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牽強附會、穿鑿附會解釋得最生動形象的便是“郢書燕說”。
出自先秦.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痹贫^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毖嘞喟淄?,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舉學(xué)者多似此類。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給殿試考生王文昭“舉燭”照明。舉燭就是這么個意思。)
用白話是這么說的:郢(yǐng)是楚國的都城;有個郢都人給燕國宰相寫信,在夜晚書寫,因蠟燭不夠亮,叫伺候他的人把蠟燭舉高一點“舉燭”,這個人有意思,邊說“舉燭”兩個字同時把“舉燭”兩個字寫到信上,并不是這個人的本意。燕國宰相得到書信后,自作主張把“舉燭”的意思理解為: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舉薦賢能并委以重任。燕國宰相告訴國王,燕王龍顏大悅,按照宰相的意思去治療國家并獲得滿意效果。國家也治理好了,但“舉燭”并不是原來書信的意思。今天的學(xué)者大多如此。
最好的例證是北京豐臺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的杰出青年醫(yī)生董洪坦,他在一次直播是說到:升麻這味藥在張仲景的著作中并不能證明其有升陽舉陷、提舉陽氣的作用,應(yīng)是清熱解毒排膿為其功效。在李東垣補中益氣湯中解釋升麻與柴胡共同升舉陽氣,可能是其他藥物的共同作用來升舉陽氣的,并不是升麻的作用。也不能因為升麻叫做升麻而認(rèn)為它有升舉陽氣的作用。
在“小青龍湯類方(二)中,我說到“苓桂五味甘草湯”中茯苓作用時,諸多醫(yī)家認(rèn)為本方中茯苓的作用是引邪氣下行。太牽強了,翻閱所有《傷寒論》關(guān)于茯苓的條文,也找不到茯苓有引邪氣下行的作用,如果是為了引邪氣下行,那茯苓換為牛膝行不行?換為獨活行不行?換為旋覆花行不行?根據(jù)《傷寒雜病論》,茯苓作用為引水下行更好。
在閱讀中醫(yī)有關(guān)理論著作時,若遇某一解釋有牽強的意思,有必要懷疑其解釋是否正確。就算是自圓其說也要經(jīng)得住驗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