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間
在上海還有種文化叫作“亭子間文化”,你知道這種文化是什么嗎?石庫門房子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它聯(lián)排而建,石庫門的大門很重要,它做得非常地道,門上有一圈石頭門框,上面寫些勵志的成語。進門后有一小天井,天井后為客廳,再后面是灶臺和后門,天井和客廳兩側(cè)是左右?guī)浚?一樓灶間上面為“亭子間”,再往上就是曬臺。
亭子間是石庫門房子中最差的房間。它是位于灶披間之上、曬臺之下的空間,高度約為兩米(廂房的高度是三米),面積有六七平方米,朝北向,雖有扇小窗,但由于南北不通風(fēng),因此冬天受凍,夏天則暑熱難耐。因此亭子間通常只是用作箱子間,堆放一些暫時不用的雜物;或者做個大衛(wèi)生間(有抽水馬桶并帶浴缸的),或者給住家的傭人居住。
后來,來上海的人越來越多,租房的人也逐漸增多,租金可有不少收入,因此房主人或自己出租,或讓人轉(zhuǎn)包出租以收取租金生活。這樣,原先一家住的空間就被租給了五六戶人家居住。在上海住房擁擠,條件很差的如“草棚棚、滾地龍”之類的所謂房子,稍講體面的人當(dāng)然不會去住,因為這是要掉身價的。亭子間雖條件差,但由于居住的地段不錯,且租金相對公寓要便宜很多,因此就成為那些“窮困潦倒”的小資的首選了。
“亭子間小開”高度概括了當(dāng)時窮知識分子的生活。就是這些窮作家,在上海的亭子間里創(chuàng)作了不少有名的文學(xué)作品,形成了獨特的“亭子間文化”。比如巴金就曾在他的《談〈滅亡〉》中寫到:“(1925年8月下旬)我住在康悌路康益里某號亭子間里的時候,常常睡在床上,聽到房東夫婦在樓下打架。”而周天籟的小說《亭子間嫂嫂》,更是采用上海方言,寫得非常生動,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可謂反映舊上海眾生相的一部力作。大家若有興趣不妨去找來讀讀。
微信號 : tsdc_shanghai
編輯 | 黃曉彥 李夕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