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天涯共此時”,說明張九齡從眼前景,寫到了心中人。即想到遠隔天涯的親人,在這個時候也和自己一樣,欣賞著天上的這一輪明月。其旨意與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相同,只不過謝莊是賦,蘇軾是詞,而張九齡是詩。但它們均是詠月的名句,也均具有渾然天成的美。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則是張九齡對“懷遠”開始著重描寫。它的意思是說,有情人因為通宵對著月色相思,從而怨恨這漫漫的長夜。其實月是否“竟夕”明亮,對于一般人來說是毫不在乎的,但是對于張九齡這樣懷遠的人來說,某些程度上就是一種折磨了,因為會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進而就產(chǎn)生了對長夜漫漫的怨恨。
而久不能寐之后,詩人便想到了“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即滅掉屋里的燭光,披上衣裳走到屋外,直到露水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兩句其實與前兩句的旨意相同,都是為了說明詩人的久不能寐。“露滋”,說明詩人停留時間很長,也具有滋生不已的意思,顯然呼應了前面的“遙夜”、“竟夕”。所以這首詩的中間四句,其實就是巧妙地寫出了詩人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最后,“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可以說是張九齡極其深情的一筆。即張九齡在對月相思不眠之際,想要將飽含思念的月光贈送給遠方的親人,可又苦無沒有辦法,于是便想著還是去睡覺,也許能夠在夢中與對方相聚。思念本是無形之情,但張九齡卻將其比作月光,頓時就變得看得見、摸得著了,可謂構(gòu)思巧妙,余韻裊裊。
綜上所述,張九齡所寫的這首《望月懷遠》,從開篇兩句的直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到中間四句的具體描繪徹夜難眠的情境,再到最后進一步抒寫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均是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是唐詩乃至古代詩歌中著名的詠月詩。尤其開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堪稱古今絕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