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連環(huán)不打自分辨,蛟龍出水非等閑。七郎兒仗劍把龍斬,手捧龍頭跪駕前。主封他斬龍將軍恩非淺,潘仁美一旁又墊饞言。欲告為臣欲謀反,主??!你偏聽偏信怒沖冠。一言不答推下斬,多虧了八主賢爺拿本參。死罪免了活難免,將老臣囚在了五臺山。主在幽州有了難,不見仁美狗奸饞。主??!你手壓胸前想,看哪家忠來哪家奸?《金沙灘》唱詞
家喻戶曉之下,沿襲對英雄的尊重和敬意,楊家將的故事被保留,并以悲劇的方式出現(xiàn)在春節(jié)中,正月十三楊公忌日,隨著這一天的來臨,春節(jié)的歡樂戛然而止,一種莫名而又悲憤、甚至帶有恐怖的氣息彌散開來。
在這一天中,中國的普通老百姓認為諸事不宜,特別忌諱開工動土、婚喪嫁娶、開門利市等行為。正月十二開始,家族中的長輩會便逐一叮囑后生小子們,明天都回來吃餃子,楊公忌日萬萬不可出門。
中國人歷來崇尚失敗的英雄,關(guān)羽、岳飛被民間推舉為個人修為的最高境界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國普通百姓眼中,他們的人格追求和價值取向完美無缺,理想信念無比堅定,人生歷程輝煌無悔,他們失敗源于氣節(jié)和小人構(gòu)陷,留給國人最多的是精神方面的強大影響和道德支撐。
因此,在重要的年節(jié),百姓們都會把他們作為神靈從上界請到人間,不僅要朝夕祭拜,更要從心理到習慣,從行文到道德的接受。比如臘月三十或者正月初五請回的財神,很多地方都認為財神爺即是關(guān)圣帝君,“橫眉握刀嫉惡仇,赤顏善面送錢財”,既保在家平安,又能出門求財?shù)靡狻?/p>
中國的百姓不張揚,不炫耀,更不崇尚暴力,自己遇到事情總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人遇到麻煩總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從神話傳說的堯舜禹時代到當下,一個善字貫穿了歷史進程的核心,如水而至,如月華光。
這是中國人崇文尚禮下自我抑制型人格所致,但內(nèi)斂不代表沒有鋒芒。每當民族危亡的時候,總有錚錚鐵骨以生命代價捍衛(wèi)身后家園,不惜熱血沙場馬革裹尸,這個在北宋與岳家軍齊名的滿門忠烈,因為奸臣當?shù)溃诮鹕碁┭獞?zhàn)中滿門英烈忠義千秋。
楊家將便是一例。奸臣潘仁美與北國天慶王勾結(jié),多次陷害忠良,致使楊繼業(yè)被宋王囚禁在五臺山。金沙灘宴請,本是北國天慶王與宋王和談之約,不斷北國人心胸狹隘,暗藏殺機,明明龍?zhí)痘⒀?,宋王卻看做了閑庭信步。又多虧楊家將舍身取義,以長子替代宋王前往赴約。在金沙灘戰(zhàn)役中,楊繼業(yè)八個兒子,有五人殉國,楊五郎看破世事,混戰(zhàn)中絕塵而去。
大郎代替皇帝死,二郎頂了八王亡,三郎馬踏如泥漿,四郎流落在番邦,五郎絕望當和尚,七郎亂箭穿身亡,李陵碑碰死楊老將。
失望之際的楊繼業(yè)被困兩狼山,最后在漢代名將李陵碑前以死明志。傳說這一天便是正月十三。由威名遠播到兵敗身死,百姓自然扼腕嘆息,如諸葛亮秋風五丈原,大家都認為楊繼業(yè)于兩狼山犯諱,正月十三正是祭日,自然是兇神值守,必須退避三分。
后來隨著對楊家將事跡的整理,人們不斷發(fā)現(xiàn)楊家將兵敗的日子不僅僅是限于正月十三,除此外一年中還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同樣犯兵家大忌諸事不宜,同樣列于楊公忌日之列。
這個傳說被廣為流傳,并被百姓所接受,定為正月里一個最為重要的日子所忌諱。事實上,楊公忌日的勘定最早起源于為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因其所定而命名。楊筠松根據(jù)二十八宿順數(shù),發(fā)現(xiàn)一年中每隔二十八天便與天象中“黑道兇日”重疊,或者是“黑進兇日”最為陰沉的日子。
禁忌源于畏忌,是民間信仰和崇拜本質(zhì)的次生品。百姓對崇拜的英雄和偶像有著天然地心理認同,并賦有極大的同情,憐其生,憂其哀,甚至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融進傳說的話本中,甚至希望于電光火石的剎那回歸傳說中的情境力挽狂瀾,重寫史詩。
因此無論后世對楊公忌日來源和效果如何評判,百姓還是把楊公忌日特別是正月十三日,一年之首第一個忌日看得極其重要,舉家而隱。在百姓心中,對楊公忌日的禁忌事實上已經(jīng)上升為對生命和社會的敬畏。盡管這種敬畏帶有強烈的神秘色彩和唯心主義的成分,但本質(zhì)上還是在希望在人的最得意時給予當頭棒喝,敲掉人的狂妄自大和毫無敬畏之心的有恃無恐。
同善良一樣,謙卑是揉進中國人骨子里的性格?!熬哟笮膭t敬天而道,小心則畏義而節(jié)”,孟子告誡人們,人生天地間,從行文到品質(zhì)都需要有觸及靈魂的認知,缺失敬畏之心,便是君子與小人的分野??鬃釉唬壕佑腥罚何诽烀?,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在孔子眼中,圣人并非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如孔子像,抱拳施禮拜天地萬物,可以衣躬到地而不敢藐視眾生。中國傳統(tǒng)的繁體字“圣”字便是會意如此,一個人謙卑的站在堅實的大地上,將所見所聞的大德教化身體力行并傳播于四方便是圣人。
“人人可以為堯舜”。成為圣人的第一步便是謙卑和敬畏,老祖先設立正月十三楊公忌日的真實意圖便顯現(xiàn)出來,人可以不為神圣,但不可沒有神圣感。神圣感于古時而言便是民間意志中的神秘力量,于今而言即是世間萬物間的普遍聯(lián)系和客觀規(guī)律。無論古今,神圣感都不可輕玩和褻瀆。人有神圣感這有敬畏心,所行所言就會心存敬畏和感恩,就會在
就是相信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的存在,而這種神圣是褻瀆不得、冒犯不得的。一個人有神圣感就會有敬畏心,事事處處就會有所禁忌,有所為又有所不為。相反,一個毫無敬畏之心的人,為人處世就會低調(diào)謹慎,從而實現(xiàn)長久的發(fā)展,否則就如小人一樣,被世人厭惡而舉步維艱。
醍醐灌頂。歡樂的春節(jié)并非因楊公忌日而停下腳步,而是希望有個關(guān)鍵的節(jié)點和善意的停頓,把一縷“明心見性”的清風吹進被美酒熏熏而然的思想,保持一份冷靜和謙卑。
畢竟,更加歡快,也更充滿誘惑的上元節(jié)馬上就到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