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彩畫 Mineral Colour Painting巖彩畫的本源:以礦物色為主要材料的繪畫,從原始洞穴畫,到深具予以與威懾力的宗教壁畫,從自然提取色彩,自始至終貫穿于人類的生活。當代巖彩:是以宣紙、絹及棉、板、木、壁等為依托物,將五彩的巖石粉末以及金銀等金屬色媒材,以食用明膠或動物膠為粘合劑,定著到畫面上的一種繪畫。主要材質:天然礦物色,它具有天然的視覺美感,色相穩(wěn)定且經久不易褪色,在光照下擁有鉆石一樣的光芒。公元1879年。西班牙考古學者桑圖拉帶著小女兒來到阿爾塔米拉山洞尋找古代遺物。他專注于在地下發(fā)掘,無事可做的小女兒瑪麗亞東張西望,突然驚叫:“爸爸看,這里有牛! ”父親順著女兒的手指向洞頂望去,眼前出現的景象讓人無法置信:洞頂和壁畫上畫滿了紅色、黑色、黃色和深紅色的野牛、野馬、野鹿……有的奔跑著,有的受傷了,不論何種姿態(tài)都十分真實生動。順著這些“蛛絲馬跡”,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聰明的祖先們發(fā)現,一種生銹的鐵礦可以畫出紅色,一種含錳的石頭可以畫出黑色,他們就用這些自然的石頭、泥土、花果草木創(chuàng)造出令人驚嘆的藝術。到中國,先民們就知道采取大自然豐富的色彩涂繪于陶罐表面。他們的生活古樸而富有情趣,無論是秦代宮廷遺址恢弘大氣的巖彩壁畫、漢馬王堆絢麗多彩的帛畫和漆畫、富麗堂皇的敦煌壁畫、還是唐宋卷軸上賦彩濃郁的工筆重彩,他們都是真正將“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的智慧融會貫通的先行者。但是宋元以后,隨著文人畫的興起,士大夫們所熱衷的水墨畫逐漸成為主流,巖彩畫逐漸退出人們視野。也許正是因為它的淡出,才預留出足夠多的可探索空間和發(fā)展性。創(chuàng)新和實驗者的藝術探索往往是邊緣的藝術,使它既保留傳統,又不斷吸收更新的表現手法。也因其所富有的天然視覺美感,重新進入大眾視野。當代巖彩畫在中國的發(fā)展約有二十多年歷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敦煌研究院的藝術家們便開始用巖彩進行創(chuàng)作。他們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人造礦物色彩,其豐富的色素色調彌補了部分天然礦物色色彩種類的不足。不斷豐富的材料和表達,使巖彩畫極富現代感與活力。“對于中國美術界來說,巖彩是否會成為中國藝術百花園中一株新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巖彩,這個來自民族傳統內部的素材,使我們的民族繪畫從內部找到了突破,這是對封閉的思維框架和凝固審美情趣的突破,使我們有了一種可以漸別舊的載體而漸進新的位置領域的預感和希望,我們古老的民族繪畫將面向世界,融入到一個開放、自由、多元化的現代文明之中。”
侯黎明 《日月同輝》· 紙本、礦物色
婁婕 《遺忘的古箏》· 麻布、礦物色
韓衛(wèi)盟 《秋月》· 紙本、礦物色
從敦煌出發(fā):
“絲路明珠”的復興與與創(chuàng)新美術作品展
參展藝術家:
常沙娜、張孝友、侯黎明、婁婕、韓衛(wèi)盟
開幕時間:2016.11.01
展期:2016.11.01~ 2016.11.30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資助項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