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教育研究中的科學主義范式與自然主義范式辨析

作者簡介:方寶(1981- ),男,廣西武鳴人,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廈門 361005;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外語部講師。

內容提要:科學主義與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具有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倡導科學—實證研究手段和強調“懸置”研究者個人“先見”等共性。在教育研究中,科學主義范式排斥形而上學的本體論,自然主義范式則認可質性研究方法;科學主義范式無視研究者個人的存在,自然主義范式則強調人直接參與調研的作用;科學主義范式傾向于將對象進行分解研究,自然主義范式則強調從整體上把握研究對象;自然主義范式主要采取緊跟設計和目的抽樣的研究方式,科學主義范式往往采取預先設計和傳統(tǒng)隨機抽樣的研究方式。科學主義和自然主義研究范式都對教育研究產生重要影響,但科學主義范式的“自然科學化”取向備受質疑,而自然主義范式則面臨著如何保障研究有效、可信的困境。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章編號】1003-8418(2016)04-0009-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236/j.cnki.jshe.2016.04.003

按照庫恩(Kuhn)的解釋,范式是科學共同體在長期的科研活動中所形成和分享的理論模式、理想、信念和價值觀,也包含著彼此共同遵守的相似或相同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反過來說,“也正是由于人們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組成了科學共同體”[1]。同時“取得了一個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許的那類更深奧的研究,是任何一個科學領域在發(fā)展中達到成熟的標志”[2]。研究范式往往同時歸屬于若干個學科,它的價值和意義更多體現(xiàn)在方法論層面上,但不直接涉及學科本體性的內容。正常認為,幾乎所有學科的研究者都有自己的研究范式,教育學也概莫能外。在教育研究領域,科學主義研究范式日益成為一種強勢范式,對其進行介紹和研究的文章也比較多。但是,對于容易與科學主義研究范式混淆的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其相關研究文獻卻相對不足,而對兩者進行比較分析的文獻更是缺乏。這引發(fā)了人們在理解與實踐中的諸多困惑。本文嘗試著對這兩大研究范式進行一些淺顯的辨析,冀望能為讀者對兩者的進一步認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科學主義的緣起與內涵

科學主義(scientism),又稱唯科學主義,是源于西方社會的一種獨尊自然科學、貶低甚至否定非科學主題價值的信念或思想[3]。它是19世紀中葉以來隨著自然科學的興起而日漸興盛的一種哲學思潮。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廣泛運用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應用自然科學的理性思維可以有效發(fā)現(xiàn)客觀世界的內在規(guī)律,并產生巨大的成果。因此,“一些自然科學家或哲學家開始認為精確的科學是偉大的,而思辨的哲學是渺小的”[4],并進而要求用實證科學的研究方法與邏輯去改造傳統(tǒng)哲學,改變人們對哲學與科學相互關系的傳統(tǒng)理解,從而把哲學歸屬為自然科學的某一學科(比如心理學、神經科學等)??茖W主義認為科學知識,特別是自然科學知識是人類知識體系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因此科學主義極力主張將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推廣應用到除自然科學以外的其他學科(哲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中,并認為自然科學實證方法的應用是其他學科科學化的標志,是否遵循科學主義研究方法論體系也成了判斷一個學科是否獨立的標準之一。科學主義試圖“把所有的實在都置于自然秩序之內,并相信僅有科學方法才能認識這種秩序的所有方面的觀點”[5]。他們認為任何一個主題如果不放在自然科學分析框架下都是沒有生命力和不能令人滿意的??茖W主義實證研究方法所采用的可控實驗與量化操作手段在認識世界方面發(fā)揮出獨特的作用和效率,這引發(fā)人們對科學主義的進一步崇尚和盲從??茖W主義的理論基礎是唯物主義,而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唯一方式,意識是物質的派生,人的思維也是純物質的,因此,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就要采取科學主義的方法。一些學者甚至認為科學主義研究方法已經達到可以精確檢驗人的精神世界和衡量價值體系的程度。戰(zhàn)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科技和工業(yè)高速發(fā)展所取得的成功也是使科學主義不斷得到認可的重要原因。近幾十年來,雖然科學主義受到了尖銳的批評,但是科學實證主義的方法論思潮仍然顯現(xiàn)出一統(tǒng)天下的趨勢。

由于對自然科學研究方法論的信仰,許多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領域的西方學者紛紛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與理念,用以提高其研究的科學化水平。在學科分化時期,教育學更是為追求一個獨立學科地位而不斷地尋求“科學化”,而作為教育學科學化基礎的心理學首先引入了科學主義方法論模式,這對教育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档?Kant)認為,教育學必須要有一套明確的概念;康德的學生赫爾巴特(Herbart)也一再強調教育學要有“自身的概念”,這是組成教育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并認為,這個知識體系越是嚴密,就越是科學[6]。然而僅僅確立自己的概念體系還難以使教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學科,要擺脫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尷尬,教育學還必須要有可證實或證偽的方法論體系基礎。因此,在梅伊曼(Meumann)和拉伊(Lay)等人的努力下,教育學逐漸采用了實驗、觀察、統(tǒng)計等實證研究手段,從而使其逐漸向一門真正的獨立學科演進?,F(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更是促使教育學研究不斷地按照“科學“標準來調整自身的發(fā)展。于是,可控性的實驗研究、精確化的量化統(tǒng)計、大規(guī)模的觀察分析等日漸成為了教育研究的時尚手段,甚至成為衡量其研究是否客觀、科學的重要指標。

二、自然主義的緣起與內涵

自然主義既是指一種特殊的研究方法,也是指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理解方式或信念。自然主義是隨著近代科學的產生以及人們對自然的進一步認知而日益被人們認可和明確使用的一個概念。據《哲學大詞典》所載,自然主義“泛指主張用自然原因或自然原理來解釋一切現(xiàn)象的哲學思想、觀念”[7]??茖W哲學家內格爾(Nagel)認為,“自然主義既包括一種探究的邏輯,也包括對宇宙結構和人在其中的地位的普遍闡述,是對在實踐中和在批判性的思考中接觸到的世界所做的正確的概括性的論述,是對人類社會的合理展望”[8]。國內的一些學者認為,自然主義是一種以自然及其成因為基礎的哲學一元論思想,其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存在超越自然的神秘存在物。事物或人的性質都是由自然存在物體的性質所決定,因此宇宙間存在或發(fā)生的一切都可以用自然的方法加以解釋或說明[9][10]。同時,自然主義堅稱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具有連續(xù)性,并認為自然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不是截然分開的,彼此之間具有連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

在17-18世紀,自然主義主要發(fā)展和興盛于英、法等國。當時的哲學家如培根(Bacon)、霍布斯(Hobbes)等都對自然探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努力用自然的方法對客觀現(xiàn)象進行解釋。17-18世紀的自然科學為自然主義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一時期,自然主義堅持認為在自然科學中應用的典型方法是認識世界的唯一合適方法,也是研究人文社會科學與哲學的唯一合適方法。18-19世紀以后,隨著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自然科學中的實證研究方法被大量應用于社會科學研究領域。雖然社會科學因此獲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從根本上受到了諸多挑戰(zhàn)。而隨著這種挑戰(zhàn)不斷得到回應,特別是20世紀60-70年代,奎因(Quine)自然化認識論的提出,直接推動了當代自然主義的出現(xiàn),并產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比如亨普爾(Hempel)、內格爾、塞拉斯(Sellars)、齊曼(Ziman)等。與近代自然主義相比,當代自然主義吸收了反自然主義中的合理觀點,承認社會科學研究的獨特研究對象、價值與意義,使自然主義朝著更為合理的方向發(fā)展,并引發(fā)了人們對社會科學的新思考,也為社會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綜上所述,自然主義的核心理念是堅持從自然的立場出發(fā)來理解和闡釋自然界、社會和人。而作為一種特殊的研究方法,當代美國自然主義哲學家薩繆爾(Samuel)認為,“自然主義的方法是不帶任何先入之見來研究我們的先入之見”[11]。這在實際上就是要強調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中采取與自然科學研究相一致的研究立場,對研究的對象與問題進行不偏不倚的描述與分析,即用自然的方式去自然而然地發(fā)現(xiàn)自然存在物的本源,從而避免任何先入為主價值觀念的影響與束縛。以人為主要對象的教育研究更要秉承這樣的方法與理念?!耙匀藶楸尽北厝患哟蠼逃芯康膹碗s性,要客觀地發(fā)現(xiàn)教育問題的本質,并提出適切的解決方案,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就必須“懸置”其固有偏見,以中立的態(tài)度去觀察和分析問題。這是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進步,因此,即便在科學主義、實證主義等研究范式不斷受教育研究者們質疑的今天,自然主義仍然以其科學的實踐精神受到人們的重視,并為人們提供一種堅定而樂觀的方法論支撐。

三、科學主義與自然主義研究范式的共性與特性

單從字面意思與簡單的概念解釋來看,科學主義與自然主義研究范式確實有諸多相似、相通之處。首先,科學主義研究范式和自然主義研究范式都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觀點,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的,不存在超越客觀存在的神秘力量,并相信只有科學知識與方法才能讓世界擺脫愚昧與神秘,而以任何不可見的超力量去解釋世界都是徒勞的。也正因為如此,科學主義與自然主義研究范式都崇尚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并認為自然知識比社會知識更為發(fā)達,社會科學研究必須要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才可能走向成熟和提高自身的科學化水平。顯然,這兩種研究范式都認為自然科學的典型研究方法是適用于任何學科領域的,對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其次,也正是出于對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崇尚,科學主義研究范式和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倡導用科學—實證的手段對教育領域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其認為教育應采取與自然科學研究一樣的方法和程序,因為對知識客觀性的認定主要由研究方法來決定,只有像自然科學一樣進行研究才能更好地獲得真知。因此,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事實觀察、數據統(tǒng)計、成效測量、控制實驗等就成為一些常用的技術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追求客觀性和精確性。近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工業(yè)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們對自然科學研究方法更加堅信不疑,并對這兩種范式產生重大影響。再次,在研究過程中,自然主義和科學主義研究范式都強調避免研究者個人的固有觀念或“先見”影響到研究者的客觀性判斷。因此,他們大多堅持研究過程中的實事與價值必須嚴格區(qū)分。在教育研究中,科學主義研究范式強調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要嚴格保持距離,特別是當研究對象是人的時候,一定要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避免研究者或研究行為對研究對象產生反作用。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則強調在研究開始前必須“懸置”研究者個人的固有觀念,以純粹客觀的態(tài)度去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源,對教育事實和規(guī)律進行準確無誤的描述并對教育問題進行公正的分析,從而避免研究者對問題進行先入為主的判斷。然而,盡管意愿如此,在教育研究的過程中,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往往受到指導研究的理論范式、方法論范式的公理和假定、研究環(huán)境的價值和特征等方面的影響,難以真正地做到價值中立[12]。

雖然具有諸多共性,但是科學主義與自然主義研究范式還是具有各自的顯著特征。兩者對研究本身的理解以及研究過程中的具體操作也存在較大差距。

第一,科學主義研究范式追求經驗的客觀實證性,排斥形而上學的本體論??茖W主義認為物質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唯一形式,因此所有事物都要通過提供充分的證據來證明自身的存在??茖W主義范式認為只有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才是唯一可信的方法,并否認不同學科之間的根本性差別,認為不同學科只有在自然科學的范疇的解釋下才具有可接受性,包括教育學。而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在方法論的基礎上還具有形而上學的形式,因此自然主義研究范式不像科學主義研究范式那樣忽視社會生活的積極因素,并有意識地吸收和融合解釋學和批判理論的研究方法。因此,自然主義研究范式雖然提倡自然科學的實證研究手段,但也強調質性研究方法的應用,并坦承在以人為對象的教育研究中,質的研究方法具有獨特的作用和優(yōu)勢。這使得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有著科學主義研究范式所沒有的特殊優(yōu)勢。自然主義研究范式認為單純地對科學理論進行純理性分析未必能夠充分解釋科學活動的復雜性。因此,當代自然主義研究范式沒有走上唯科學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其承認社會科學研究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價值與意義,自然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之間具有連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在自然主義看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的不過是物質世界的兩個方面,即自然與人類社會,而人同時具有自然與社會屬性,從而成為了連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紐帶。對認識的事物進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區(qū)分只是人類認知發(fā)展的需要,而在本質上兩者是相同的,因此兩者在研究方法上應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

第二,科學主義研究范式無視人的存在,強調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而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強調人直接參與調研的作用,人本身就是一種研究工具和手段。在科學主義研究范式看來,各種教育現(xiàn)象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因果關聯(lián),每一種行為或問題的背后都有其具體的原因,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理性的工具找出這種因果關聯(lián)或動因。然而,教育現(xiàn)象的產生或教育中的因果關系是非常復雜的,要觀察和理清彼此之間的關系就需要像自然科學實驗那樣對相關因素進行控制或暫時剝離,以便于更好地考察目標因素或對象。在科學主義研究范式看來,人就像是一臺通過神經系統(tǒng)運轉著的機器,而這臺機器也是可以控制的。因此,科學主義研究范式無視人的存在,認為在研究過程中應盡量淡化人的因素才能保證研究的客觀性。相反,自然主義研究范式認為教育是一種有意義的人的行為,因此教育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的行為所產生的意義,而不僅僅是發(fā)現(xiàn)其因果關聯(lián)。自然主義研究范式認為人是自然的組成部分和價值主體,只有人才能有效地追求和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因此,在調研過程中,有必要把調查者自己變成一個重要的研究工具和分析儀器。以人作為研究工具并不是一種新穎的理念,這種做法在傳統(tǒng)的人類學田野調查中一直保留著。在教育研究中,以人作為研究工具也有其必然性。因為在教育研究中,很多事物的出現(xiàn)往往都是不確定的,只有人才能在這種不確定的情境中做出更加恰當、靈活的回應。特別是對于一些隱性信息,人具有深入挖掘和記錄的能力,而對于那些轉瞬即逝的信息,人的快速靈活反應則更為重要和具有優(yōu)越性。

第三,科學主義研究范式傾向于把研究對象分解成部分來進行分析,而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則強調從整體上對把握研究對象??茖W主義研究范式認為現(xiàn)實是單一的、有形的、可分割成獨立變量和過程的存在,因此可以通過對部分進行單獨的預測與研究來揭示整體的規(guī)律或還原為真實的經驗指標。此外,現(xiàn)實是不依賴于人的客觀存在,因此,研究者可以在超脫研究對象與情境的狀態(tài)下利用自然科學那樣的精確統(tǒng)計技術和工具來獲取事物的唯一客觀“真值”,并進而獲取對事物的真正規(guī)律性認知?!岸匀恢髁x范式認為現(xiàn)實是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多元的、構建的、分散的、整體的特性,不可分裂而只能以整體的方式對待,并最終達到對現(xiàn)實意義的理解?!盵13]當然,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倡導從整體上把握研究對象并不是做無限巨大的整體研究,整體是相對的。這里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定范圍內的一個完整聯(lián)接部分。“因為現(xiàn)實的所有‘部分’是互相關聯(lián)的,我們就能通過對任何一部分做整體性的調查,來開始我們對‘整體’的理解?!斫庹w’,我們指的是對定義它的那些相互關系的可用理解?!盵14]二是指一個相對完整的自然構成整體。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強調在一種自然狀態(tài)下或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研究,因此對于研究本身而言,研究對象所處的環(huán)境與研究對象本身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一個自然主義研究必然要將與之相關聯(lián)的一系列因素包括在內。相反,科學主義研究往往不在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其更多的是以實驗和控制的名義將研究置于人工設計的環(huán)境中進行。這在人為的改變環(huán)境,減少研究的復雜性和受干擾性的同時,也降低了研究結果的現(xiàn)實適應性。自然主義研究者認為教育行為和現(xiàn)象是與個人所處的社會密不可分的,必須要將研究對象放置到更為復雜多變的自然情境中進行考察才能更好地把握問題的本質。當然,這對研究者的能力及其研究時間、精力和資源上的要求自然會更高,而研究者本人也成為研究情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不被看做是對研究的干擾因素。

第四,在具體研究程序和方法上,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往往采取緊跟設計和目的抽樣方法,而科學主義研究范式往往采取預先設計和傳統(tǒng)抽樣方法(比如隨機抽樣、代表抽樣、系統(tǒng)抽樣等)。事實上兩種不同的研究程序往往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研究類型:一種是研究者“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因此就能夠確定方法找到他所不知道的;另一種是研究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這時就要求更加開放的研究方法[15]??茖W主義研究范式明顯屬于前一種類型,其通過文獻研究、理論演繹和現(xiàn)狀分析等推演出研究假設和具體要解決的問題,并預先設計出完整的方案,接下來的研究嚴格按照所設計的方案一步一步推進。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則基本上屬于后一種研究類型。這主要是源于自然主義研究范式認為意義的構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情境來決定的,而情境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并與研究者個人產生互動。因此情境的變化發(fā)展不是研究者預先設計的方案所能預測和控制的,而一旦情境發(fā)生較大變化,研究者就要做出相應的變動或修改。因此,如果一個自然主義研究者在研究開始前就聲稱自己已經具有了完備的設計方案,就必然引起他人的質疑。在自然主義研究過程中,研究的范圍、觀點、要素、假設、問題等都會隨著研究的深入而逐漸明朗、明確和成熟,因此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往往采取緊跟設計的研究方式。相反,科學主義研究者往往在調查開始之前就已經明確知道自己要收集什么樣的資料,以及如何獲取、存儲、分析和重復獲取這些資料;而自然主義調查者一開始只是構建一個用于指導資料收集和分析的整體、宏觀、臨時的研究設計,盡管在研究進程中,這一設計會經歷多次調整和改進,但它對資料收集、分析和重獲的指導價值,再怎么高估也不為過[16]。緊跟設計可以更好地避免研究者的固有觀念與偏見對研究產生不利影響,也使研究更具靈活性和客觀性。與此相對應的是,在調查對象的抽樣方面,科學主義研究者傾向于采用隨機抽樣、代表抽樣等抽樣方法。這樣抽樣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研究對象和結果能更好地代表研究樣本總體。而自然主義傾向于使用目的性抽樣方法?!澳康男猿闃邮侵赴凑昭芯康哪康某槿∧軌驗檠芯繂栴}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對象。這種抽樣也被稱為‘理論性抽樣’,即按照研究設計的理論指導進行抽樣。”[17]這種抽樣的目的不是為了強調研究結果的可泛化性,而是追求對象的獨特性和信息來源的最大化,因此,最大差異抽樣是這一抽樣方式的特點。而在研究過程中,“決定何時停止抽樣的標準是信息的累贅點,而不是統(tǒng)計的置信水平”[18]。

四、科學主義與自然主義研究范式的作用與不足

科學主義研究范式對教育研究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其最典型的一個積極作用便是促進了教育研究由傳統(tǒng)的以“思辨“為主向“實證”范式的轉變。實驗教育研究也因此興起,并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進而推動了教育科學的發(fā)展。實驗教育的發(fā)展使人們對教育研究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認識不斷增強,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手段也日益受到人們的認可和歡迎。對教育研究者而言,通過實地調研搜集大量的事實材料是認識教育問題的一個初始階段。在這之中,傳統(tǒng)自然科學調研方法的借鑒與運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調研的效率。因此,教育研究的“自然科學化”也成了提高教育科學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雖然這種認識對傳統(tǒng)教育研究有點矯枉過正,但其對改變教育科學研究的純思辨狀況以及促進人們對教育研究科學性本質的反思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教育研究中,科學主義研究范式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受到了不少學者的質疑。科學主義者的教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將豐富繁雜的教育實踐活動簡單化,傾向于把教育實踐活動當做一種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加以操控的機械化運作過程。然而,教育畢竟不是簡單的生產活動,教育對象也不等同于被加工和生產出來的商品。教育的人本屬性以及人的社會性決定了教育研究不可能完全套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式。倘若如此,“必將使教育學失去主體意識,失去固有的理性,失去自身學科的特點,變成與自然科學沒有本質區(qū)別的單純追求客觀知識的理論”[19]。人的社會活動不僅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也要尊重人的文化習慣、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和目的訴求等,因此教育活動和行為具有獨特性、復雜性和模糊性特征,不是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完全適應的。而且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具有很大的主觀性。這就決定了在完全自然的狀態(tài)下,教育活動和行為不可能像自然科學一樣進行精確測算。而且,教育現(xiàn)象和行為之間往往不是一種線性的因果關系,企圖單純地通過因果關系的尋求和構建來理解或闡釋教育現(xiàn)象和問題往往是不徹底的。因此,教育研究中的科學主義范式難免遭受到一些質疑。

與科學主義研究范式所不同的是,自然主義研究范式雖然也提倡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但并沒有像科學主義者那樣走向嚴格的唯“自然科學研究方法”馬首是瞻的道路。對于科學主義研究范式的不足,自然主義范式在研究中引入質的研究方法,并承認個人價值的重要作用。就這一點而言,科學主義者在研究方法的選擇是剛性的,而自然主者則是抱著開放的態(tài)度,趨利避害,這也是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受到更多認可的基礎。

然而,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并也不是沒有自身的劣勢??茖W主義研究范式在研究開展前就進行完備的方案設計,其緊接著的研究也可以按部就班地進行,而在這一方面,自然主義研究范式則顯現(xiàn)出其研究效度、信度保障力缺乏的不足。

首先,自然主義研究范式把研究者當做研究工具和手段,因此,研究者對研究對象所產生的反作用往往會引起人們對其研究有效性的質疑。對此,馬騰斯(Martens)認為:“自然主義范式肯定了調查者和回答者彼此間的相互影響,但也沒忽視反作用的危害?!盵20]但是,研究方法不能用來割裂調查者和作為研究核心的人類互動。在調查中要獲取受調查對象的真實相關信息,調查者就要親自參與相關活動,雖然這會帶來一些反面作用,但如果將調查者與受調查對象隔離開來,其危害性更大。但調查者需要設法去控制反作用,不能讓它們遮蔽相關的信息。

其次,倫理方面的考慮會使自然主義研究范式的實施受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難。自然主義研究的真實性要求其調查者必須高度重視倫理問題,這也是提高調研質量的必然要求。常規(guī)的倫理規(guī)范包括使受調查對象免受身心傷害,保護受調查者的隱私,保障受調查者不受到惡意欺騙,并使受調查對象在知情的前提下自愿參與調查。在很多情況下,自然主義者要為受調查對象提供這些方面的倫理保障,其難度往往超乎想象。特別是在“知情同意”方面,在研究的起始階段往往難以做到,因為有時候甚至連調查者本人都還沒有明確自己究竟是想獲得什么信息或想解決什么具體問題。此外,更為矛盾的是如果調查者把自己的調查計劃或方案全部告知受調查對象,往往又會影響到調查獲取信息的真實性和質量。這樣的倫理困境是非一般的調研方案或程序能夠很好解決的。

再次,在開展自然主義的調查研究中,特別是質性方式的田野調查中,如何提高研究的“可信性”問題。任何研究都會對研究對象和研究環(huán)境有一定的發(fā)現(xiàn),一個核心問題是,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相信這些發(fā)現(xiàn)是“真”的[21]。在盛行的調查范式中,真值是靠內在效度刻畫的,也就是說,靠研究資料和那些資料表征的現(xiàn)象之間的同構關系刻畫的。然而,由于自然主義研究不做單一客觀現(xiàn)實的假定,因此,對同構性的客觀判斷就沒有任何意義。更切題的是,回答者心中的建構性現(xiàn)實與歸屬給他們的現(xiàn)實是否一致[22]。這種一致性可稱為“可信性”。要提高研究的可信性程度,自然主義者一般可以通過以下策略來加以保障:一是長期涉入研究語境,并進行長久的觀察和不斷的嘗試,從而使自己的理解不受個人固有觀念或突發(fā)事件的影響,并能以受調查者的文化身份來理解受調查對象。二是進行三角測定。對于從個體調查中獲取的信息,應利用觀察到的行為、不同的紀錄和文獻來加以核實;對于相同的資料來源,應該使用不同的問題、不同的來源和不同的方法來加以印證。三是提供合適的參考材料,包括照片、錄音、視頻、文獻等任何能提供背景支撐的材料來輔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調查者的分析。四是問計于同行專家,讓不參與調研的同行專家提出意見和建議,進而改進研究方案。五是對資料進行核對,在調研資料被收納之前必須向資料搜集者進行證實,如果資料不能得到證實或解釋,就不能被收納。

綜上所述,在教育研究領域,科學主義研究范式雖然還占據著非常強勢的地位,但其在研究中所產生的不和諧因素也受到部分學者的批判。自然主義研究范式雖然也有自身的劣勢與不足,但其更為開放的姿態(tài)日益受到人們的認可和重視。無疑,自然主義研究范式也將成為21世紀教育研究中的主流范式之一。

參考文獻:

[1]托馬斯·庫恩.必要的張力[M].范岱年,紀樹立,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288.

[2]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M].金昔倫,胡新和,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0.

[3]范中,寇世琪.試析科學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4,(2):34-43.

[4]孫正聿.哲學通論(下)[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451.

[5][美]郭穎頤.中國現(xiàn)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1900-1950)[M].雷頤,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16-17.

[6]譚斌.從追求宏大理論到走進學校日常生活——對教育學科學化進程的一種系譜學描述[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72-78.

[7]金炳華,等.哲學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2066.

[8][美]內格爾.科學的結構[M].徐向東,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6.

[9]陳嘉明.實在、心靈與信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3.

[10]盧風.論神秘主義與自然主義[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8,(4):1.

[11][美]薩繆爾·亞歷山大.藝術、價值與自然[M].韓東輝,張振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63.

[12][13]許華瓊,胡中鋒.社會科學研究中自然主義范式之反思[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8):1-5.

[14][16][22]大衛(wèi)·A.歐蘭德森,埃德沃德·L.哈里斯,巴巴拉·L.史克普,等.做自然主義研究——方法指南[M].李滌非,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11、29、22.

[15][18]尤瓦娜·林肯,伊岡·古巴.自然主義研究——21世紀社會科學研究范式[M].楊曉波,林捷,譯.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151、146.

[17]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03.

[19]張斌,唐漢衛(wèi).簡評“唯科學主義”對當前教育研究的影響[J].教育研究,1999,(10):15-18.

[20]Martens,R.Science,Knowledge,and Sport Psychology[J].Sport Psychologist,1987,1(1):29-55.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
教育研究范式:從二元對立到多元整合
定性方法,乃思想之路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異同
快速響應方法論專題| 定性方法與災害研究
教育學是不是一門科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