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7年,60歲的歐陽修和他的兒媳有不倫之戀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早朝上傳開了,然后整個開封城都傳得沸沸揚揚。剛登基的皇帝趙頊聽聞此事,先是驚掉了眼珠子,接著怒火中燒。他恨不得立刻把歐陽修殺掉,以儆效尤。
要知道,這個時候,新皇帝趙頊,面對病入膏肓的國家,十分著急。此刻,他正想找人咨詢治國理政的方略,卻被這件事給打斷了。
堂堂一個參知政事,正二品,而且還是當今最富盛名的大文豪,居然做出這種事情。趙頊越想越覺得生氣,這讓大宋朝廷的臉面往哪放?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趙頊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這3把火,要從歐陽修身上燒起來。他恨不得立刻、馬上殺掉歐陽修,以儆效尤??墒牵^了氣頭,趙頊覺得自己還是應該找個人問問意見,再做決定。
沖動是魔鬼,趙頊能得到“神宗”的謚號,是因為他戰(zhàn)勝了魔鬼。
于是,趙頊把事關(guān)歐陽修的折子和他自己的想法,讓人秘密地送給了一個人。這個人名叫孫思恭,天章閣待制,歷史上沒啥名氣,但是深得趙頊信任。
其實,何止是孫思恭,縱橫歷史幾千年,能留下名字的寥寥無幾,絕大多數(shù)還是默默無聞的你我。但是,小人物,任何時間也都不容忽視。
孫思恭看了皇上的密信,也很吃驚,最讓他吃驚的是彈 劾歐陽修的人——蔣之奇。蔣之奇是10年前的進士,而歐陽修正是那年的主考官。也就是說,歐陽修算是蔣之奇的老師。
孫思恭覺得這事有點蹊蹺,就向趙頊建議: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之前悄無聲息,應該細查。
歐陽修本人聽說后,也很震驚,他當然知道這是誣告,但他還是按照慣例停職避嫌了。在此之后,他連上好幾道奏折,要求差官據(jù)其所指,推究虛實。若確有其事,可將他“顯戮都市,以快天下之怒”。若查無此事,也請皇上“彰示四方,以示天下之疑”。
趙頊看到歐陽修的上書后,心中稍定,再加上孫思恭的勸說,決定細查此事。
于是,他便命人把蔣之奇喊來,仔細詢問,同時讓他提供證據(jù)。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尤其像這種事情,聽風就是雨的人多了。趙頊相信蔣之奇肯定有證據(jù)在手,要不然也不敢上告自己的老師。
可是,結(jié)果卻大出所料!
面對皇上的要求,蔣之奇有點懵了:我可是諫官,難道諫官彈 劾誰,還需要證據(jù)?還需要消息保真?
原來,這事是蔣之奇道聽途說,根本沒有證據(jù)。趙頊就問他是聽誰說的,蔣之奇回答說,是從御史中丞彭思永那里聽說的。
于是,趙頊又喊來了彭思永,問他有沒有歐陽修不倫之戀的證據(jù)。彭思永也愣住了,因為他也是道聽途說。
這下,趙頊怒了。道聽途說,道聽途說!這可是事關(guān)宰府重臣聲譽的大事件,豈是兒戲?
怒發(fā)沖冠的趙頊,讓彭思永想想,再想想,仔細想想,他究竟從哪里聽說的。
可是,彭思永死活就是不說,并且說律法允許御史風聞言事,以此為自己不負責任、聽風就是雨的行為,進行辯護。
對面這樣的詭辯,趙頊不想再聽了。下令查,徹查!
結(jié)果很快出來了,令人唏噓不已。
原來,歐陽修的妻弟薛良孺曾經(jīng)推薦一人為官,可是這人卻因工作失誤被貶了,而薛良孺也連坐被罰。不過他運氣好,遇到了朝廷大赦,就被赦免了。
但是,歐陽修誤以為是因為自己是宰府重臣,所以才赦免了薛良孺。為了避嫌,更為了讓自己顯得大公無私、大義滅親,歐陽修就向朝廷上書,不要赦免薛良孺。
要說,這事,歐陽修做得確實有點過。薛良孺因此恨上了歐陽修,于是便到處說歐陽修的壞話,并說他和自己的兒媳有染。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事被集賢校理劉瑾聽到了,他本來和歐陽修就有過節(jié),于是便開始借題發(fā)揮、添油加醋,逢人就說。其中就包括御史中丞彭思永,而這彭思永又把這事說給了蔣之奇。
事情終于弄明白了,蔣、彭二人被貶官。然而,他們對歐陽修名譽造成的損失,卻無法挽回。好多大臣依然在說,無風不起浪,如果真沒這事,薛良孺也不會說。
歐陽修知道如果繼續(xù)待在中樞,只能招惹更多是非,于是便連上3封奏疏,要求外調(diào)。
趙頊開始時不同意,后來看歐陽修一再堅持,也只能答應了。就這樣,趙頊又損失了一名干將。
回看整件事情,確實是由歐陽修而起,他太過想當然了。作為宰府重臣,避嫌是必須的,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太過??鬃铀先思以缇透嬖V我們:過猶不及。
還有就是一些人的道聽途說,眼見都不一定為實,更何況是道聽途說呢?無憑無據(jù)的話,為什么要相信?為什么要傳播?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做過的事、說出的話負責,蔣之奇和彭思永就是最好的例子。更何況,有些別有用心之人,不僅僅是傳播者。而是想通過對假消息的傳播,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文中的劉瑾。
宋朝如此,我們這個時代更勝。各種自媒體的盛行,便利于民的同時,也給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越是這樣,我們就越是要小心,謹慎自己的言行,做到不信謠不傳謠。
任何時候,謠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