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古典四大名著是哪四部小說,就連小學生也能對四大名著說出個子丑寅卯來!可是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究竟“四大名著”這個說法是如何來的呢?
馮夢龍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西游記》、《金瓶梅》定為“四大奇書”。至于“四大名著”這個名詞不知是哪位首次提出的,約定俗成估計是五十年代以后。細考究其過程,四本書得享大名,一半是“捧”出來的,一半是罵出來的,《水滸》、《紅樓夢》尤甚。
對于這四部書,評論家不僅有貶低的,而且四大名著都曾是禁書。明中葉田汝成是“罵派”的早期代表,其《西湖游覽志余》講:“(羅貫中)編撰小說數(shù)十種,而《水滸傳》敘宋江等事,奸盜脫騙機械甚詳,然變詐百端,壞人心術。”這種觀點在其后的百余年間流傳很廣,在《續(xù)文獻通考》、《東西兩晉演義序》等不少著述中一遍遍地重復著。清乾隆十八年、十九年連續(xù)下旨查禁《水滸傳》,稱:“《水滸傳》以兇猛為好漢,以悖逆為奇能,跳梁漏網(wǎng),懲創(chuàng)蔑如。實為教誘犯法之書也。”《三國演義》也曾遭出自名家的嚴厲批判。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受西方文學觀念的影響,人們對小說空前重視起來,甚至把救亡圖強的希望寄托到小說身上。
于是有了對舊小說空前高的評價,如稱“《水滸》一書純是社會主義”、“倡民主、民權”云云。李漁在三國志演義序中最早提出四大奇書是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和金瓶梅。后來人們又用紅樓夢代替了金瓶梅,成了四大名著,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肯定了四大名著的說法。中國自古流傳有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指年輕人不該讀《水滸傳》,否則容易會整天想打架,思想上變壞;而老年人不應該讀三國,因為其中人物善于用計使詐,處心積慮、勾心斗角,作為應該“知天命”的老人應該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著算計別人,對自己身心無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