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 資 者 行 為 與 心 理
關于
“投資者行為與心理“系列文章中,作者將深研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用行為經濟學和投資心理學分析股市走勢和投資策略,洞悉投資群體情緒與心態(tài),搶得跑贏對手的先機。
投資者在悲觀情緒下,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所以在投資界,一般會要求處于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人先離開交易崗位,休息一段時間,等到心緒平復之后,再開始參與交易工作。
文 | 鄭磊博士/行為經濟學者
人作為一個信息接受者,是無法保持中立客觀的。實際情況是,任何人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有選擇的信息接受者。直觀例子就是人不僅有個人的偏好和傾向,而且具有喜歡贊同和被認可,不喜歡被挑戰(zhàn)和否定的性格特征。人們在面對信息時采取尋求自我滿足的做法,是一種本性的自然表露,而這種表現的極端情況就會成為個人的主觀偏見。
信息經濟學已經證明了人類無法及時掌握全部信息。每個人都只能接觸到一部分信息,這就是信息的不完備性。而人的主觀偏見,又將接收到信息做了一個“打折扣”處理。這個折扣比率從100%到0%,分別對應著完全接受和完全拒絕這兩種結果。
人們會對與自己看法相左的信息打個折扣,甚至完全拒絕,而對符合自己看法的信息則不加分辨地全盤接受,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證實偏差”。人們在這種心理偏差的影響下,很難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理性和邏輯上的推理和分析。
1
過度悲觀時,“世界是暗淡的”
陷入過度悲觀情緒中的人,覺得什么都是灰暗的,即便是好的跡象,也難以重新樹立信心。投資者在悲觀情緒下,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所以在投資界,一般會要求處于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人先離開交易崗位,休息一段時間,等到心緒平復之后,再開始參與交易工作。
對生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指出人的過度悲觀也是一種生理反應,和悲觀心理相互作用,產生了正反饋循環(huán)。而要破除這個悲觀心理怪圈,需要從生理或心理上打開一個缺口,有時需要心理輔導。在電視劇《億萬》里,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那位女心理師為交易員提供心理安慰的場景。然而,過度悲觀只需要讓交易員離開市場,就能夠逐漸平復,而造成的損失可能不大。但是另一種情緒的危害則更大。
2
過度樂觀時,“一切都是光明”
人類具有過度自信和過度樂觀的傾向,這同樣導致證實偏差,表現為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非常輕信,而容易掉入投資陷阱。過度自信和過度樂觀往往和輕信消息好的一面,甚至子虛烏有地認為信息支持了自己的決定。而且過度樂觀和過度自信也會導致交易更頻繁。在這種缺乏批判性的情況下,往往做出輕率投資決定,容易導致損失。
現在,問題已經很清楚,就是投資者如何保持既不過度悲觀也不過度樂觀的平和心態(tài),對待信息要保持客觀公正的分析能力。這就需要隨時反思和自我糾偏。
人們如何在有限甚至其中包含噪聲和錯誤的信息中,保持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客觀分析和辨別信息。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確定的解答。神經生理學研究發(fā)現,人的潛意識在特定信息出現時,會自行觸發(fā)人體大腦和神經系統,身體自發(fā)做出某些行為,之后行為和大腦、神經系統形成正反饋,此時,個人很難控制諸如恐懼、貪婪這類情緒。
如果人們把信息處理的工作交給AI機器,仍然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對待機器給出的分析結果和建議。此時,人仍處于主動地位,而其情緒和認知狀態(tài)決定了是否采納機器給出的客觀分析結論。人終究需要面對自己的問題,才能避免主觀偏見導致的行為誤區(qū)。
有些大師級的投資人借助一些訓練方法,比如冥想,也有人發(fā)明了一套克服思維誤區(qū)的方法,比如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掌舵者雷·達利奧,他的做法是不管自己對自己的觀點有多自信,也要尋找那些不同意我的看法的最聰明的人討論,直到能夠理解他們的推理過程。只有在達利奧完全理解了他們的觀點之后,才確定是接受還是拒絕他們的意見。這是一種高度自律的做法,和自我糾偏一樣,必須時刻有這樣的意識,才有可能克服人性的弱點。
END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