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帝國的悲劇就在于魏明帝曹睿的眼光不好,讓司馬懿和曹爽做了魏國的輔政大臣進而導致魏國江山的丟失。權臣輔政,畢竟不是自己皇室的人,魏明帝應該知道這些權臣有二心。事實上,他的確料到司馬懿會有二心,所以把大部分的權力都交給了曹爽,可惜,曹爽這個人真的不是什么能人能士,他在權力斗爭里被司馬懿打敗,最終導致魏國江山的丟失。
漢朝時期的外戚勢力的確非常的強大,這點是史學界公認的,西漢就滅亡于王莽的改制稱“新”,東漢末年的皇帝也是因為漢桓帝劉志的政治手段比較高明才奪回了自己皇帝的權益,曹魏時期,自然就比較忌憚外戚的勢力過于龐大,最終葬送整個帝國的悲劇。如果將希望寄托給曹芳的生母,魏明帝的皇后的話,那么外戚勢力龐大就會成為一個必然的因素,怪就怪在魏朝先例里沒有權臣掌國導致國家覆滅,反而外戚就比較多了。古人對于先例是很看重的,可惜就可惜在這里。
司馬懿誅殺曹爽,可以說是一場血雨腥風,《三國志·蔣琬傳》注引《通語》里這樣記載:“司馬懿誅曹爽,祎設甲乙論平其是非。甲以為曹爽兄弟凡品庸人,茍以宗子枝屬,得蒙顧命之任,而驕奢僭逸,交非其人,私樹朋黨,謀以亂國。懿奮誅討,一朝殄盡,此所以稱其任,副士民之望也?!?/p>
可以說,真正的亂臣賊子司馬懿把自己已經(jīng)和想要犯的罪責都加給了曹爽,使得他誅殺曹爽變得名正言順,這里就不免被司馬氏把持住帝國的朝政。東漢末年的政治環(huán)境實在是烏煙瘴氣,外戚和權臣之間的斗法高明的讓皇帝都被牽著鼻子走,曹魏時期,曹丕的一系列改革都加強了皇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權臣是不能把皇帝怎么樣的,皇家宗室始終掌握著最核心的權力,怪就怪在當時的朝廷實在是沒人可以擔當皇家的忠實的擁護者,使得核心權力一步一步被司馬家蠶食殆盡。
如果曹芳能夠擁有曹丕的心智,那么魏朝還不至于就這樣被司馬氏胡亂搞定,曹丕留下的制衡權臣的辦法還有很多。舍棄了宦官、外戚這兩個權利集團,皇帝對官僚集團的壓制其實不是很強大的,皇帝和官僚集團之間需要平衡的關系也就變得難上加難,但是曹丕不愧是“文帝,”想出的法子一個又一個。曹丕死后的輔政大臣都是魏宗室的輔政大臣,這也就是后來權衡外姓權臣的法寶之一,曹丕時代的輔政大臣有:曹真、曹休等四人。
《三國志·曹真?zhèn)鳌份d:“以真為鎮(zhèn)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雍、涼州諸軍事。····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jié)鉞。”這些都是曹魏官僚體制下最高級的官員,還有同等高級的曹休?!度龂尽げ苄輦鳌份d:“文帝即王位,為領軍將軍……以休為鎮(zhèn)南將軍,假節(jié)都督諸軍事,曹丕御駕親征孫權的時候,曹休的職務是這樣的:“征東大將軍,假黃鉞,督張遼等及諸州郡二十余軍。”這種等級,在曹魏時代可以說是位極人臣。這二位要兵有兵,要權有權,可以說是曹魏政權皇位的最佳守衛(wèi),曹丕選立他們的原因,《三國志·劉放傳》注引《資別傳》有記載:“圖萬年后計,莫過使親人廣據(jù)職勢,兵任又重。”
這是曹丕死前說的話,這也體現(xiàn)出曹丕對曹魏皇家宗室的重視程度,這一點也延續(xù)給了他的兒子魏明帝曹睿。所以才會有曹爽當政,曹爽要不是比較莽撞,歷史也就不會改變,曹爽一開始掌握的權力可是比起司馬懿還要大的,這也是曹睿為了預防外姓權臣顛覆朝政所做的防范措施。
曹爽權勢最大的時候,甚至可以把當朝皇太后郭太后軟禁,有野史記載郭太后和曹芳告別的時候都以淚洗面,場面一度十分凄涼。司馬懿誅殺曹爽所用的名號就是郭太后的名號,高平陵之變就是例子,后來司馬師廢掉曹芳立曹髦也是以郭太后的名義,可憐郭太后變成了權臣們權力斗爭的名號工具。魏明帝曹睿不讓外戚專政,其實還是有道理的,畢竟他父親魏文帝曹丕讓那幾個輔政大臣幫助曹睿執(zhí)掌朝政的措施就非常的成功,這也就是權臣輔政成功的先例,而對于太后這類外戚,他能看到的先例也就只有亂政亂國,故而如此。
參考書籍:《三國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