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情況:陳某,男,32歲。
初診日期:2012年3 月 11日。
主訴:間斷發(fā)熱 3 天。
現(xiàn)病史:3天前,患者與朋友進食香辣火鍋后,出現(xiàn)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隨后服用氣滯胃痛顆粒、整腸生及黃連素,腹痛、腹瀉較前略有好轉(zhuǎn),但又出現(xiàn)了周身關節(jié)疼痛、惡寒、發(fā)熱,體溫38.5℃,遂前來診治。復查血常規(guī)及便常規(guī),均未見異常。
刻下癥:惡寒、發(fā)熱、無汗,周身酸痛,腹部隱痛,納差,時有惡心,咽痛,偶有咳嗽,口干苦,小便色黃,大便偏稀臭穢,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有力。
辨證分析:該患者惡寒、發(fā)熱、無汗、周身酸痛,考慮為太陽病。
腹痛、口干、小便色黃、大便質(zhì)稀臭穢、舌紅苔黃膩、脈滑考慮為陽明病。
咽痛、口苦、脈弦考慮為少陽病。
綜合辨證為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
方選小柴胡湯和解少陽,麻杏石甘湯解表清里,加用桔梗、生薏苡仁解毒利咽排膿。
處方:柴胡 15g,黃芩 10g,清半夏10g,黨參 10g,生甘草5g,生姜10g,大棗10g,生麻黃5g,杏仁 10g,生石膏45g(先煎),桔梗20g,生薏苡仁 30g。3 劑,水煎服,日1劑。
囑忌食辛辣、刺激、甘甜之品,服完藥后覆被出汗。
療效:患者服完 3 劑后,周身汗出、惡寒、發(fā)熱、周身酸痛、腹痛、腹瀉消失,口干苦、咽痛較前明顯好轉(zhuǎn),納食增,舌淡紅,苔薄白膩,脈弦滑。后又以柴平煎為主善后調(diào)理,服用 7 劑后,納可,二便調(diào),無明顯不適,病告痊愈。
【鮑艷舉臨床帶教醫(yī)案】發(fā)熱咳嗽篇②
患者情況:王某,女,10歲。
初診日期:2019年 1 月 15日。
主訴:發(fā)熱 2 天。
現(xiàn)病史:2天前因運動后汗出受涼,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最高體溫 39.5℃,遂至某兒科醫(yī)院急診科就診,排除流感,予以美林、復方鮮竹瀝液等藥物治療,汗出熱退,夜間高熱,遂來就診。
刻下癥:鼻塞,頭痛頭暈,有汗,惡風,無發(fā)熱,咽部微痛,口苦,惡心,口干,咳嗽,咯白黏痰,量不多,納可,大便兩日未行,腹略脹,平素尚調(diào),眠欠安。舌質(zhì)暗紅,苔薄黃膩,脈弦滑。
既往史:體健。
辨六經(jīng):太陽少陽陽明合病夾痰。
辨方證:小柴胡湯合麻杏甘石湯、半夏厚樸湯。
處方:柴胡 24g,黃芩 12g,清半夏 15g,太子參 12g,生姜 3 片,大棗 4 枚,生甘草 9g,生麻黃 9g,杏仁 9g,生石膏 30g,桔梗 12g,厚樸 15g,紫蘇子 12g,茯苓 30g,魚腥草 30g,瓜蔞 15g。3 劑,水煎服,兩小時服用一次。
二診:2019年 1 月18日。
1 月 16 日體溫波動在 37.2~ 38℃,此后熱退,鼻塞、頭暈頭痛、惡風已,口微干苦,咽干,咳嗽痰白、質(zhì)黏,納可,大便已調(diào),眠安。
辨六經(jīng):少陽陽明合病夾痰。
辨方證:小柴胡湯合半夏厚樸湯、桔甘湯加生石膏。
處方:柴胡 12g,黃芩 12g,清半夏 15g,太子參 12g,生姜3片,大棗 4 枚,生甘草 9g,桔梗 15g,生石膏 30g,厚樸 15g,紫蘇子 12g,茯苓 30g,魚腥草 30g,炙枇杷葉 12g。5 劑,水煎服,分兩次服用。
隨訪咳嗽痊愈,體溫正常。
醫(yī)案分析:今年冬季流感患者較多,雖已排除流感,但時值期末考試前夕,故患兒家長甚是恐慌。服用退熱藥物,體溫仍反復,因為患兒家長為我的老病人,故來就醫(yī)。
先辨六經(jīng):鼻塞,頭痛,有汗,惡風,為太陽病。
咽微痛,口苦,惡心,頭暈,脈弦為少陽病。
咳嗽,咯白黏痰,量不多,納可,大便兩日未行,腹略脹,脈滑,舌質(zhì)暗紅、苔薄黃膩為陽明病。
綜合辨證為太陽少陽陽明合病。
繼辨方證:結合《傷寒論》第96 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小柴胡湯主之”,第 263 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可予小柴胡湯和解表里,桔甘湯清熱利咽。
太陽陽明合病常用處方有麻杏甘石湯、大青龍湯、葛根湯加生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湯等,結合《傷寒論》第 63 條和 162 條“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綜合考慮表熱和里熱的程度,選擇麻杏甘石湯;患者咳痰質(zhì)黏考慮為痰熱,予以半夏厚樸湯合生石膏、魚腥草、瓜蔞清熱化痰。
二診時,患兒已熱退身涼,表已解,唯有少陽陽明合病,故予以小柴胡湯合半夏厚樸湯、桔甘湯加生石膏化裁。
反思:《傷寒論》第 99 條“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提示三陽合病治從少陽,此為定法,但《傷寒論》中有柴胡桂枝湯與大柴胡湯方證,胡希恕老師解釋此亦為定法。臨床中有大量的三陽合治的醫(yī)案報道,如小柴胡湯合葛根湯加生石膏,小柴胡湯合大青龍湯,小柴胡湯合麻杏甘石湯、柴葛解肌湯等。我們應靈活看待三陽合病的治法,應根據(jù)三陽病的輕重采取合治或獨取。此案初診為三陽合治,二診表解,予以少陽陽明合治。
學習感悟:
別樣的傷寒,別樣的六經(jīng)
我走出校門在臨床上已經(jīng)摸爬滾打了十幾個年頭,回過頭來看,一路心酸坎坷,我相信只有中醫(yī)人才能體會到個中滋味。因為對中醫(yī)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堅定的信仰,我在學校期間勤奮讀書,學習成績也算優(yōu)秀,實習時也很刻苦,總想著能夠像古代名醫(yī)一樣拯救蒼生,這種英雄情緒始終在心中縈繞。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
在踏入臨床的頭幾年中,病房以西醫(yī)治療為主,中醫(yī)藥為輔,我慢慢覺得中醫(yī)的夢想越來越遙遠??墒怯捎跓釔壑嗅t(yī),我還在默默堅持,常常閱讀各種先賢的經(jīng)典著作,也在苦悶地思索原因到底何在。難道蒼生大醫(yī)只是一種文化符號?我?guī)е@種疑問走過了好多年。
直到進入了急診科工作,我開始獨立作戰(zhàn),發(fā)現(xiàn)有些發(fā)熱病人經(jīng)過西醫(yī)治療效果不佳,我試探著應用經(jīng)方,結果治愈了多例發(fā)熱患者,患者覺得很神奇,我更覺得震撼,當時的心情現(xiàn)在還清晰地記得。我隱約感覺到《傷寒論》的價值所在,也認識到療效是中醫(yī)存亡的關鍵。
從那一刻起,我真切地認識到了《傷寒論》不僅僅是口號上的四大經(jīng)典之一,她還活著,因為療效還是非常好!于是我重新結合臨床系統(tǒng)學習《傷寒論》,翻閱了許多大家的傷寒著作,也看了眾多臨床大家的講課視頻,我受到了很大啟發(fā),但是也增添了更多的困惑:同一個條文有不同的解釋,兩者甚至是矛盾的,“一人一傷寒,一家一仲景”,莫衷一是。在眾多的醫(yī)家中,我無意間看到了胡希恕解讀傷寒,“六經(jīng)來自八綱”使我眼前一亮,這與此前的解讀完全不同。于是我如饑似渴地學習了胡老的相關著作,學完也治療了許多患者,但是總感覺自己的理解還是不透徹。此后我在社區(qū)站工作了 5 年,在多種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臨床實踐,也采用了多種治療手段,比如針灸、推拿、理療,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有了自己的病人群體,但是總覺得中醫(yī)的理論過于龐雜,彼此很難交流與溝通,這個瓶頸很難打破。
人之所病,病疾多;醫(yī)之所病,病道少。也就是在這個困惑的階段,我知曉了鮑艷舉老師的第二期線下班,于是我就報名參加了。因為在職,沒有全部聽完,之后聽的現(xiàn)場錄音。僅僅幾天的授課,讓我有了醍醐灌頂?shù)母杏X,鮑老師的學醫(yī)經(jīng)歷和困惑我能深刻地體會到,他的學習方法和臨床魄力給了我很大啟發(fā)。短短三個月時間,他在臨床中每天的門診量就可以破百,這種現(xiàn)象的背后就是鮑老師的六經(jīng)辨證體系給予了支撐,還有他善于思考和善于抓住臨床機會的能力所致,這正是我想學習的。
醫(yī)生的存在是因為能夠治好病人,老師的存在在于能教會學生,醫(yī)生的老師的存在就是因為他能解除醫(yī)生的困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鮑老師用自己的成才之路解除了我許多困惑,也讓我有許多的共鳴。
客觀地說,鮑老師的辨證體系已經(jīng)在胡老體系基礎上有所發(fā)展、有所擴充了,他詳細地解讀了每一經(jīng)病的定義、診斷標準和臨床應用,并加入了自己的臨床思考。他更強調(diào)體系的重要性,在整體的基礎上看待每一經(jīng)病,治療上既可以合治,又可以單刀直入,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十大病機和方證極具特色,將教材中所學的知識融入進來,使六經(jīng)體系的病機更加細膩,與之相對應的特異性方證更是實踐所得。
六經(jīng)體系落到實地還是要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鮑老師將臨床常見病種系統(tǒng)總結出常用方證,讓我們在療效中體會六經(jīng)體系。
鮑老師更是勤求博采,將針灸、針刀引入,在多個路燈下尋找打開疾病的鑰匙!學習后解決了我很多困感,讓我系統(tǒng)地歸納了自己所學的各種理論,使之條理化,在臨床中有了很大的理論自信。同時我也復制了很多有效病例,比如小柴胡湯合麻杏石甘湯合半夏厚樸湯治療咳嗽,消風散合麻杏石甘湯治療濕疹,柴胡劑合附子理中湯治療牌胃病,柴胡劑合方治療婦科病等。
學習經(jīng)方一直在路上,很感恩遇到鮑老師,他讓我認識了別樣的傷寒,別樣的六經(jīng)!
【鮑艷舉臨床帶教醫(yī)案】發(fā)熱咳嗽篇③
患者情況:張某,女,29歲。
初診日期:2018年 11 月 28日。
主訴:胸悶、咳嗽 7 天。
現(xiàn)病史:受涼后出現(xiàn)咳嗽、胸悶,伴口干、口苦、腹脹。曾服用阿莫西林,效果不佳,曾在某醫(yī)院輸液治療 3 天,仍咳嗽,并出現(xiàn)發(fā)熱,要求中藥治療。查血常規(guī)結果無異常。
刻下癥:聽診雙肺有濕啰音,咳嗽,胸悶,口干,口渴,咽痛,苔白膩,大便干,小便調(diào),脈浮。
辨證分析:口干、口渴、大便干屬于陽明病,加生石膏、知母、大黃。
發(fā)熱,脈浮,屬于太陽病,麻杏石甘湯主之,口苦屬于少陽病,小柴胡湯主之??人裕刑碉嬎疂裼冒胂暮駱銣?。嗓子疼加桔梗、蒲公英。
處方:小柴胡湯、麻杏石甘湯、半夏厚樸湯加減。
柴胡 20g,黃芩 10g,清半夏 10g,大棗 10g,黨參 10g,甘草 10g,生麻黃 5g,杏仁 10g,生石膏 30g,厚樸 30g,茯苓 30g,紫蘇子20g,桔梗 20g,蒲公英 20g。
療效:服 7 劑后胸悶、咳嗽、口干、腹脹消失,大便調(diào)。
【鮑艷舉臨床帶教醫(yī)案】發(fā)熱咳嗽篇④
患者情況:孫某,男,49歲。
初診日期:2019年 5 月 20日。
主訴:因感冒、發(fā)熱在他處輸液 3 天。熱退后出現(xiàn)咳嗽、咳痰 3 個月。
刻下癥:咳嗽,痰黏,咽部發(fā)癢,伴輕微憋喘,舌紅,苔白膩,口干,痰黃稠,脅肋部憋悶,大便偏干,1~2日一行。脈弦滑有力,納差。
辨證分析:舌紅,苔白,脅肋部憋悶(胸脅苦滿),脈弦,考慮為少陽之熱,給予小柴胡湯。
咳嗽,黏痰,咽癢,苔白膩,考慮為痰氣互結,可用半夏厚樸湯;口干、痰黃考慮化熱,用麻杏石甘湯清熱宣肺,加桔梗、薏苡仁、魚腥草、枇杷葉,加強化痰止咳之效;大便干加大黃、連翹清熱通便;納少加炒麥芽健脾消食。
處方:柴胡18g,黃芩10g,清半夏10g,覺參10g,生甘草10g,生姜10g,大棗15g,姜厚樸15g,茯苓30g,炒紫蘇子15g,麻黃3g,炒杏仁 10g,石膏 30g,桔梗15g,薏苡仁 15g,枇杷葉30g,魚腥草30g,大黃 6g,連翹 15g,炒麥芽 30g。7 劑代煎。
二診:咳嗽、咽癢、口干、肋部憋悶明顯緩解,大便轉(zhuǎn)為通暢,上方去大黃、連翹。7 劑代煎。
三診:咳嗽,咽癢,咳痰,消瘦,仍納少食欲差,腹脹,舌苔偏厚考慮脾胃痰濕內(nèi)停。
處方:柴胡 18g,黃芩 10g,清半夏 10g,黨參 10g,生甘草10g,生姜 10g,大棗 15g,姜厚樸 15g,陳皮 30g,茯苓 30g,炒紫蘇子 15g,炒杏仁 10g,炒麥芽 30g。7 劑代煎。
四診:無明顯不適,建議患者適當運動,并且要忌口。
學習感悟:中醫(yī)難學,尤其是對于我這種西轉(zhuǎn)中的初學者,書看了很多,卻難取其精華,也聯(lián)系不起來,聽了幾位老師的課,可還是迷迷糊糊。如果把中醫(yī)比作是一片森林,那么我已經(jīng)迷失在里面了。偶然的一次機會,我聽了鮑老師的一次線下課,就感覺在中醫(yī)這片森林里找到了道路,于是毫不猶豫地加入到學習鮑老師六經(jīng)體系的團隊中,系統(tǒng)學習了六經(jīng)辨證,終于找到了方向,并且學會了如何熟練運用六經(jīng)辨證去思考分析各種疾病,臨床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鮑艷舉臨床帶教醫(yī)案】發(fā)熱咳嗽篇⑤
患者情況:孫某,女,11 歲。
初診日期:2019年 6 月 15 日。
刻下癥:患者因外出受涼,反復發(fā)熱 2 天,咳喘,無汗,頭疼,全身疼,口干,咽痛,舌苔黃膩,大便 3 天未解,脈數(shù)。
處方:大柴胡湯合麻杏石甘湯加桔梗、魚腥草。
囑咐患者服藥的同時喝熱粥、蓋被子,下午 5 點電話回訪,患者體溫 37.5℃,大便已解,精神狀態(tài)好,調(diào)養(yǎng) 2 天,體溫正常。
之后再調(diào)方 5 劑: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病痊愈。
患者家屬代訴:該患者出生 7 個月后經(jīng)常生病住院,治療時采用靜脈輸液、霧化等?;颊?11 歲了,幾乎沒去過幾天學校,前幾天剛出院,經(jīng)朋友介紹來我診室,既往有哮喘、心肌炎、心律不齊病史,身體消瘦,易感冒,過敏體質(zhì)。
近兩年來定期調(diào)理,現(xiàn)在孩子狀態(tài)很好,正常到學校學習,體重增加,哮喘痊愈,心律正常,今年父母贈送錦旗表示感謝。
學習感悟:自從跟隨鮑老師學習以后,如魚得水,鮑老師的六經(jīng)辨證能讓我準確辨證論治。一路走來,特別感謝鮑老師的諄諄教導。鮑老師要求我們首先要打好基本功,六經(jīng)中每一條我都認真理解,字字斟酌,深深刻在腦海中。其次,臨床中完全大熱大寒的患者實屬不多,更多的是寒熱錯雜證,我忘不了鮑老師的教誨,“漫言變化千般狀,不外陰陽表里間”,無論病情多么復雜,按照鮑老師六經(jīng)體系抓主證,通過劑量調(diào)整對癥論治?;卦L患者,療效都很顯著,我也得到了當?shù)乩习傩盏恼J可。中醫(yī)是一門奇妙的科學,運用六經(jīng)辨證體系使我的診治更準確,思維更敏捷,感謝恩師,我會一直跟隨鮑老師把中醫(yī)文化發(fā)揚光大。
【鮑艷舉臨床帶教醫(yī)案】發(fā)熱咳嗽篇⑥
患者情況:患者,男,55 歲。
初診日期:2019年 4 月 15日。
主訴:咳嗽、胸悶 1 個月。
刻下癥:外感后鼻塞、胸悶、咳嗽、痰多、咳吐黃痰,服用抗生素、止咳藥??诟?、口苦,舌淡紅,苔黃膩。大便調(diào)。
辨證分析:鼻塞、胸悶屬于太陽病。
口苦、苔黃膩屬于少陽病。
口干、咳嗽、咳痰屬于痰熱內(nèi)蘊之陽明病。
處方:柴胡劑加麻杏石甘湯加半夏厚樸湯。
柴胡 30g,黃芩 10g,半夏 10g,黨參 10g,生姜 10g,大棗 10g,甘草 10g,麻黃 5g,杏仁 10g,生石膏 60g,厚樸 30g,茯苓 30g,紫蘇子20g,瓜蔞 20g。5 劑,日1劑。
二診:咳嗽減輕,痰多。原方加葦莖湯,繼續(xù)服用 5 劑。
【鮑艷舉臨床帶教醫(yī)案】發(fā)熱咳嗽篇⑦
患者情況:鄭某,男,6 歲。
主訴:發(fā)熱 10 余天,咳嗽 5 天。
現(xiàn)病史:10 余天前患兒生日聚餐,轉(zhuǎn)日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達 38.6℃,鼻塞,咽痛,納可,腹脹,二便可。曾于中醫(yī)診所治療,予小柴胡湯加天花粉、生石膏 1 周,體溫波動在 36.8 ~ 37.8℃,出現(xiàn)咳嗽,痰少,不易咳出。查血常規(guī)、胸片無明顯異常。
刻下癥:下午體溫 37.6℃左右,自訴咽痛,喝中藥時哭鬧,頭部會有微汗。舌紅苔薄膩。
處方:小柴胡湯合麻杏石甘湯加陳皮、桔梗、魚腥草、連翹,3 劑,囑溫熱服藥,蓋被出汗。另予大山楂丸 1 盒。忌生冷水果、飲食清淡。
服藥 2 劑后,汗出熱退,自訴大便較前通暢、量多,咽痛消失,仍偶有咳嗽,較前減輕,痰易咳出。予小柴胡湯合半夏厚樸湯加桔梗、魚腥草、連翹 5 劑,咳嗽、咳痰消失,停藥。囑勿飲食過量及生冷。
小兒飽食后易傷風而出現(xiàn)發(fā)熱、咽痛等感冒癥狀。
發(fā)熱、無汗、咽痛、舌紅苔膩考慮為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
中醫(yī)診所予小柴胡湯清少陽熱,生石膏、天花粉清陽明熱,而患者太陽表證未解,故發(fā)熱不能退至正常。少陽熱沖孔竅,出現(xiàn)咳嗽。患者服藥時頭部微有汗出,汗出不暢,表未解。此次就診,我予小柴胡湯合麻杏石甘湯針對三陽合病,予桔梗、魚腥草、連翹清熱化痰,表解熱退,癥狀消失。
小兒患病常起于食積生內(nèi)熱,予大山楂丸、保和丸等口感較好的成藥,可以當作零食食用,同時忌食所有水果,保持清淡飲食,利于患者恢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