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彌漫性增生模式的淋巴結病
彌漫性(免疫母細胞)副皮質區(qū)增生【Diffuse (immunoblastic) paracortical hyperplasia】伴淋巴結結構部分消失是病毒性淋巴結病最常見的形態(tài)模式,尤其是與急性皰疹家族病毒感染有關。典型疾病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M)。表現(xiàn)為副皮質區(qū)斑駁狀擴大,易見免疫母細胞和凋亡現(xiàn)象;淋巴竇密度增加,竇內充滿免疫母細胞、單核細胞樣B細胞和較小的淋巴細胞;偶爾可見地圖樣壞死和孤立的R-S樣細胞。B細胞染色顯示了從小淋巴細胞、漿細胞、單核細胞B細胞到免疫母細胞、中心細胞和漿細胞的大小變化;免疫組化染色顯示CD8陽性細胞比CD4多,偶爾T免疫母細胞和CD7表達減少;大細胞CD30和CD45陽性、CD15陰性;重要的是,使用現(xiàn)代高靈敏度CD15染色程序時,單個里R-S樣細胞顯示胞質陽性,這在巨細胞病毒(CMV)性淋巴結病中更常見;EBV檢測顯示III型潛伏感染,即在大和小B細胞中EBER、LMP-1和EBNA-2為陽性;FDC標記物顯色顯示紊亂的濾泡樹突細胞網。其他病毒性淋巴結病可有相似的形態(tài)學表現(xiàn);CMV感染性淋巴結病中的淋巴結結構很少明顯被破壞;可見增生性濾泡、單核細胞樣B細胞及典型病毒包涵體。在單純皰疹病毒(HSV)性淋巴結病中,壞死通常更明顯,細胞具有典型的Cowdry A型包涵體。CMV和HSV性淋巴結病常見于免疫缺陷患者,前者常見于HIV感染者,后者常見于B小淋巴細胞淋巴瘤/B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因此,在診斷CMV和HSV性淋巴結病時需要排除是否有HIV感染或B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特別是B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的淋巴結出現(xiàn)壞死時要考慮有HSV感染。由其他病毒如HHV6、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和麻疹引起的淋巴結病也顯示彌漫(免疫母細胞)斑駁狀副皮質區(qū)增生。麻疹可見特征而不特異的Warthin-Finkledey多核細胞。然而,其他的形態(tài)學模式,如濾泡間、副皮質區(qū)和混合型增生也可見于病毒性淋巴結病。
彌漫性增生模式的淋巴結病與淋巴瘤的鑒別有一定的困難。具有以下特征提示是良性病變:淋巴結結構部分消失,可見較多凋亡細胞,缺乏嗜酸性粒細胞,具有地圖樣壞死或特征性病毒包涵體,淋巴竇內充滿非典型淋巴細胞。根據(jù)臨床癥狀、血清學檢測、免疫表型等特征有助于診斷和鑒別診斷。另一個需要鑒別的疾病是藥物引起的淋巴結病,其特征是濾泡結構變化不明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偶爾出現(xiàn)皮膚癥狀,此時臨床病理聯(lián)系非常重要,需詢問是否有用藥史。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生癥顯示彌漫性(免疫母細胞斑駁狀)副皮質區(qū)增生(A),可見R-S樣細胞(B),大細胞CD15染色陽性,插圖中大小不等細胞顯示EBER陽性(C),可見大的R-S樣細胞和多核細胞;單純皰疹病毒(HSV)淋巴結病可見壞死(E),可見Cowdry A型包涵體,插圖顯示HSV抗原染色陽性(F);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