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
古畫
節(jié)氣指二十四時節(jié)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jīng)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古人根據(jù)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shù)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jié)”,月中叫“氣”。
由于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yè)社會,農業(yè)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jù)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jié)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中國正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以河南為本。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即根據(jù)太陽也根據(jù)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jié)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周期。二十四節(jié)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開 雨水來淋 驚蟄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立夏耕田 小滿灌水 芒種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立秋之前 種完[番豆] 處暑[蒔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結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閑 等過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團圓
“一節(jié)三候,各有講究。
立春2月4日-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jié)氣。
雨水每年2月18日—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每年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后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qū)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類生長。
“衣食住行,順應天時。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也為夏季的開始。
小滿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6月6日前后,此時太陽移至黃經(jīng)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jīng)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xiàn)“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炎熱季節(jié)。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qū)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飲食注意,養(yǎng)肺潤燥,。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獲季節(jié)。
處暑每年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時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南移,北半球氣溫繼續(xù)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10月23日前后為“霜降”,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jié)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夜晚睡臥,不可貪涼。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為“小雪”節(jié)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xiàn)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shù)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jié)氣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xù)下降,并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此刻很美,恰好你有時間
聲 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