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降,硬木家具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逐漸形成,曾為中國家具主流的大漆家具逐漸被邊緣化,加之粗制濫造的民間漆木家具的流行,大漆家具一直以來被藏家誤讀,地位尷尬……
今天,我們就來重新認知大漆家具,為大漆家具正名。
要解釋清楚大漆家具,還要弄懂一個詞兒——漆木家具。一字之差,天上地下。先來看幾件家具,同樣都是故宮博物院的藏品:
黑漆南官帽扶手椅 故宮博物院藏
明 黑漆棋桌 故宮博物院藏
明 宣德款彩漆嵌螺鈿云龍紋海棠式香幾 故宮博物院藏
第一張的南官帽椅就是在木制椅子外直接掛漆,做法簡單,毫無技術難度,明清以來的民間家具多采用如此做法。這是“漆木家具”。法。這是“漆木家具”。
第二張的棋桌以及第三、四張的香幾則不然,它們是以木為胎,要調(diào)制漆灰、批麻加固(披麻掛灰)、反復髹漆、漆面繪彩鑲嵌,工序繁雜,技術要求極高,是明清以來宮廷高路份家具的主要做法。這是“大漆家具”。
中國人對自己向往的、表示贊賞的東西都會冠以“大”字稱呼,例如“大上海”、“大紅酸枝”,“大漆”之“大”,即為漆器之最頂尖工藝。
明 黑漆嵌螺鈿花蝶紋翹頭案 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必須明確“大漆”家具與一般“雜木掛漆”家具的區(qū)別,它不僅具有裝飾性,而且還有實用性,一旦用漆髹飾過后,它就具有了防潮、防腐、防蟲蛀的功能,調(diào)和成不同的顏料,經(jīng)過繪畫和雕飾,一件藝術品就躍人眼前。
大漆不僅是中國家具的制作工藝,也是各類陳設器與日常實用器常見的制作工藝。
宋元明清,是我國漆器制作的第二個高峰時期,漆器制作技術體系已經(jīng)高度發(fā)達,一代代工匠的積累使漆器裝飾具備了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表現(xiàn)力。
根據(jù)明代黃成所著《髹飾錄》,將中國古代漆器的裝飾工藝分類歸納為:一色漆、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鈿、犀皮、剔紅、剔犀、款彩、戧金、百寶嵌等共十四個類別。
這樣的工藝成就顯然是雜木掛漆家具所無法比擬的。下面我們逐一為大家解釋說明這十四種工藝的區(qū)別:
1
色漆
一色漆器是指器物表面上只髹一種顏色的漆器,因其通體光素一色,不加任何紋飾和花紋,又被稱為“光素漆”。
素髹漆器是出現(xiàn)時間最早、最為簡約,也是傳承時間最久的漆器品種,歷代都有制作。
一色漆的日用品精致內(nèi)斂,氣息古樸,根據(jù)質(zhì)色的不同,有“黑髹”、“朱髹”“黃髹”、“綠髹”、“紫髹”、“褐髹”、“金髹”等各種。
有時會出現(xiàn)一件器物上漆層表面的顏色和底下的漆層顏色不一樣的情況,或者雖然表里同色,但是器物足的內(nèi)部顏色不一樣的情況,我們?nèi)苑Q之為一色漆器。
2
犀皮漆
犀皮,又稱西皮、犀毗、波羅漆、虎皮漆,在傳統(tǒng)大漆工藝里,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漆藝表達形式。
'犀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由于多用黃、赤、黑三色填入,紋理常似犀牛皮、虎皮,所以又常被稱作“犀皮”或“虎皮漆”,特指中國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種裝飾工藝。
智慧的唐朝人創(chuàng)造了犀皮漆的技法,時而平滑時而褶皺,犀皮的美感一張一弛,變幻莫測。
它先將不同顏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漆料干燥后再經(jīng)打磨,從而產(chǎn)生出色澤亮麗、光滑異常、自然生動的藝術效果。
3
雕漆
明永樂 剔紅牡丹紋腳踏 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剔紅云龍紋床 故宮博物院藏
雕漆是在器胎上層層髹漆至數(shù)十層或百余層,再用刀雕刻出紋飾的漆器,按所髹漆色和雕刻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剔犀、剔黑、剔紅、剔黃、剔彩等,是傳世漆器中數(shù)量最多的品種。
雕漆作品造型古樸莊重紋飾精美考究,色澤光潤,形態(tài)典雅,并有防潮、抗熱、耐酸堿、不變形、不變質(zhì)的特點。是中國漆工藝的一個重要門類,也是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精華之一。
清乾隆 剔紅福壽紋炕幾 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是雕漆工藝的發(fā)展時期。'剔紅' 和'剔犀'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元代雕漆工藝隨看工匠的流動,由浙江嘉興等地傳入了北京。
雕漆工藝是一種典型的工繁料貴的工藝美術品,在厚重的漆層上進行創(chuàng)作雕刻,經(jīng)歷了從唐朝到清代整整五朝,依然傳承延續(xù)。
雕漆工藝的制作技術不但程序復雜、耗工繁巨、技藝亦高難。一件真正的雕漆藝術品,一般耍刷上厚度15毫米左右的漆才能進行雕刻,一般來說,1毫米厚的漆要刷17遍。
4
雕填
雕填技法盛行于明清兩代。
其做法是:先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紋,然后沿著花紋輪廓勾出陰文線,在勾出花紋上的紋理之后,在陰文線內(nèi)填金,實際上是一種把填漆與戧金兩種方法結(jié)合到一塊的新技法。
從現(xiàn)有收藏的明清雕填器看,許多被稱為雕填漆器的彩色花紋,有的是刻后用色漆填成的,為真正的雕填做法,也有的是用色漆繪成之后剔刻陰線填金的。
清康熙 填漆戧金花卉紋炕案 故宮博物院藏
雕填在《髹飾錄》中被稱為“戧金細鉤填漆”和“戧金細鉤描漆”,這是根據(jù)兩者不同的做法來命名的。
這兩種做法雖有不同,但其外貌卻十分相似,只有仔細審視才能分辨出來。現(xiàn)在文物業(yè)把兩者統(tǒng)稱為“雕填”。
5
堆漆
堆漆是用漆或者漆灰在器物上堆出花紋的裝飾技法。這種技法在漢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唐宋以后有了較大的發(fā)展,明清時期則更加趨于成熟。
雕漆是雕,堆漆是塑,它使漆畫突破了平面的局限,增加了雕塑的因素。
堆漆的做法有好幾種,一種是花紋與地子顏色不同,不同層次的幾種漆色互相交疊,堆成的花紋側(cè)面顯露出有規(guī)律的色層,效果極像剔犀;
另一種是用漆灰堆起花紋,然后上漆,花紋與地子為同一色,具有浮雕般的藝術效果。
明清時期,堆漆還出現(xiàn)了在堆好的漆灰上加以雕琢和上漆的做法,叫做“隱起”或“堆起”,這比單純的堆漆更富于藝術感染力。
6
款彩
在漆地上刻凹下去的花紋,里面再填漆色或油色以及金或銀的一種裝飾技法,豐富紋樣畫面。款彩有小自箱匣、插屏,大至高達丈余的八扇或十二扇的屏風。
款彩一般用黑漆作地,花紋輪廓都保留下來,輪廓以內(nèi)的漆地則剔去,以備填漆或油。
北京的文物業(yè)不稱之為款彩,而叫它為“刻灰”或“大雕填”。揚州稱'深刻',蘇州上海稱“刻漆”。
漆或油填入之后,并不與漆地齊平,所以花紋輪廓略為高起。這樣,在感覺上,真像是木刻的印板了。
7
描金
描金,又稱泥金畫漆,是一種漢族傳統(tǒng)工藝美術技藝。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繪花紋的裝飾方法,常以黑漆作地,也有少數(shù)以朱漆為地,也有把描金稱做'描金銀漆裝飾法'的。
明黃成《髹飾錄》:
描金,一名泥金畫漆,即純金花文也。朱地、黑質(zhì)共宜焉。其文以山水、翎毛、花果、人物故事等;而細鉤為陽,疏理為陰,或黑里,或彩金像。
清雍正 紫漆描金山水圖床 故宮博物院藏
清初 紅漆描金龍紋箱 故宮博物院藏
沈福文《漆工資料》具體介紹了描金漆裝飾的制作過程:
將打磨完的素胎涂漆,再髹涂紅色漆或黑漆,這層漆叫上涂漆。干燥打磨平滑后……推光達到光亮后,用斗透明漆調(diào)彩漆。薄描花紋在漆器面上,然后放入溫室,待漆將要干燥時,用絲棉球著最細的金粉或銀粉,刷在花紋上,花紋則成為金銀色。
這種方法制成的漆器有金碧輝煌的效果。
8
描漆
描漆包括描漆和描油等。
描漆就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種彩色漆來描繪花紋;描油,又稱描錦,是以桐油代漆,調(diào)制出各種鮮艷的顏色繪制出花紋。古代彩繪漆器有只用彩漆或只用彩油者,但更多的是二者兼施。
先秦以前,漆器均為描彩漆,自漢代漆器出現(xiàn)油彩以后,油彩的使用日漸增多,使漆器的色彩更加艷麗和豐富多彩。
明清兩代,漆器上油彩的使用已相當普遍,有的漆器花紋幾乎全部使用了油彩。
9
戧(qiāng)金
戧金,又稱沈金、槍金,是一種在漆器上刻劃出金色線條、細點的裝飾技法。
在推光漆或罩漆完成的漆器上用針或雕刀刻出線條或細點進行紋飾,在刻痕內(nèi)填金漆,或再貼入金箔、黏敷金粉后輕拍,使金箔、金粉深入凹槽,令刻在漆器上的花紋呈現(xiàn)金色,表現(xiàn)出漆器紋路的立體感,具有快速流暢卻又沈穩(wěn)的美感。
最早記載這種戧金工藝的文獻見于《輟耕錄》。戧金工藝在明朝時十分盛行,曾在元朝時傳入室町時代的日本,日本稱之為“沉金”。
10
填漆
填漆,即在漆器表面陰刻出花紋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紋,干后將表面磨光滑。
填漆有兩種工藝:一是填彩和漆面相平;二是雕填后花紋凹陷,不與漆面平,顯出刀刻味。
漆器制作工藝
漆器制作:制胎
漆器制作:生漆和灰
漆器制作:生漆攪拌
漆器制作:調(diào)漆
漆器制作:上漆
漆器制作的部分步驟六: 打磨
中國漆器經(jīng)歷了兩次高峰,一次是在戰(zhàn)漢先秦,一次是在宋元明清。
其實漆器從實用器皿的功能性而言,早在漢代就已被淘汰掉了。它之所以歷千余年流傳至今,是已經(jīng)拋除、剝離了功能性,僅僅將價值求諸審美性和藝術性的制造動機。
一直到今天,優(yōu)秀的漆器都是很昂貴的藝術品。
明 萬歷款黑漆嵌螺鈿彩繪描金云龍紋長方桌 故宮博物院藏
明萬歷 黑漆嵌螺鈿書案 故宮博物院藏
大漆之美如人生,有時厚重才顯貴重,有時脫胎化羽方成蝶,關于漆器,與所有輕盈之美一樣,它終成精靈,卻如幻如電,震驚世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