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鑒賞
上李邕⑴
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⑵。
假令風歇時下來⑶,猶能簸卻滄溟水⑷。
時人見我恒殊調(diào)⑸,聞余大言皆冷笑⑹。
宣父猶能畏后生⑺,丈夫未可輕年少⑻。
注釋
⑴上:呈上。李邕(678—747):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唐代書法家、文學家。
⑵搖:由下而上的大旋風。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卻:激起。
⑸滄溟:大海。恒:常常。殊調(diào):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大言:言談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詔尊孔子為宣父。見《新唐書·禮樂志》。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稱,此指李邕。
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開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縱談王霸,使李邕不悅。史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 》),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后進態(tài)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tài)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
鑒賞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借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開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李白“有仙風道骨焉,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并序》(后改為《大鵬賦》),自比為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jù)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志銘序》云,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后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梢娎畎捉K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長按指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