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從建立那一天開始一直到滅亡在這漫長的二百多年里,一共出現過兩位太皇太后,也就是皇帝的奶奶。
第一位是誠孝昭皇后張氏,第二位是孝肅皇后周氏。這兩位皇后都成為太皇太后,不過不同的是張?zhí)侍笫钦娴淖鲞^皇后,她是仁宗的皇后,宣宗的母親,英宗的奶奶,所以名正言順的當了太皇太后;而周皇后則不一樣,她只是英宗的嬪妃,因為英宗皇后錢氏沒有生育,她生下了長子朱見深,即后來的憲宗皇帝,故此周氏被立為皇太后成為英宗名義上的皇后,后來孫子孝宗繼承皇位,她再升一級變成了太皇太后。
不過周氏最后成為了太皇太后卻是人生大不幸,為什么是這么說?因為她升到這一級別,就表示了她的丈夫和兒子離開了人世。
英宗和憲宗的去世對她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不過好在她還有一個兒子在世,就是崇王朱見澤。
朱見澤是明朝成化弘治年間有名的孝子,可是這個孝子卻因為生在皇家卻始終無法對母親盡孝,在森嚴的皇家規(guī)矩之下,就連給母親送終都無法做到,最后郁郁而終。
景泰六年,朱見澤出生在北京南宮。面對自己第六個兒子的降生,明英宗沒有一點喜悅的表情。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朱見澤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代表了明英宗一生最黯淡的時刻。
景泰和南宮,這代表在明英宗因為土木堡被俘后回到北京被弟弟朱祁鈺囚禁,過著毫無尊嚴的太上皇生涯,每天都充滿了憋屈不滿,因此對于兒子的降生也無法讓他高興。
不過這個兒子對于周氏來說是個好消息,一來這是她的兒子,做母親的怎么不疼孩子,二來這個兒子的降生鞏固了他在英宗嬪妃中的地位,加上長子朱見深,她兩個兒子已經確立了無人能夠撼動她了。
景泰八年正月,明朝爆發(fā)了奪門之變,朱祁鎮(zhèn)奪回了皇位,朱見深成為了皇太子,周氏也一步登天成了周貴妃,隨后朱見澤被封為崇王。
不過朱祁鎮(zhèn)并沒有看到朱見澤長大,在天順八年他就去世了,朱見澤的哥哥朱見深繼位,母親周氏晉升為皇太后,這一年他才十歲。
按照明朝規(guī)定,皇子成年后就要離開京城前往封地就藩,從此生活在封地,沒有皇帝命令終身不能離開。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周太后實在舍不得兒子,畢竟她就兩個兒子,一個當了皇帝,一個就要離開自己,而且終身都不能再見面,她實在忍受不了這個結局,而且朱見澤這個人對母親十分孝順,處處討母親高興,周太后也實在舍不得這個兒子離開,因此在她的干擾下,朱見澤的就藩時間一拖再拖,最后到了二十歲還沒有離京就藩。
周太后不舍得兒子離開,朱見深也沒有明確弟弟就藩,大臣們卻不能再等待了,他們紛紛表示大明自有規(guī)定,藩王成年就要離京就藩,崇王如今都二十歲了,早已經成婚,是成年人,現在還留在京城,于禮不和,早日讓崇王就藩。
說一遍憲宗還能拖,說兩遍還能拖,再說下去就不能拖了。崇王為什么不就藩,大臣們不禁開始思考起來,而且說的多了朱見深也開始思考母親為什么不讓崇王就藩?想著想著朱見深想起了漢朝竇太后喜愛小兒子梁孝王的故事,他猛然一驚,自己現在不是和漢景帝一樣嘛!竇太后有兩個兒子,漢景帝和梁孝王,竇太后喜愛梁孝王,想讓小兒子繼承景帝皇位,為此梁孝王長期不去封地在朝中活動。自己的母親喜愛朱見澤,如果這樣下去母親會不會讓自己立朱見澤為繼承人,而且自己這個時候確實夭折了兩個兒子沒有繼承人(其實此刻他有一個兒子就是孝宗,只不過他不知道被隱秘的養(yǎng)在后宮)。一想到這里朱見深就開始不安,于是他堅定了要讓朱見澤離開的決心。
當周太后得知大兒子的意思后,她很不高興,可是她并不頑固,她也要為兒子的前途著想。雖然他們兩個都是自己的兒子,但是君臣名份已經定下來了,如果自己還讓朱見澤留下,那么無異于害了朱見澤,因為這樣會讓他們兄弟產生間隙,最后難免骨肉相殘,最后周太后同意了讓朱見澤就藩。
最難解決的事情已經解決,下一步就是決定朱見澤去哪里就藩。由于朱見澤一直沒有決定就藩,故此他的封地一直沒有決定是哪里,而且現在覺得也來不及,因為必須要在當地修建配套的王府等設施,而這個工程需要大量金錢和時間。
朱見深深怕母親改變主意,急于讓朱見澤走,可是怎么能讓朱見澤快點離開?時間來不及修建王府朝廷經費緊張,看來短時間內是無法實現的。
就在朱見深君臣頭疼的時候,朱見深想起了一個現成的地方,既省錢又可以讓朱見澤馬上離開,這個地方就是河南汝寧府。
汝寧府之所以能實現朱見深讓朱見澤快速離開還省錢,就是因為這個地方之前有過藩王,一切都是現成的。
汝寧府在成化六年迎來了一位藩王就是英宗第五子秀王朱見澍。不過朱見澍就藩僅僅兩年就去世了,他沒有后人,王位廢除,不過王府什么的都留下了。
朱見深隨后決定汝寧府為朱見澤的封地,對于這個決定,周太后和朱見澤都沒有意見,或許是他們都忘記了這位朱見澍和不知道明朝早年的故事。明朝有過先例,安陸最開始是郢王的封地,郢王無子去世,后來梁王被封了過去結果也是無子而亡,都沒有傳承下去。周太后要是知道這件事,估計一定會找朱見深算賬,好在朱見澍不是周太后的兒子,估計她已經忘記了秀王曾經被封在汝寧。
成化十年,崇王朱見澤告別母親和哥哥前往了汝寧府,他沒想到這一別就是一輩子。
作為皇帝的親弟弟和皇太后的兒子,朱見澤生活得非常滋潤,要錢給錢要地給地,反正生活上毫無負擔。可是在生活富足的同時朱見澤越發(fā)的思念遠在北京的母親,他渴望前往京城在母親面前承歡膝下,給母親養(yǎng)老送終,可是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作為藩王沒有皇帝的命令是不能隨便離開封地前往京城的,他只能在汝寧思念母親。
弘治二年,此刻已經是侄子孝宗在位了,周太后已經升級為太皇太后,這一年正好是周太皇太后六十歲大壽。古人十分看重這個歲數,孝宗對于祖母十分孝順,他是秘密出生的,直到六歲才見到父親,母親隨后被害死,幸虧祖母保護撫養(yǎng),他才能長大成為皇帝,因此孝宗對于祖母六十大壽十分重視,下旨要隆重給祖母慶祝。
朱見澤十分高興,他離開京城已經十六年了,他十六年沒有見過母親了,哥哥一次都沒有下旨讓他進京去見母親,此刻母親六十大壽,孝宗為人也孝順,讓母親見見自己的兒子,總該允許吧。
于是朱見澤提前給侄子上書,并且為了順利進京他還提了當年襄王入京的舊例。朱見澤的意思是堵住大臣的嘴,你們要是反對,你們可以看看英宗時襄王入京的事。
沒想到明孝宗接到朱見澤的上書卻產生了不好的感覺。崇王為什么要進京?難道僅僅就是參加太皇太后的生日慶典嗎?為什么要提襄王進京的事?襄王是明仁宗嫡三子,作為張?zhí)蟮膬鹤樱怯忻馁t王,在明宣宗死后長期被視作皇位繼承人,而這一點不是和現在自己很像嗎?張?zhí)侍蠛椭芴侍?、宣宗襄王兄弟和憲宗崇王兄弟、英宗和自己,完全復制了當年的一幕,崇王難道是想效法襄王成為皇位繼承人。一想到這里孝宗不寒而栗,可是兒子來參加母親大壽慶典于情于理都沒問題,自己要是拒絕不好說,而且會讓祖母傷心,因此孝宗將這個難題推給了大臣讓他們解決。
大臣們對于皇帝下發(fā)的崇王請求心領神會,他們表示崇王孝順天下所知,但是目前汝寧一帶災害不斷發(fā)生,形勢危險,崇王要留在那里鎮(zhèn)守,不能離開要防止意外發(fā)生,因此不宜進京。這個建議一出來,現在馬上表示崇王是我的親叔叔,我早就想見他,這樣太后也會高興,可是你們既然說以國家為重,那就只能讓崇王留在原地不要來了。壬戌,詔免崇王見澤來朝。王,太皇太后子也。自以之國十六年久違定省,欲援襄王例來朝。禮部言王國地方災傷,宜慎守封疆,未可輕動,恐貽他患。上曰:'王,朕至親。欲許朝見,太后因得敘親親之誼。卿等既以地方藩屏為重,義難獨違。'乃貽書止之。
朱見澤沒想到侄子居然這樣拒絕自己入京,自己確實沒有什么別的想法就是想見母親,可是侄子帽子扣得太大,自己也不好反駁,因此只能留在汝寧,遙遠的慶祝母親生日。
母親過生日要以國家為重被拒絕入京,那要是母親病重呢?到了弘治七年,周太皇太后突然病重,這個消息傳到汝寧,朱見澤十分擔心,因此馬上上書希望入京看望母親,畢竟母親年事已高,這次病重極有可能出現意外,如果真這樣自己作為兒子不能見母親一面實在說不過去。
當這份奏疏送到孝宗面前時,孝宗十分尷尬,自己確實不想讓叔叔進京,上次過大壽,自己不讓叔叔來情有可原畢竟以國家為重,現在祖母病重,如果不讓叔叔來就太說不過去了,因此他再次將這個麻煩推給了禮部。
禮部官員馬上表示'今各處災傷,人民窮困,正上下交修,慎守封疆之時',國家不穩(wěn)定,親王不宜離開而且編造了'太皇太后圣躬近已康復'的謠言,表示太皇太后已經逐漸康復了崇王沒有必要再來并且崇王如果來一路風餐露宿難免會得'風露之疾'要是崇王生了重病有個好歹,那太皇太后不得急死,這樣一來崇王反而不孝順,因此為了太皇太后,崇王還是不要來了。孝宗對這個理由很滿意隨后下旨崇王留在汝寧不要前來。
崇王沒有進京看望母親很是著急,好在太皇太后經過治療到了次年才好轉,這才讓朱見澤安下心來。
不過周太皇太后得知了自己病重時崇王要求進京的事,結果被孫子拒絕,她很生氣,畢竟她已經六十多歲沒有多少天了,而且病重時刻可能就死了,自己就剩這一個兒子已經快二十年都沒見一面了,孫子居然阻止,這是什么意思?
周太皇太后越想越氣,于是找來孫子明確表示自己已經老了,就剩下崇王一個兒子了,想要見見崇王,希望皇帝同意。
明孝宗一聽祖母要召崇王進京,腦袋都大了,他是時刻提防著叔叔才多次拒絕讓叔叔進京,怎么今天祖母要見崇王,讓崇王不就說明自己之前都辦錯了嗎?可是不讓崇王進京,自己也說不過去。而且祖母語氣明顯是對自己不滿孝宗實在不敢違抗祖母。不過孝宗畢竟是皇帝,長年和廟堂上的老油條算計,馬上想到了對策,他表示祖母相見崇王有什么難的,自己馬上下旨讓崇王進京。
隨后孝宗'馳敕召之',但是在下旨召崇王進京的時候,孝宗召見首輔徐溥讓他照天順年間襄王入京流程辦理。孝宗的舉措讓老太太很高興,可是徐溥卻糊涂了。藩王入京只要按照相關流程辦理就行了,這件事禮部完全就能干,為什么皇帝要讓自己這個內閣首輔去查天順年間襄王入京舊例?
徐溥作為榜眼,一路干到了內閣首輔,可以說是宰相了,這樣的人絕不會是個傻子,腦子特別靈活。他疑惑了一番后馬上想明白了,明朝藩王入京在宣德之后就發(fā)生了兩次,一次是正統七年張?zhí)侍笈R終前,英宗要襄王鄭王荊王淮王入京,這次入京和當今太皇太后要見崇王一樣是孫子請叔叔入京見太后,而第二次入京則是天順年間襄王入京?;实鄄蛔屪约喊凑照y藩王入京的流程辦理而是按照天順年間舊例辦理,這是因為皇帝暗示自己,不要讓崇王進京,只不過皇帝不好說,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明白,皇帝無法阻止太皇太后,要讓他們大臣阻止。
徐溥苦笑這是一個苦差事,皇帝要讓他們背鍋。不過差事再苦也要去干否則就什么都沒有了。
于是徐溥馬上上書表示皇帝召崇王入京的旨意大臣們已經知道了,但是他查閱了襄王入京流程后發(fā)現襄王入京和召崇王入京不一樣,現在國家到處鬧災,百姓流離失所,實在沒有辦法讓崇王入京,如果太皇太后疼愛崇王,派人去汝寧對崇王多加賞賜就可以,沒必要讓崇王入京。
看到首輔反對后,皇帝沒有說話其他官員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隨后主管禮部的尚書倪岳表示襄王入京'雖則篤親親之誼,實以釋其嫌疑,是非常例。'也就是說襄王入京是向英宗解釋自己被擁立的事,這是特例。更有人表示如果讓崇王入京會對崇王不利。太皇太后之所以欲見崇王者,愛之也。崇王之所以安富尊榮,實賴陛下紹祖宗而保有天下也。欲愛崇王,必自愛陛下始。若茍順一時之情,取王來京。人民騷擾,國勢動搖,則亦將有不利于王矣。且府部大臣陛下之股肱,六科十三道陛下之耳目。交章論列,陛下俱未俞允。雖所以曲順太皇太后之意,其如宗社生靈之計何?孰大孰小,陛下試為太皇太后懇懇言之,未必不釋然而悟也。
大臣們說話完全沒有孝宗那樣要避諱,什么話都說出來了,弄得周太皇太后難堪不已,其實要是依周太皇太后的性格她完全可以不理會這些大臣,可是當看到將有不利于王矣這句話時,她害怕了。自己活著還能保著兒子,自己死了兒子怎么辦?自己不能因為就見一面害了兒子,最后為了保住兒子,她同意不讓崇王進京。而朱見澤就這樣失去了和母親見面的機會。
弘治十七年,周太皇太后去世。母親去世了,活著不能見,死了怎么也得去見一面,送母親入土為安,盡兒子的職責吧。
明孝宗估計早就預料到了這件事,在祖母去世不久,孝宗就發(fā)布了太皇太后的遺詔,其中特別強調崇王留在封地,不準進京。這封遺詔徹底斷送了朱見澤見母親最后一面的請求,朱見澤沒有辦法除了在自己府中痛哭毫無辦法。崇王等王及諸宗室親王各守藩屏,免赴喪,但遣人進香。
母親的死和侄子的絕情讓朱見澤悲痛不已,他心如死灰,在母親去世一年多后的弘治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五十一歲。巧合的是在兩個月前明孝宗也去世了,他和侄子前后腳都離開了人世,去見周太皇太后了。想必在另一個世界,明孝宗不會再阻攔叔叔和祖母見面,朱見澤終于和母親團聚了。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