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銀春
基辛格早年就讀于哈佛大學,195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此后,他進入政界從世戰(zhàn)略研究工作。三年后,哈佛大學返聘基辛格為講師,此后一直到1969年,基辛格歷任哈佛大學講師、副教授和教授之職。
1969年1月,基辛格離開哈佛大學,到華盛頓走馬上任,擔任尼克松總統(tǒng)的國務卿。正是在尼克松的任期內,基辛格促成了尼克松對中國的正式訪問,使中美兩國斷絕二十多年的外交關系得以恢復,一舉成為世界矚目的政治家、外交家。后來,“水門事件”爆發(fā),尼克松被迫辭職,副總統(tǒng)接任以后,也沒有解雇他,而是讓他繼續(xù)擔任國務卿。
但是等福特總統(tǒng)的任期結束,從政壇上退下來的基辛格想重回自己的母校哈佛大學當教授時,哈佛大學竟拒絕了他的請求。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哈佛大學“鐵面無私”,國內很多報紙期刊也在很短的時間內轉載了這一新聞,但真實的情況并不是如此。
試想,基辛格在擔任國務卿之前就已經在哈佛執(zhí)教了十二年,學術造詣精湛,此番經歷了國際政治大風大浪洗禮后再度歸來,肯定對其哲學思想有更深刻的啟迪,這樣的人才,哈佛大學沒有不接收的道理。
哈佛大學之所以拒聘基辛格,乃是因為基辛格提了一個額外的要求,那就是他不想給學生授課,只想搞研究。而這是與哈佛大學的執(zhí)教理念相悖的。正如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所說過的,“我常告訴同事,沒有學生,就沒有我們”,在哈佛,教授的首要任務永遠都是教書,這是教授的天職,教授必須親自為學生上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哈佛的教學質量,同時這也是對學生利益的保證。
基辛格被拒聘不久,時任哈佛大學校長博克教授在面對媒體采訪時,直截了當地解釋說:“基辛格是個學識淵博的人,論私交,我和他的關系也不壞。但哈佛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課的大人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