氣,動沖氣,所以劉老不主張麻黃細辛一起使用,用麻黃則不用細辛,用細辛則不用麻黃。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與生姜、細辛相伍,一溫一散一燥,使寒飲速消,咳喘早平。
射干麻黃湯雖主要用于寒飲郁肺導致的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由方中射干、紫菀可知,寒飲有化熱的趨勢,為了防范于未然,所以和小青龍湯的清稀泡沫痰相比較,射干麻黃湯的痰相對質(zhì)稠,可為白粘痰,或痰少。符合上述病機的喘、咳等病,可用射干麻黃湯,尤其適用于寒飲的哮喘發(fā)作期,不論老幼,本方能較好地緩解癥狀,但不易根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耗傷肺氣。
原文“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薄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謂“射干,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倍涓陕辄S湯中以射干為主藥,其所主治上氣而作水雞聲的咳嗽氣喘。
射干麻黃湯為小青龍湯的演變方,小青龍湯去桂枝、芍藥、甘草,加上射干、大棗、紫菀、款冬花,干姜變成生姜。射干麻黃湯與小青龍湯均為解表化飲的方劑,小青龍湯主治風寒表證較重,證屬內(nèi)有痰飲,而外感風寒,而多發(fā)伴有喘證,痰飲多為清稀泡沫痰,落地成水;射干麻黃湯主治寒飲郁肺導致的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多為哮證,有寒飲郁而化熱的趨勢,痰飲多為白黏痰,或痰少,相較于小青龍湯,其表證較輕或無表證。那么,在藥物組成中,小青龍湯麻黃桂枝并用,以加強發(fā)汗解表的力道,射干麻黃湯不用桂枝而加射干、紫菀、款冬花以增強化痰止咳的能耐。民國著名醫(yī)生曹穎甫在《經(jīng)方實驗錄》中,對兩者之間的鑒別關(guān)鍵點評為“以上自小青龍湯至澤瀉湯(指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皂莢丸、澤瀉湯)凡五證,皆治痰飲。小青龍湯以心下有水氣為主,射干麻黃湯以喉中水鳴聲為主”。
現(xiàn)在我們一般把小青龍湯證的典型表現(xiàn)歸納概括為水一樣的或者清鼻涕樣的痰。射干麻黃湯以喉中水雞聲為主,止咳化痰力強,而解表散寒之力較弱。兩張方子都主寒飲,但是在臨床實踐中,不管是小青龍湯或者是射干麻黃湯,只要患者有些熱像,都可以加上石膏。
講到射干麻黃湯,幾乎所有的文獻都會提到《經(jīng)方實驗錄》記載的醫(yī)案,我把這個醫(yī)案發(fā)上來,供大家參考:
馮仕覺七月廿一日自去年初冬始病咳逆,倚息,吐涎沫,自以為痰飲。今診得兩脈浮弦而大,舌苔膩,喘息時胸部間作水鳴之聲。肺氣不得疏暢,當無可疑。昔人以麻黃為定喘要藥,今擬用射干麻黃湯。
射干四錢凈麻黃三錢 款冬花三餞 紫苑三錢 北細辛二錢 制半夏三錢 五味子二錢 生姜三片 紅棗七枚 生遠志四錢 桔梗五錢
拙巢注:愈。
曹穎甫曰:有張大元者向患痰飲,初,每日夜咯痰達數(shù)升,后咯痰較少,而胸中常覺出氣短促,夜臥則喉中如水雞聲,徹夜不息。當從金匱例投射干麻黃湯,尋愈。又有楊姓婦素患痰喘之證,以涼水浣衣即發(fā),發(fā)時咽中常如水雞聲,亦用金匱射干麻黃湯應手輒效,又當其劇時,痰涎上壅,氣機有升無降,則當先服控涎丹數(shù)分,以破痰濁,續(xù)投射干麻黃湯,此又變通之法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