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多種中草藥,最重要的無非這13個,僅1%的中醫(yī)人知道,30歲以上的收藏好!
1、梔子——清熱瀉火
性寒,味苦。歸心經(jīng)、肺經(jīng)、三焦經(jīng)。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用治溫病熱郁心胸,心煩、郁悶、躁擾不寧、睡眠不安;肝膽濕熱郁結(jié)、黃疸、發(fā)熱、小便短赤;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跌打損傷、燙傷、燒傷等。
本品苦寒,不宜久服,凡脾胃虛寒便湯者慎服。
2、紅大戟——峻下逐水
性寒,味苦。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瀉水逐飲、解毒、消腫散結(jié)。
用治水腫、胸脅停飲、癰腫瘡毒、瘰疬痰核等。
有小毒,虛弱者及孕婦忌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3、辟汗草——化濕
性涼,味辛、苦。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和中健胃,解暑化濕。
用于暑濕胸悶、口膩、口臭、頭脹痛。
脾胃寒者慎用,孕婦禁用。
4、蟾酥——開竅
性溫,味辛。歸心經(jīng)。解毒止痛、開竅醒神。
用治癰疽疔毒、咽喉腫痛、中暑神昏、腹痛吐瀉。有毒,孕婦慎用。外用時注意不可入目。
5、豬膽粉——止咳平喘
性寒,味苦。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清熱、潤燥、解毒、止咳平喘。
用治熱病燥渴、目赤、喉痹、黃疸、百日咳、哮喘、泄瀉、痢疾、便秘、癰瘡腫毒。
6、花椒——溫里
性溫,味辛。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腎經(jīng)。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用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等;外用治濕疹瘙癢。
陰虛火旺者禁服,孕婦慎服。
7、赭石——平抑肝陽
性寒,味苦。歸肝經(jīng)、心經(jīng)、肺經(jīng)、胃經(jīng)。平肝潛陽,重鎮(zhèn)降逆,涼血止血。
用于眩暈耳鳴、嘔吐、噫氣、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虛寒證及孕婦慎用。有毒性,不可久服。
8、糯稻根——固表止汗
性平,味甘。歸肺經(jīng)、腎經(jīng)。養(yǎng)陰除熱,止汗。
主治陰虛發(fā)熱、自汗盜汗、口渴咽干、肝炎、絲蟲病。
9、車前草——利尿通淋
性寒,味甘。歸肝經(jīng)、腎經(jīng)、肺經(jīng)、小腸經(jīng)。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
用于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暑濕瀉痢,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
精滑不固者禁服。
10、遠志——養(yǎng)心安神
性溫,味苦、辛。歸心經(jīng)、腎經(jīng)、肺經(jīng)。安神益智、祛痰、消腫。
用治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陰虛火旺、脾胃虛弱者慎服。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惡心嘔吐。
11、草烏——祛風濕散寒
性熱,味辛、苦,有大毒。歸心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脾經(jīng)。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治風寒濕痹、肢體關(guān)節(jié)冷痛、心腹冷痛;癰疽疥癬。
生品內(nèi)服宜慎,老弱及嬰兒慎服,陰虛火旺、各種熱證及孕婦禁服。
12、一枝黃花——辛涼解表
性涼,味辛、苦。歸肺經(jīng)、肝經(jīng)。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用治風熱感冒、扁桃體炎、毒蛇咬傷、疔瘡、跌打損傷、灰指甲、腳癬。
13、續(xù)斷——補陽
性微溫,味苦、辛。歸肝經(jīng)、腎經(jīng)。補肝腎、強筋骨、續(xù)折傷、止崩漏。
治療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崩漏經(jīng)多、胎漏下血、跌打損傷。
瀉痢初起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