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又名缺血性心臟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痙攣、狹窄或梗塞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病理變化。本病多發(fā)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我國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約有冠心病患者2.3億人,是心血管疾病中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較高的。
冠心病的病因病機
冠心病屬于中醫(yī)之“胸痹”“真心痛”范疇。心主血脈,心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心陽和心陰共同維持心血的運行。如心氣不足,則無力推動血液運行,心陽衰微則血脈運行緩慢,心跳無力;心陰虧虛則不能濡養(yǎng)心臟,冠脈循行受阻,血液凝滯,心脈不通,不通則痛,《內經》云:“心痹者脈不通”?!皻鉃檠畮洠獮闅庵浮?,“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冠心病之胸痛即為氣滯血瘀所致。脾虛運化失職,痰濁內阻,蒙蔽心陽,寒凝血瘀則胸痹發(fā)生;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溫煦心陽,陽氣衰微則水氣凌心,心臟增大。故心陽不振,心氣虧虛為本,陰寒痰凝、氣滯血瘀為標,飲食、情緒、寒邪為誘因。
古典醫(yī)籍對胸痹證的認識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篇”中說:“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此條論述了冠心病的癥狀為胸悶、氣短、胸痛,其病機為陽虛寒凝,痰濁瘀阻。《靈樞·厥病篇》云:“厥心痛,痛如以錐刺其心,心痛甚者?!?“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眱蓷l論述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癥狀,病因為寒凝血瘀,冠脈瘀阻。這些癥狀的論述與現代醫(yī)學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的癥狀相似。
溫陽化痰,活血化瘀適用于陽虛痰凝血瘀冠心病
瓜蔞薤白半夏湯具有行氣解郁,溫陽散結,祛痰寬胸之功。冠心Ⅱ號藥物組成有赤芍、川芎、紅花、降香、丹參,功效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二方合用可化痰祛瘀,加入漢三七、水蛭化瘀而不傷正氣,破血逐瘀,有效的改善冠狀動脈供血。附子、干姜、炙甘草為四逆湯,振奮心陽,鼓舞心氣推動血脈運行。苓桂術甘湯健脾化濕祛痰,杜絕脾胃生痰之源。依法立方,參丹養(yǎng)心湯。
組成:瓜蔞10g,薤白10g,半夏6g,赤芍10g,川芎10g,紅花6g,降香10g,丹參20g,漢三七3g(分沖),水蛭粉10g(分沖)、炙甘草10g,人參20g,茯苓10g,桂枝10g,白術10g。水煎服。一日一劑。
功效:溫陽化痰,活血化瘀,用于寒凝血瘀,痰濁瘀阻之胸痹證。癥見胸中滿痛徹背,背痛徹胸,不能安臥者,氣短,或痰多粘而白,舌質紫暗有瘀斑,苔白膩,脈沉遲。
臨癥加減:①心悸氣短,咳嗽有痰飲者加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
②氣短自汗者加參麥飲;
③頭暈,心悸,下肢浮腫伴有高血壓者加真武湯;
④頭暈頭昏,口干口渴血壓偏高者加建瓴湯;
⑤心律不齊加苦參、麥冬、川楝子、元胡;
⑥早搏加當歸、黃芪、麥冬、枳殼、桔梗、川楝子。
⑦竇性心動過緩加麻黃、附子、細辛;
⑧竇性心動過速加炙甘草湯;低血壓加歸脾湯。
典型病例
王某,男,62歲,初診,2016年3月15日。
【主訴】:胸悶、心悸、氣短伴心前區(qū)疼痛3天。
【現病史】:患者因勞累后出現心悸胸悶氣短,頭暈,怕冷自汗,上樓腿軟,休息后稍有緩解。睡眠欠佳,心前區(qū)疼痛向后背部放散。舌質紅,舌苔白膩,舌體胖大,邊有齒痕及瘀斑,舌下脈絡曲張紫滯,脈弦滑。心電圖示:部分ST-T改變,T波倒置。心臟彩超示: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張功能差。BP:140/90mmHg(1 mmHg=0.133kpa)。甘油三酯2.7mmol/L,總膽固醇5.3mmol/L。
【西醫(yī)診斷】: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
【中醫(yī)診斷】:胸痹。
【中醫(yī)辨證】:屬痰濁瘀阻,心陽虧虛。
【治則】:溫陽化痰,活血化瘀。
【處方】:瓜蔞薤白半夏湯合冠心Ⅱ號加減。
【方藥】:瓜蔞10g,薤白10g,半夏6g,赤芍10g,川芎10g,紅花6g,降香10g,丹參20g,茯苓10g,桂枝10g,白術10g,甘草6g,黨參15g。14劑,水煎服,一日一劑。辛伐他丁片10mg/d,口服。
二診
2016年4月1日。服藥14劑后胸悶、心慌氣短癥狀減輕,出汗減輕,乏力,血壓130/80mmHg,心前區(qū)疼痛減輕,于上方中加入人參20g、黃芪20g,肉桂6g,干姜6g。加減服用半年余,冠心病好轉,心電圖顯示ST-T正常。
按語:
?
近代藥理實驗結果已表明,瓜蔞皮、薤白、半夏可擴張冠脈、縮小梗死面積、抗脂質過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瓜蔞薤白半夏湯對血小板凝集的抑制和促進解聚作用可以防治血栓形成,為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方劑。瓜蔞薤白白酒湯,味美鮮香,主要有擴張血管,抗缺氧,抑制心臟,保護缺血心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脂質代謝和調整前列腺素及環(huán)核苷酸代謝平衡等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