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諸葛亮更聰明的男人
一)智力值
很多很多年以前,當哥哥還象司馬師這么小的年代。哥哥特別喜歡玩《三國志》系列。
很多武將值參數(shù),到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
譬如說,諸葛亮智力值100,龐統(tǒng)99,司馬懿98,荀彧郭嘉周瑜97,陸遜96.
因為游戲里面的算法,大致是101-X,所以智力值哪怕差一格。都是非常大的差距。
如果呂布和武力值91的黃忠單挑的話,很有可能一刀斬,一個回合砍死。
當時,哥哥最喜歡的一個打法。當然是重新整編軍隊。把士兵交給武力值最高的人去帶。
例如說,帳下報告,陸遜滿16歲了,可以參軍了。智力值96.
然后你再看江東水軍大都督程普,智力值88.
換掉換掉??隙ㄓ?6歲的陸遜,換掉60歲的程普。
許許多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三國志》是三觀極其不正的一款游戲。
甚至可以說,從小到大,很多概念,純粹就是被《三國志》系列帶歪掉了。
譬如說,正史之中,無論你的謀略指數(shù)有多高。才華驚人。
16歲的陸遜一畢業(yè),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取代60歲老領導的。
陳宮和荀彧,張昭和郝萌,哪一個智力值更高。
恐怕也不是那個算法。
正好這二天在放《軍師聯(lián)盟》,不如我們來講講這個話題。
三國之中,曹魏廟堂,誰才是最厲害的謀士?
二)文官
文官系統(tǒng),遠遠比武將系統(tǒng)復雜和龐駁。
最初的時候,拿衣服總以為平定天下要靠“天下無敵的武將”,對于關羽和張飛津津樂道。
隨著你年齡漸長,你逐漸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正史之中,還是現(xiàn)代國際政治,“文官”遠遠比武將更重要。
文武之道,永遠都是“以文治武”。哪怕在亂世之中,也是如此。
小學生以為關羽,趙云,諸葛亮是天下英雄。
大學生才會知道法正,荀彧,程昱,陸遜的重要性。
而到了很后期,才會知道蒯越,崔琰,顧雍,賈逵,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那么,“文官系統(tǒng)”到底是個怎樣的東西。
三)謀士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誰才是天下第一的謀士”。
諸葛亮,司馬懿,還是荀彧?
這個問題的提法,本身就有問題。
因為“謀士”這個職業(yè),他并不是一個職業(yè)。他至少可以分成五個職業(yè)。
“文官”這個兵種,他并不是一個兵種。他至少可以分成五個兵種。
《三國志》XI開始,有了“智力”和“政治”二項文官值。
其實這還不夠。嚴格的文官劃分,應該有五個值。
內(nèi)官
外官
參謀
士族
文士
讓我們來逐一展開。
首先,讓我們來看“荀彧”。
荀彧的地位極高。早期的三國志,給了他97的智力值評分。也就是僅次于傳說中的“臥龍,鳳雛,司馬懿”。
荀彧是當之無愧的曹魏集團“二把手”。
其地位,類似于“蕭何”。
每次曹操出征,留守大本營的,一定都是“荀彧”。
在曹操離開的時間內(nèi),所有的政務處理,荀彧可以獲得100%全權。幾乎就是代理國王。
用官場術語來講,叫做“監(jiān)國”。
當年漢高祖劉邦遠征項羽,在滎陽成皋(虎牢關)一線和項羽僵持不下。
而這個時候,蕭何坐鎮(zhèn)關中。從容調(diào)度。
蕭何只要有一絲一毫不穩(wěn),或者半寸反心,劉邦早就死得不能再死,直接讀檔掛機了。
荀彧最后的官職是“尚書令”。
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總理”。
尚書令是百官之首,總領一切政務。
如果你的人生理想是“當大官”。
步步升官,升官發(fā)財?shù)脑挕?span>那么做到“荀彧”這個位置,就算到頭了。天底下再沒有更大的大官。
可是有沒有比“荀彧”更重要的官職呢,有的。
四)內(nèi)閣
我們來看中國象棋。
在棋語中,車比喻城堡。馬比喻騎兵。
(國際象棋的話,象比喻教宗。黑象天主教,白象新教,犬齒相交,永不相逢)
宰相的寓意,就是“相”。
相雖然也不出國門,防守型武器。但其重要性,卻不如“士”。
“士”是什么,士是永遠也出不了九宮格的人。
如果我們看“軍師聯(lián)盟”這部電視連續(xù)劇。就十分明顯。
“荀彧”是曹操手下頭號大臣,是尚書令,是總理。
可是曹操最信任的人是誰,真正遇見心腹大事,和誰商量。
郭嘉,郭奉孝。
“漢初三杰”,有軍功無敵的韓信,有百官之首的蕭何,但排名第一的,卻是張良。
張良就象是一個小尾巴一樣,時刻跟在劉邦的身邊。
張良就是象棋中的“士”
在真正的官場之中,分為“內(nèi)廷”和“外庭”。
宰相做得再好,他始終是“外庭”。是百官之首。
今年麥子多收了一點,稅賦多存了一點。這當然是好事,當然也很重要 ==>
但是和內(nèi)廷相比,都是渣。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從來沒有人說治理河道,調(diào)節(jié)稅賦,征收糧食,發(fā)展商業(yè)重要。這些都是小事。
國家國力削弱5%,不會亡國。
內(nèi)廷關心的是什么呢,其實就二條線:“王權” “人事”。
內(nèi)廷最關心的,首先是王權。
有沒有人要謀反。太后和皇帝的沖突,慈禧和光緒,誰說了算。諸嗣子爭位,應該如何立長。
“最高權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無論是《瑯琊榜》《軍師聯(lián)盟》,最最最緊要的部門,必是“校事府”。
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則是國桉。
掌握了這個核心部門,震懾百官,才是帝王的保障。
“內(nèi)廷”的第二個作用,則是“人事”。
我們常常有一句嘲諷的話,“你對于真正的力量一無所知”。
什么是真正的力量。你以為“廟堂”,你以為朝堂大會,開大會議堂,是很重要的事么。一點也不。
清朝最重要的機構,是“軍機處”。
“軍機處”的意思,是皇帝繞過“外庭”。直接插手宰相的事務。
因為忙不過來,所以才有個秘書板子。圈子不大,5~6個人。
而這個圈子,才是真正說了算的地方。
明天發(fā)個條子,就可以任命/罷免六部尚書。
我掌握了你的人事任免權,你還有什么剩余力量呢。
在電視劇《軍師聯(lián)盟》中,第1~2集,曹操想要考驗許昌百官的忠誠度。
一紙命令,就把文武百官都關到牢里去。
無論你的抬頭是太尉,京兆尹(首都市長),全沒有半點用處。
哪怕宰相也說不上話。
然后曹操還是要討論,哪些人該抓,哪些人該放。
該抓該放該敲打,到哪一個層次。
而這些“核心心腹”的討論層次,則限于郭嘉,曹丕,滿寵等很小一個圈子。
這個圈子,才是真權力:“內(nèi)廷”。
內(nèi)廷的特色,有幾點。
1)圈子很小。最多不超過10個人。一般6~7人。
2)純粹以君王的私交做準則。
也就是說,你如果想讀“進士”,然后升官,一級一級做上去??峙陆K身無望。
“內(nèi)廷”一般都是從太子府跟出來的老臣。
例如雍正一代,最著名的文武官:張廷玉,田文鏡,年羹堯,全部都是四阿哥府上舊人。[1]
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則是袁世凱/唐紹儀。
中華珉國第一任總理。
在電視劇《軍師聯(lián)盟》中,曹丕來找司馬懿,讓他入府。
這個“入府”,其實就是核心小圈子的意思。就是謀主。
你看他們飲酒,也就:陳群,吳質(zhì),劉據(jù),司馬懿四人。外加一個武將曹真。[2]
如果曹丕順利繼位。
這個小圈子的地位,直接就是登堂拜相。大司馬大將軍。
而且比“宰相”荀彧更有實權。
你如果看《瑯琊榜》的話,所謂的麒麟才子,做的也是謀主的事情。
意思就是整天算計來,算計去。到底是四皇子爭寵,還是八皇子,還是十四阿哥。
至于土地田畝制度,科舉儒學考試,農(nóng)民收入調(diào)查。這些事在《瑯琊榜》中,都是絕然找不到位置的。
都是外庭庶務官們做的雜事。
五)參謀
內(nèi)官
外官
參謀
士族
文士
《三國志》因為處于大爭之世,所以在傳統(tǒng)的“內(nèi)廷”“外庭”之外,還有第三類的文官,所謂“軍事參謀”。
臥龍,鳳雛,聞名于天下。
連環(huán)計,反間計,苦肉計,借東風,這些膾炙人口的計策,在三國演義中流傳了上千年。
但是其實他們都屬于“外圍”的文官。
第三重的參謀,是帶兵打仗的文官,獻計獻策的文官?!盎馃B營”,“夜劫糧草”,“峽谷伏兵”。
曹魏勢力的荀攸,程昱
袁紹手下的沮授,審配
蜀漢勢力的龐統(tǒng),徐庶
孫吳勢力的呂蒙,陸抗
這些人,名義上是文官。但其實卻是帶兵打仗的“參謀長”。
《三國志》游戲所謂的智力值對比,也是指“參謀”交鋒時才有輸贏。
否則,你又怎能判斷呂虔和向?qū)?,哪一位種地更強一點。
六)士族
第四重的文官,是所謂“士族”。
電視劇《軍師聯(lián)盟》中,崔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人物。
不僅曹操對他十分尊敬尊重,費勁心機求曹植娶他女兒。
而且一出手就是“六部尚書”,直接就是部長級的文官。
而如果你看看《三國志》游戲呢。智力值68,渣。
隨便找個人,放把火,能把他的糧草燒得老家都找不著。
為何這樣一個游戲中“評分”并不高的人物,在正史,在演義中,在史學家眼中,卻無比重要呢。
類似的還有顧雍,賈逵,蒯越等人。
請大家記住,中國一直有十九姓的說法。
關中:韋裴柳薛楊杜
僑族:王謝袁蕭
江左:吳朱張顧陸
代外:元長孫宇文竇源
甚至有人說,唐代之前,這19姓囊括了中國90%的歷史。
所有政治事件,90%都是由這十九家人登臺而來。
這些“世家大族”才是隱藏在水底下的力量源泉。
無論你皇帝如何風光,可是你的軍隊,你的文官,80%的“干部”都是由這十九姓子弟擔當。[3]
你說如何可以忽略士族的力量。
譬如司馬家。司馬家本是“河內(nèi)”望族。(正史中)族人和仆奴無數(shù)。
因為司馬懿是大地主,曹操才再三征召。而司馬懿還可以推脫“腳傷”不去。[4]
當最后“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家以臣克君。
司馬家的核心武力是什么。是三千“食粟”門客。無鎧甲輕裝輕步兵。想不到吧。
因此晉代以后,帝王家嚴禁貴族蓄養(yǎng)門客。
士族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只不過是一個名字。
但歷史的實質(zhì),遠遠比這更復雜。
七)文士
曹操討袁的時候,有一個叫陳琳的人,寫了一篇《討曹檄文》。罵曹操祖宗十八代都是太監(jiān),罵得十分不堪。
而這樣的文章,只有陳琳能寫。
袁紹手下雖然謀士如雨,但是田豐,沮授、審配、逢紀、荀諶,郭圖、許攸、辛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干。
對于罵娘這種事,實在興趣不大。
我們知道,“內(nèi)廷”中的,都是神仙。
外庭,都是高官
參謀,帶兵大帥。
士族,清流世外。
這樣七推八推,最后“檄文”就流落到一些文學詞藻,小字輩的手中干活。
楊修楊主簿,如果出現(xiàn)在官渡之戰(zhàn)中,肯定也很適合干這樣的事。
相對來說,文官們都是“干活”的。
而賣弄文字,則被視為“雜?!钡?。
例如郭沫沫在D內(nèi)陸位從來都不高,大伙都看不起他一個執(zhí)筆文人。
雖然人家自稱精通詩詞歌賦,文章達練。
而且肯舍得拉下臉皮拍馬屁。
八)結語
“誰是最厲害的文官”,這種問題,本身就是沒有答案的。你說一個人能力強,那是沒用的。
1)內(nèi)廷。內(nèi)廷主要比的是,和天子的親密度
2)外庭。主要看政績和資歷。爬升緩慢。
3)參謀,這是唯一可以迅速決出謀士優(yōu)劣的渠道。
4)士族,士族靠的是血統(tǒng)。
5)文士,弄臣。
文官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五種職業(yè),五種緯度。
因此比較誰優(yōu)誰劣,誰聰明誰毀身,本身就是毫無意義的。
相對來說,比較女演員的顏值,要更容易一些。
譬如這部戲里面,我選甄宓。
(yevon_ou@163.com,2017年7月1日晚)
[1]李鴻章一輩子再NB,可就是沒進過軍機處。
[2]順便說一句,在正史中,陳群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影響中國歷史500年。
因為在陳群手里,搞出了“九品中正制”。這直接導致了魏晉之后的貴族門閥。
[3]士族興起的主要原因,是“壟斷”教育權。一直到1949年,全國識字率不足1%
只有飽讀詩書,才能做官吏,才能做高級官吏。
唐代開始科舉,但是90%以上進士,仍被十九姓壟斷。
宋代科舉,80%進士,是三代進士。
真正的寒門崛起,要到明代以后。部分是因為蒙古人。
[4]正史中,張春華只有一段記載。說她發(fā)現(xiàn)有一個婢女,看見司馬懿腳傷痊愈。毫不猶豫就去廚房拿了把刀,私下動手把婢女捅了。殺伐果斷,殺人不眨眼。電視劇中,關于此段拍得毫不煽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