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條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一個大腸滑脫所致下利便膿血之證,為什么提出“可刺”?不怕犯虛虛實實之戒嗎?傷寒論中涉及刺法的一共有十條,九條見于三陽病,明確指出穴位的有刺“風池、風府”,刺“大椎、肺腧、肝腧”,刺“期門”,沒有指出具體穴位的有“針足陽明”,“耳前后腫,刺之小差”,都是屬于“隨其實而瀉之”。對三陰病,仲師大多采取艾灸的方法,如292條“灸少陰七壯”,304條“當灸之”,325條“當溫其上,灸之”,343條“灸厥陰”,349條“可灸之”,362條“灸之”,或回陽救逆,或升陽舉陷,或助陽消陰。所以胡希恕胡老提出:“可刺,乃可用針灸之法作輔助治療,愚以為用灸法輔助之更妥”。國醫(yī)大師王琦認為可以用隔蒜灸或隔姜灸之法,灸天樞、關元、足三里三至五壯,“日一次,療效甚佳”。
仲師考慮到后世醫(yī)家遇到少陰虛寒證的“下利便膿血”,很可能會用灸法溫之,才特意指出“可刺”不可灸!為什么三陰病大多可以用灸,本條卻不能用灸呢?參116條:“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既然仲師處置津液虛疾病的原則是“慎不可灸”,而桃花湯證因津液虛而用到粳米,當然不會用灸法!
如果可刺,刺何穴為宜?除柯琴之“期門穴”外,陳藏器提出用“幽門、交信”,孫梓材提出用“關元、氣海”,現代醫(yī)家提出用“天樞、足三里、合谷”等等,站在針灸學的角度看,陰谷穴為足少陰腎經的合穴,“合主逆氣而泄”,是可以治下利的,但本條還有便膿血,陰谷穴力有不逮。陳藏器提出的“幽門、交信”甚為妥當,《針灸大成》:“幽門:主小腹脹滿,嘔吐涎沫,喜唾,心下煩悶,胸中引痛,滿不嗜食,里急數咳,健忘,泄利膿血”,“交信:主氣淋,頹疝,陰急,陰汗,瀉利赤白”,包括后世醫(yī)家取之“天樞:主賁豚,泄瀉,脹疝,赤白痢、水痢不止,食不下,水腫腹脹腸鳴”,都是不錯的選擇。
注家為了避開虛虛實實之戒,將此條“下利便膿血”強解為熱利,如柯琴曰:“便膿血,亦是熱入血室所致,刺期門以瀉之。病在少陰而刺厥陰,實則瀉其子也”。黃元御曰:“盛者瀉之,虛者飲藥以補之。桃花湯之治便膿血之虛者也,若稍盛而生熱者,可刺經穴以瀉之”。劉渡舟劉老說:“第308條是一個對比之文,講少陰熱性下利。因為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有寒性的,也有熱性的,寒性的便膿血往往是在下利過程中繼發(fā)的,但是也有少陰陰中有熱,而出現下利便膿血的”。306條、307條、308條桃花湯證,一以貫之,不會出現前兩條是寒,后一條是熱的情況。
第309條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1.參296條:“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兩條都是少陰病吐利,都有煩躁和四逆,本條還更嚴重,煩躁欲死,為什么本條可治,296條卻是死證?
2.本條的“吐利,手足逆冷”,為什么不用四逆湯治療?
3.三陰病都有嘔吐下利,如何鑒別是少陰病還是太陰病、厥陰???
4.吳謙曰:“名曰少陰病,主厥陰藥者,以少陰、厥陰多合病,證同情異,而治別也。少陰有吐利,厥陰亦有吐利;少陰有厥逆,厥陰亦有厥逆,少陰有煩躁,厥陰亦有煩躁,此合病而證同者也……故屬厥陰病主治也。所以不用四逆湯,而用吳茱萸湯也”。臨床上,如何鑒別少陰病與厥陰???
5.如何鑒別煩躁與躁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