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成長過程和整個人類的成長過程是相似的。人類發(fā)展的早期階段特別好斗,發(fā)生矛盾打一仗,爭權奪利打一仗,看不順眼也打一仗。小孩子也喜歡爭強好勝,一言不合就打架,似乎打架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人類發(fā)展到成熟期后就慢慢變得理性了,打架這種事得左右衡量一下,誰也不敢輕易動手,因為都知道一旦動手就會有損失,損失會制造災難。
人到中年也會盡量避免用打架的方式解決問題,盡量到談判桌上面對面談判,即便要動手,也就在桌子底下踹上一腳,在桌子上面還是得握手言和的。
其實打架對于小孩子的成長很重要,那是人從幼稚邁向成熟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一個人早年經(jīng)歷過打架,他就會明白打架的利害,到成年時期就不會那么有暴力性。再說人類社會,現(xiàn)在世界和平穩(wěn)定的大環(huán)境,也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打出來的經(jīng)驗和教訓。
更重要的是,打架是釋放情緒的重要渠道。小孩子相對單純,大腦的邏輯還很簡單,當他們產(chǎn)生情緒時,大人的說教是很難起作用的,這時候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反而好一點。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被教育成老實巴交的乖孩子,其實對他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沒機會打架,連隨性的打打鬧鬧都不敢,那他會有很多情緒無法釋放,像失落、委屈、憤怒這類負面情緒從身體上表達不出來,就只能積壓在心里。
負能量積壓久了會轉(zhuǎn)變成一種仇恨,逐漸扭曲人的心性,并在理性無法壓制的情況下爆發(fā)出來,產(chǎn)生巨大的破壞力。翻看犯罪檔案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平時看起來性格極好的人往往更有可能轉(zhuǎn)變成極端犯罪分子,而那些平時喜歡打架、搞點小破壞的人反而是相對穩(wěn)定的。
虎、狼、貓、狗等各種動物小時候都喜歡互相打鬧,這是動物的天性,是一種自然的成長方式,人作為高等動物當然也存在這種天性,而“乖孩子”這個標簽恰恰抑制了這種天性。
復旦投毒案、馬加爵案、清華鉈中毒案等類似案件中,作案者幾乎都是高等學府中的天之驕子,他們何以墮落到這一地步,恐怕與其壓抑的成長環(huán)境不無關系。
現(xiàn)在城市里的孩子幾乎都是圈養(yǎng)起來的。在圈養(yǎng)狀態(tài)中,大人對孩子的支配力度是比較大的,這就對家長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讓孩子正確地釋放天性,而不是一味地進行壓制,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放任孩子們打架,大人們必然是不放心的,萬一局面失控,打出個三長兩短怎么辦?日本幼兒園老師的處理方式就比較妥當。
日本孩子打架很少有告狀的,他們打的時候,老師也不勸,就在一邊看著,如果打到有一方哭了,老師就把他們叫過來,雙方站立,互相鞠個躬道歉就完事了,也不說誰對誰錯。這是在適度地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解決沖突,但又將其置于可控范圍內(nèi)。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