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一家文化單位辦事,辦完事我出門的時候,路過保安亭,那個保安大叔,正在看書看得入迷,我進去了他都不知道。我一看那本書,原來是在看《論語》,我很驚訝,我說:大哥,你還懂論語啊。
他看了我一眼笑著說:怎么,當保安的就不能懂論語啊。
我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這東西我也看不懂,很多有學(xué)問的都看不懂,你要是懂,就厲害了。
他說:你說的這話啊,都是偏見。我不是有意見啊,你這種人啊,看人很有問題。
我說:對不起對不起。我年輕不懂事,您貴庚了。
他說:今年是五十二。
我想試試他懂不懂論語,就問:啊,那是知天命的年紀啊。您說說,什么是五十知天命?
他說:知天命啊,說不得。
我說:為啥說不得呢?
他說:知天命三個字說完了,還說啥。知了就無法說。說了就是不知道。
我說:你少來這一套,天下沒有什么說不得的道,孔子不也是這樣說了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三十而立就是三十歲時能完全獨立,四十不惑就是四十歲時不再對人生迷惑。
你現(xiàn)在告訴我五十知天命是怎么一回事。
他見我逼得緊。于是只好給我泡上一壺茶,請我坐下,說道:
即使在古代也不一定都三十而獨立,三十而立是說啊,三十左右的年紀,基本把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生命觀都樹立正確。這個立是說的立志立心,不是說立業(yè)。
三十左右你不立心,確實有點遲了。當然,三十左右立心立志,都不一定立得正確,但是你還是得立,因為三十,你就得理智了,你不能莽撞了,不能瞎胡鬧了,不能放任自我放飛心靈了。
所以說三十而立,在孔子提出這句話里頭,是一個提醒,一個引導(dǎo),古代三十歲已經(jīng)很成熟了,三十還不活得理智點明白點,搞清楚自己這輩子要怎么弄下去,就很遲了。
但是他提出這個年齡段,是個大概,人各不同,有的人可能到五十還沒有立呢。
立的反義詞是什么,就是垮、就是稀里糊涂的狀態(tài)。你不立起來,就會一直渾渾噩噩。
立了之后呢,就好好的干,學(xué)習(xí)、修行、該干一番事業(yè)就去干一番事業(yè),立而后行,行的方向基本不會太錯。
不立而行,是糊涂行,走盲道。
但是知見上大概明白了也很不錯了,孔子意思自己差不多那個時候的狀態(tài)就是這樣。
不惑是非常難的,人在世界上要受到很多的信息影響和左右,從懂事識字開始,社會就會往你的大腦里灌輸各式各樣的知識和觀念,告訴你人生是這樣的那樣的,你要這樣活那樣活。
你自己長大了,不用別人灌輸,自己還會主動去找各類觀念來加載。恨不得配上加特林、雷明頓、和AK47,都配齊了不可。知識和觀念,越多越好,人人都希望自己懂得更多。一說話能夠旁征博引學(xué)貫中西。
可是這也無益于知見的正確,真正知見正確,是對生命和世界有了正確的簡潔的理解。
一個人不惑之前,對很多事都迷惑不得其解,為何無常災(zāi)禍會發(fā)生,為何我付出那么多結(jié)果卻那么慘,為何我要的得不到不要的偏要來,為何人家要這么做,這么想,為何世界會變成這樣那樣。
但是等他修行到了不惑的地步了,就明白了世間的萬事萬物的運演是如何的因果因由,他就搞清楚了禍福心物陰陽都是一體的宗旨,他也明白了一個人為什么生于世間,自己要走向何處。
孔子的修為,也一定經(jīng)過觀照,不過他不叫觀照,他叫做內(nèi)省。
內(nèi)省,其實就是觀照,又叫內(nèi)觀,內(nèi)省不是一般認為的什么事都批判自己,每天反省自己做錯了什么。那不是內(nèi)省,那是自我批評。內(nèi)省外國人叫做Introspection ,在心理學(xué)中,它是心理學(xué)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內(nèi)省法又稱自我觀察法。
其實在孔子那時候,就是很重要的修行方法??鬃右簿褪峭ㄟ^這一方法成圣賢的。內(nèi)省,是達到不惑的途徑,內(nèi)省不是主觀批判,而是客觀覺察。
《論語》里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這個就是自我檢查,一天三次自我檢查,不是客觀內(nèi)省。這是曾子自己學(xué)習(xí)進步完善心性的方法,而孔子的內(nèi)省,則是客觀不帶干涉的。
因為內(nèi)省,所以明明白白,再也沒有不明白的了,凡事能夠舉一反三了,一通百通了,好像任督二脈通了,一通百通。
道理的核心明白了,其他事都明白了。又叫做觸類旁通,所以古人說: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不是說秀才瞎猜,是說真正有學(xué)問有修為不惑境界的讀書人,坐在家里,也知道天下的事情的根本、緣由、因果。并非說他有透視眼,看到所有的事情。
而是他通達了,無疑惑,不惑了。
一般的翻譯和認知,五花八門。有人說,五十知天命,半輩子都過去了,現(xiàn)實擺在眼前,很多東西求而不得,認命算了,所以天命就是聽天由命。
還有人說:人到了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這些說法確實很尷尬。還有些靠譜點,說“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jié)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后,知道了理想實現(xiàn)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jié)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雖然仍是“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jīng)淡然。
這個說法倒是有道理的。
我問:那五十知天命到底是說什么意思呢?
他說:知天命,就是開悟了,覺醒了??鬃釉谖迨畾q左右徹底覺醒了。所以提出這幾個字,知天命。
什么是天命,老子的話就是: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
天命就是萬物復(fù)歸的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那個清靜的根本,天命就是大道根本。所以五十知天命,就是孔子已經(jīng)知常而明了,明白了徹底。
用的方法是內(nèi)省,在老子這叫做“觀復(fù)”。在佛家叫觀照。
知天命了,就是認知和實證到了天地萬物的根本,也就是生命的根本,知道了萬法皆空,禪宗的話就叫做開悟。
所以孔子悟后起修,到六十左右才耳順,耳順就是隨順了,習(xí)氣除的差不多了。這個六十,其實說的是至少要十幾年時間,才能保任有點樣子,否則時間太短,行不通。
什么是隨順耳順呢,聽見任何東西,都不起分別了,同一個道理,看見任何東西,也不起妄念分別了。這就是老子說的:視之不見名曰希、聽之不聞名曰夷。也就是六根的作用,再也不引發(fā)妄識波動了。
再也不對境起心了,保護地很好了。到七十才真正到了大自在的境界 ,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老子把這個狀態(tài)叫作無為而無不為。
儒釋道,搞到最后都是一個事情,但是我們看這個,就明白,修行是一件多么難的事情,要長久的時間和付出。不容易啊。
我說:你一個保安,怎么胡說八道,孔子是儒家的圣賢,怎么又扯到佛道修行了。你啊,別讓學(xué)者們看到笑掉大牙罵你神經(jīng),還好你不是專家,要不然你這樣亂說,真的會被開除的。
他笑著說:好的,好的,是你要我解釋,我這也是個人的說法,你不要當真。該干嘛干嘛去。
我一氣之下離開保安亭,他依然笑盈盈地拿著那本《論語》看了起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