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中國楊姓人口3700萬,占全國人口2.63%,在全國姓氏人口中排第6名。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與楊姓有關(guān)的那些事。
百家姓楊
在了解楊字和楊姓圖騰的含義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中的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意思是,湯yáng谷這個地方有棵扶桑樹,是十個太陽洗澡的地方,在黑齒國的北面。在水中間,有棵高大的樹木,九個太陽停在樹的下枝,一個太陽停在樹的上枝。
山海經(jīng)中湯谷扶桑樹十日居木的畫面
這里的湯yáng谷就是旸谷,是神話傳說中太陽升起的地方。與之對應(yīng)的是虞淵,虞淵是傳說中太陽落下的地方。這個湯谷是上古時期我們祖先東夷羲和族人祭祀太陽的地方,據(jù)專家考證大概率指的是現(xiàn)在山東沿海地區(qū)的日照市,這里是東夷文明的搖籃,也是我國東方太陽文化的發(fā)源地。
山東日照,2022年元旦日出照片
經(jīng)常聽到楊姓的朋友在介紹自己姓的時候會說木易yì楊,實際上這個地方木字右邊這個字并非容易的易字,而是昜yáng,楊字的發(fā)聲就取自右邊的這個昜yáng字。
東漢文學(xué)家許慎在公元100-121年完成的《說文解字》中這樣描述昜字:開也。從日一勿。一曰yuē飛揚。一曰長也。一曰彊者眾皃mào。這段文言文直接翻譯過來就是:昜,表示敞亮。字形采用日、一、勿三個字組成來表達(dá)其含義。有一種說法是“昜”表示飛揚。有一種說法是“昜”表示漫長。還有一種種說法是“昜”像無疆的大地受到太陽普照的樣子。
深層次解讀,這里許慎的開也到底是指什么東西開?很容易聯(lián)想到漆黑的夜空中天門打開,太陽從黎明前深深的黑暗中噴薄而出的開,那么后面的幾個一曰(yuē)所表達(dá)的意思就更容易理解了,太陽剛剛浮出地平線的一瞬間,一個偉大而神圣的火球輕盈地往上躍升,這是第1個所謂的“一曰飛揚”。隨著太陽漸漸的升起,霞光不斷擴展,越擴越大,越擴越紅,這是第2個所謂的“一曰長也”;日出當(dāng)空,隆重輝煌,普照大地,正是所謂“一曰彊者眾皃”。所以古代昜字同太陽的“陽”字。
《說文解字》中這樣解讀楊字:木也。從木昜聲。楊字是個形聲字,由“木”和“昜”組成,左邊的木表示此字與樹木有關(guān),表義。右邊的昜表音,楊字發(fā)音取右邊昜字的發(fā)音yáng。楊字實際上就是對山海經(jīng)中所描述的湯谷有扶桑,日升湯谷的最形象的寫照,左邊是扶桑木,右邊上面是日,下面是湯谷(旸谷)。
新中國成立后,簡化漢字時把右邊的昜簡化為,變成了現(xiàn)在的簡體字“楊”。
古體楊字
楊字的字源
了解了楊字含義之后,我們再來看下面的楊姓圖騰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左邊就是扶桑木,右邊是日升湯谷。與上面楊字的字源所表達(dá)的意思類似,扶桑木旁,日升湯谷。
楊姓圖騰
上文提到在《山海經(jīng)》中記載,在東方海邊的湯谷,生長著高大的扶桑樹,東夷氏族并不像現(xiàn)代人那樣了解太陽升落背后的天體原理和規(guī)律,從觀察到的現(xiàn)象自然的認(rèn)為太陽是從海里升起來的,所以就把湯谷視為太陽升起來的地方。同時他們通過觀察太陽從出到落,在扶桑樹東西兩側(cè)的升落高度變化來計算時間,被稱為扶桑歷。由此,這個古老的氏族就被稱為楊氏部落,這是楊字的起源,也是最早的以楊為氏的群體。
后來的楊姓,主要源自周朝時期的三封楊候典故中三個姬姓楊侯,都是周武王不同分支的后代。關(guān)于三封楊侯,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
三封楊候第一種說法(依據(jù)史料記載)
第一次封楊侯:周宣王四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86年,周宣王封他的兒子姬尚父為楊侯,封地在商朝時就存在的楊國(今山西洪洞tóng縣境內(nèi)),依據(jù)是2003年陜西眉縣楊家村出土的西周四十二年逨鼎內(nèi)的銘文中提及余肇建長父侯于楊,余令汝奠長父。意思是:我(周宣王)把兒子長父冊封到楊地為侯,我令你(逨,逨鼎的主人公,周宣王的一個得力干將)全力輔佐長父。
歷史背景是當(dāng)時的北方游牧民族獫狁(xiǎn yǔn),在楊國一帶猖獗,那時晉國尚未崛起,周宣王中興后,派逨帥軍出征,將獫狁趕出楊地,楊地被收回,于是封兒子長父在楊地為侯。這里銘文中寫的是長父,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把這個長父寫成了尚父,后面查閱的文獻(xiàn)此處周宣王封楊侯的兒子都是尚父。
后來西周公元前771年被滅,楊國也逃不脫被滅的命運,逃亡的姬尚父后代從此就以國名楊為姓,這一支楊姓氏族以姬尚父為始祖。
西周四十二年逨鼎
西周四十二年逨鼎內(nèi)的銘文
第二次封楊侯:姬尚父公元前786年受封楊國,公元前771年,西邊的犬戎來犯,曾經(jīng)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西周末代國君周幽王,曾多次點烽火謊報軍情欺騙各路諸侯前來勤王,只為博美人一笑,在這次犬戎之亂中,再也沒有諸侯前來救他,最終被犬戎殺于儷山,西周滅亡,姬尚父封侯的楊國也難逃被滅的命運。隨后犬戎之亂被平息,周平王東遷洛陽后,重新封原來姬尚父的后代曾孫為楊侯,這就是第二次封楊侯。主要依據(jù)是在唐代林寶812年寫完的《元和姓纂》中的描述:周宣王曾孫封楊侯,為晉所滅。
這次封楊侯后,到晉國晉獻(xiàn)公時期(公元前677-651),楊國最終被晉國所滅。被滅后姬尚父曾孫的后人成為另一支以國為姓的楊姓氏族。
周幽王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
第三次封楊侯:晉獻(xiàn)公姬詭諸滅楊國之后,將楊國封地給弟弟姬伯僑作為食邑,封姬伯僑為楊侯,這是第三次封楊侯。
楊氏始祖楊伯僑像
伯僑的兒子叫姬文,孫子叫姬突,任羊舌大夫,因食邑羊舌而改姓羊舌,自此之后百年都以羊舌為姓,是后來羊舌氏和簡化后的羊氏的始祖。這里的羊舌之地被分為三個縣,分別是銅鞮dī(今山西沁縣)、楊氏(今山西洪洞縣),平陽(山西臨汾市)。
羊舌突的兒子叫羊舌職,羊舌職有四個兒子,分別是羊舌赤(字伯華)、羊舌肸(字叔向/叔譽)、羊舌鮒(字叔魚)、羊舌虎(字叔羆pí),后來在晉悼公時期都成為晉國公卿,被稱為“羊舌四族”。其中次子羊舌肸為晉太傅,也就是晉國太子姬彪(后來的晉平公)的老師,食邑在楊氏(今山西洪洞縣),先后輔佐了晉平公姬彪、晉昭公姬夷、晉頃公姬棄疾三代晉國諸侯,在春秋晉楚爭霸舞臺上縱橫馳騁60年,是春秋時期有名的賢能之士。從羊舌肸這里,左傳等史料中已經(jīng)稱其為楊肸了,是史料里面記載的最早的以楊為姓的人。
羊舌肸(楊肸,字叔向)
羊舌肸的兒子叫羊舌食我,字伯石,繼承了羊舌肸的爵位和封邑,到羊舌食我(楊石)這一代,發(fā)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導(dǎo)致羊舌氏被滅族,南宋鄭樵1161年所著的《通志·氏族略》中是這樣描述的: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為氏曰楊石。黨于祁盈,盈得罪于晉,并滅羊舌氏。叔向子孫逃于華山仙谷,遂居華陰。” 意思是:叔向(=羊舌肸=楊肸)生伯石(=羊舌食我=楊石),字食我,以封邑為氏叫楊石。因為與祁盈結(jié)黨,得罪了晉國,導(dǎo)致羊舌氏被滅族,子孫后代在這次滅族事件中逃亡于華山仙谷,定居在華陰(今陜西靈寶)。
這支逃亡的楊姓后代,后來發(fā)展成為楊姓最大的支派,史稱弘農(nóng)華陰楊氏、楊氏正宗,東漢著名的四知先生楊震、隋朝皇帝楊堅、唐朝楊貴妃、宋朝楊家將都出自這個支派。
第三次封楊侯
羊舌食我這一代被滅族,早在羊舌食我出生時就被他的奶奶神預(yù)言了。這個神預(yù)言的奶奶名叫羊舌姬叔,也就是羊舌職的老婆,羊舌肸的母親,曾經(jīng)成功預(yù)測了羊舌職的三兒子羊舌鮒長大會因貪污而亡,羊舌職的四兒子羊舌虎會因劫難而死,都不幸一語成讖。羊舌食我出生時,他的奶奶羊舌叔姬看了一眼就說:是豺狼之聲也,狼子野心。非是,莫喪羊舌氏矣。意思是這哭聲是豺狼的聲音啊,豺狼一樣的孩子都有一顆冷酷野蠻的心,除了他,沒人能讓我羊舌一族滅亡啊。
據(jù)《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公元前514年,晉國大夫祁盈無意間得知他的兩個家臣祁勝與鄔臧居然“通室”(即換妻),大為震驚,身為貴族,自然無法容忍屬下做出有違綱常倫理的事情,馬上就命人去將二人抓起來。祁勝則偷偷安排人賄賂晉國的執(zhí)政荀躒,讓荀躒幫忙向晉頃公求情。
當(dāng)時晉頃公正愁自從晉獻(xiàn)公之后晉國權(quán)利逐漸被其他外姓士大夫所把控,怎么清除和收回這些旁落的權(quán)利,一聽荀礫所言,正中下懷,認(rèn)為祁盈這是濫用私刑,就逮捕了祁盈。此時,祁盈的家臣則心想:既然同樣是被殺,還不如讓主公聽到祁勝和鄔臧的死訊,也可以痛快一下。于是,祁盈的家臣就殺了祁勝和鄔臧二人。
當(dāng)年6月,晉頃公判處祁盈死刑,同時因為羊舌食我(楊食我/楊石)與祁盈走的比較近,屬于幫兇,也一并下令判處死刑,晉頃公借此事趁機一次滅了祁氏和羊舌氏兩大家族。
三封楊候第二種說法(依據(jù)廣東梅州楊氏族譜為代表的楊氏族譜)
第一次封楊侯:周成王之子周康王,封周成王之弟叔虞的二兒子楊杼為楊侯,犬戎之亂中滅國,后代為第1個楊姓分支。
第二次封楊侯:楊杼的第6世孫楊康,跟隨周宣王北征陣亡。無后代,周宣王把第5個兒子澗(尚父)過繼給康,到周幽王即位后,才把尚父封為楊侯。第二封的楊國在晉武公、晉獻(xiàn)公時期被晉所滅,后代為第2個楊姓的分支。
第三次封楊侯:二封楊侯的楊國被晉武公滅掉后,將兒子楊伯僑封為楊侯。后面故事同第一種說法,到楊伯僑5世孫楊石(楊食我)時,因祁盈之亂被晉頃公滅族,后代逃亡華山避難,從此定居華陰,以故國國名楊為姓,逐漸發(fā)展成為楊姓的主流,即弘農(nóng)華陰楊氏。
兩種三封楊侯說的爭議點,主要集中在第一封和第二封楊侯的定義,第三次封楊侯是一致的,都是封楊伯僑為楊侯,因此楊伯僑被公認(rèn)為楊姓的得姓始祖。
最大的爭議點是第二種說法中的第一次封楊侯的被封對象楊杼是否真實存在:認(rèn)為不存在的一方依據(jù)是從先秦典到漢唐,乃至明清歷代與楊姓有關(guān)的史料中,都從未提到過楊杼。北方山西社科院家譜資料中心收集的45部楊姓族譜中也都沒提及。認(rèn)為存在的一方依據(jù)是南方以梅州楊氏族譜為代表的楊姓族譜,且認(rèn)為族譜是史書的補充,要求族譜中的人在史書中有記載是本末倒置。
楊姓始祖楊伯僑像
包括楊姓在內(nèi)的百家姓各個姓氏在發(fā)展過程中,都有大量的改姓加入,主要是包括為了避難、避仇而改姓,或者是收養(yǎng)、過繼后改姓,還有被賜姓后改姓,以及少數(shù)民族改漢姓。
1.來自揚邑:古代的時候,楊字與揚字通用,封邑在揚的后代有一些人也以楊為姓。
2.三國諸葛亮賜姓: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賜給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為漢族的姓,其中包括楊姓。還有漢族常見的趙、張、李等姓氏。
3.孝文帝漢化少數(shù)民族改姓: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并實施了一系列的漢化改革政策,其中包括姓氏的漢化,將鮮卑的莫胡盧氏改為楊姓。
4.少數(shù)民族改姓:在少數(shù)民族白族中,楊姓一直是第一大姓,五代十國時白族楊干貞曾于公元927年在云南建立大義寧國,在位8年后被海通節(jié)度使段思平所滅。除了白族以外,滿族、納西族、苗族、回族、拉祜族、侗族、朝鮮族、蒙古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都有楊氏。
5.隋朝隋文帝賜姓:隋朝初年,隋朝大將尉遲崇在與突厥的交戰(zhàn)中戰(zhàn)死,尉遲崇的幼子尉遲義臣被隋文帝帶進(jìn)宮中撫養(yǎng),并作為隋文帝的貼身侍衛(wèi),隋文帝楊堅感念尉遲崇為隋朝立下的功勛而賜其子隋朝國姓楊,從此尉遲崇的兒子尉遲義臣改名為楊義臣,他的后代從此都姓了楊。
6.董楊連宗收養(yǎng)改姓:唐末五代時,同為河南固始傳慶鄉(xiāng)老鄉(xiāng)的董思安和楊明珠一起跟隨建立五代十國中閩國的王審知到福建做官,后來董思安起兵去建州勤王,就將3歲的兒子董興寄養(yǎng)在楊家,兒子長大后就以楊為姓。
南宋宋高宗時,浙江余杭人董世興在福建泉州做官,與泉州人楊夢齡關(guān)系特別好,董世興不幸英年早逝后,兒子董君選托付給好友楊夢齡撫養(yǎng)長大并改姓楊,后來以楊姓入朝做官,楊君選臨終前曾叮囑后世改回董姓,直到明朝時其后世子孫楊道賓中榜眼入朝做官,上奏朝廷要求恢復(fù)董姓,明神宗御批:既承久代,不準(zhǔn)復(fù)姓,欽賜董楊公,仍以楊傳嗣。自此就有了董楊氏,福建泉州的董楊大宗祠則見證了這段歷史,這兩次改姓,使董、楊兩姓結(jié)為友好姓氏,世代聯(lián)宗,成為親族,所以泉州早期有董楊兩姓互不通婚的民間約定。
泉州董楊大宗祠
7.宋朝倪姓為避禍改姓楊:宋朝龍圖閣學(xué)士倪炤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到新州,倪炤還在襁褓中幼子倪順,被藏匿到位于浙江諸暨概浦的外婆家撫養(yǎng)長大,外婆用年少的舅舅偷換,才讓倪順得以保全并順利長大,倪順長大后念及外婆家的恩情決定改為楊姓,這就是如今浙江諸暨概浦的倪氏楊姓。
【山西洪洞——楊侯故地】
楊姓始祖楊伯僑被封于楊國(今山西洪洞縣),因此山西洪洞縣是公認(rèn)的天下楊姓的祖地,但是由于到楊伯僑五世孫楊石(楊食我)的時候家族因陷入祁盈案而慘遭滅門,只有部分后代逃往華山。因此洪洞縣本地姬氏楊姓的后代并不多。
如今每年清明節(jié)都會在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舉行盛大的尋根祭祖大典,4月4日為主祭日,到2021年已經(jīng)舉辦了31屆,這個祭祖大典主要針對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年間經(jīng)山西洪洞大槐樹向全國18省500多縣18次大規(guī)模的官方移民,涉及包括楊姓在內(nèi)的姓氏812個,最多的去向是河南102縣,最少的去向是廣西1縣。
明朝山西大槐樹移民
山西洪洞第31屆大槐樹尋根祭祖大典
【弘農(nóng)華陰楊氏——天下楊姓第一望族】
公元前514年,楊伯僑的6世孫楊道在家族祁盈案被滅門之時,拖家?guī)Э谔拥疆?dāng)時魏獻(xiàn)子領(lǐng)地—華山白羊峰(今陜西華陰)的山洞(羊公石室),在此開荒辟土,務(wù)農(nóng)耕作,繁衍子嗣,低調(diào)生活,不再入朝做官。
直到漢代時,楊道弟16世孫楊敞在漢昭帝時期于公元前76年被拜為丞相,封安平敬侯,成為家族里面第一個宰相,因祖居于漢代的弘農(nóng)郡華陰縣,自此弘農(nóng)華陰才廣為天下知。因此楊敞被弘農(nóng)華陰楊氏尊為開基始祖。同時楊敞也是《史記》作者太史公司馬遷的女婿。
歷史弘農(nóng)郡范圍
到了楊道第20世孫(楊敞5世孫)楊震的時候,官至東漢太尉,因為高尚的品行,被人們尊稱為關(guān)西孔子,當(dāng)官20多年,一直'清白吏'嚴(yán)于律己,廉潔奉公、為人正直,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從不同流合污。
四知拒金的典故
最為人熟知的是楊震四知拒金的故事,講的是楊震在赴任東萊太守路上,途徑昌邑時,自己曾經(jīng)舉薦過的學(xué)生昌邑縣令王密為了報答舉薦之恩,就趁黑夜偷偷拿了十斤黃金準(zhǔn)備送給老師楊震,遭到了楊震嚴(yán)厲呵斥:我是了解你有才能的才舉薦你做官的,你卻不了解我的為人呢?你這是干什么?王密說:天黑了沒人知道,您就收下吧。楊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滿面羞慚地拿著黃金走了。
自此,楊震逐漸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四知”而名聞天下,也被人們尊稱為“四知先生”。只不過后來人們把楊震這四知修改成“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并且語境和意思完全用反了,表示雙方秘密約定不為天地以外的任何外人所知。
四知先生、關(guān)西孔子楊震
楊震之后,兒子楊秉、孫子楊賜、重孫楊彪都官至太尉,被當(dāng)時人們稱為“四世太尉”。
再往后,楊震第13世孫隋文帝楊堅,建立了隋朝,成為隋朝開國皇帝,讓弘農(nóng)楊氏再進(jìn)一步擴大影響,也讓弘農(nóng)華陰楊氏和整個楊姓的人口再次呈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到宋朝時楊姓已發(fā)展成為全國人口第7大姓。
自此弘農(nóng)華陰楊氏逐漸成為天下楊姓第一望族。也就有了人們常說的:天下楊氏出弘農(nóng),弘農(nóng)楊氏遍天下。
唐初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隋文帝楊堅
【陜西華陰東宮村——天下楊氏第一村】
如今在華山腳下華陰市區(qū),有一個號稱“天下楊氏第一村”的東宮村,原名紫微宮。相傳為弘農(nóng)華陰楊氏先祖仿造宮室建造村落。楊道的后代隱姓埋名低調(diào)生活多代之后,希望重新開創(chuàng)新的生活,恢復(fù)楊氏往日的榮光,給新建的村落起了一個王霸天下的名字——紫微宮,并最終在隋文帝楊堅身上實現(xiàn)了楊姓成為國姓。
天下楊氏第一村——東宮村/紫薇宮
弘農(nóng)楊氏大殿
【全球楊氏祭祖大典——陜西楊震公祠】
2016年4月15日至4月18日,四知文化節(jié)暨全球楊氏祭祖大典在陜西華陰/潼關(guān)(都屬于漢弘農(nóng)郡)的楊震公祠隆重舉行,來自全球的千名楊氏宗親到華陰祭祖尋根,親人團(tuán)聚,緬懷祖先廉明清正廉明、弘揚光大中華楊氏優(yōu)良傳統(tǒng)家風(fēng)文化、祈愿世界和平、弘揚百善孝為先的中華正能量。
2016四肢文化節(jié)暨全球楊氏祭祖大典???/p>
2016四知文化節(jié)暨全球楊氏祭祖大典合照
2021年4月10日,華夏楊氏祭祖聯(lián)誼大會也是在楊震公祠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楊氏宗親一起祭拜了華山腳下的赤泉侯楊喜祖墓,瞻仰了弘農(nóng)楊氏家族墓陵園,參觀了楊震公祠。
楊震公祠大門——四知坊
楊震公祠前的楊震像
楊震公祠內(nèi)的四知堂
#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二十四史名家精講##姓氏##楊##春秋##楊震##洪洞##華陰##潼關(guān)##楊伯僑##楊氏四知文化##歷史##文化##我要上頭條##晉##周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