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寫王小波時提到李銀河,說她才是那個有趣的人,今天就來說說她。
2000年左右,李銀河第一次以社會學(xué)學(xué)者身份進入公眾視野時,也因此成了一些人眼中的異端。在此之前,人們對她的印象停留在王小波的遺孀。
作為中國第一個性社會學(xué)女學(xué)者,她研究的課題涉及酷兒文化、虐戀、多邊性關(guān)系、同性戀,婚前性行為、婚姻制度的消亡……無論拎出哪一個,在當(dāng)時都如同洪水猛獸一般沖擊著大眾的傳統(tǒng)觀念。
轉(zhuǎn)瞬,時光就來到2019年,據(jù)央視網(wǎng)站上的一項中國同性戀狀況調(diào)查顯示,有61.1%的網(wǎng)友對同性戀現(xiàn)象表示理解并支持。而清華大學(xué)的一項抽樣調(diào)查則顯示,國人婚前性行為比例已經(jīng)超過70%。
近20年后,人們才恍然發(fā)現(xiàn),李銀河的前衛(wèi),折射出了人們的認知局限。嗯,李銀河,王小波的那個李銀河,她不僅在王小波的眼中是可愛的,在我的眼中也是可愛的。
都說看一個人的靈魂,就看他的雙眼??此谴魷o神,還是清澈明亮。雖說我們看到的東西未必是真的,但視覺,卻是直通我們的大腦,以及,心靈。
我們的大腦皮層會對視覺洞悉的物品,進行每秒上億次的數(shù)據(jù)分析。這樣的分析,既耗費了我們大腦的能量,又讓人過分依賴眼球,而被眼前之物影響了邏輯判斷與理性思考。
關(guān)于視覺的描述,李銀河曾經(jīng)寫過一篇短文叫《近視還是遠視》,原文有三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段:
耽于近視,可以保持心情的平靜;偶爾遠視,可以保持靈魂的澄澈。前者使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安心于日常的生活;后者使人只見森林不見樹木,超脫于日常的生活。人生的這兩種視角缺一不可。
解釋起來就是說,其實眼前之物很現(xiàn)實,卻讓人安心;而遠方之物很遙遠,卻讓人保持靈魂的高遠。
第二段:
人只看近處,是對自己神經(jīng)的一種保護。因為如果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看存在,就會喪失所有的生存動力,覺得無論怎樣努力,一切均屬枉然,既然如此,不知道為什么還要努力做事。只看近處,只看當(dāng)下,能讓人打起精神來做事。人如果永遠只看近處,從來不看遠處,會活得過于現(xiàn)實,不浪漫,缺乏詩意。
我的理解是,人在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要像時空旅行者一樣,自由穿行,保持靈魂輕盈與身體的頑強。
第三段:
望遠可以幫人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出來,如果有什么想不開的,只要往遠處看一眼,就可以解脫,不再糾結(jié),不再焦慮,不再有錐心刺骨的悲痛。
意思是說,我們要短暫的遺忘當(dāng)下,以遙遠的星光,給自己靈魂一絲溫暖。
或許,這便是不同時代里,那些孤獨又深邃的靈魂唯有依靠星光,才能惺惺相惜,彼此照亮。穿越不同的時代,我們直面現(xiàn)實的近況,又眺望遙遠的未來,我們與所有同類說話,我們又與所有想法一致的事物,同頻呼吸。
每每讀到這里,真的會感謝上帝的慈悲。在摻雜著酸甜苦辣的人間,上帝給了你我一雙眼,在睜眼閉眼的瞬間,就是兩個時空的切換,就是夢境里的人間。
正如電影《年輕氣盛》所帶給人們的思考。
年少時,就像拿著望遠鏡,你從這頭看那頭,你覺得遙遠的一切都如此靠近,如此清晰;而當(dāng)你年老時,就像從望遠鏡的鏡頭前往回看,很多東西都模糊不清,你甚至不確定那些眼前的景象存在過。這和記憶一樣,或許記憶本是夢境的一部分而已。你或許會嘆息,但在那些含糊不清的事物跟前,你連嘆息的資格都沒有。
一如,你含糊不清的愛情與掙扎。
洗洗睡吧,晚安。
一瓶啤酒之后,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操蛋。如果,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活,即是庸俗,那我想庸俗下去,也希望你們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躺在萬物低端,看大眾狂歡,不被他人的目光雕刻,有自己獨有的笑容,嘲弄他們。成為一本取悅自己的庸俗讀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