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學習中醫(yī),在學習理法方藥,熟記方頭歌訣,照葫蘆畫瓢,把先人留下的經方、驗方、時方對癥給患者治療的時候,孰不知有的醫(yī)師開出來的處方療效如神,有的醫(yī)師開出來的同樣處方卻沒有絲毫的變化,究其藥理,并非處方有誤,只因中藥劑量的不同,歸經不同,功效也就不同。
柴胡的妙用
柴胡,生長的時候一半在地里,一半在地上,所以臨床上適應半表半里之證,也就是太陽與陽明之間,即少陽證。我們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多的時候有三種情況,其一就是疏肝,代表方如《逍遙丸》,在這里通常很多醫(yī)師認為柴胡是君藥,必須重用,其實不然,用量只要白芍的一半就可以了,效果比重用要好得多;其二是清熱,代表方如《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和《柴胡桂枝湯》,一方用于少陽證,二方用于少陽與陽明之間,三方用于少陽與太陽之間,這時候的柴胡必須重用,否則就沒有效果了;其三就是升陷,代表方如,補中益氣湯,這時候它與升麻一走少陽一走陽明,升其清氣,清升則濁降,陽升則萬物升,形成小周天,這時柴胡的用量只要人參用量的三分之一就足矣。
大黃的妙用
大黃,在中藥里稱為將軍,所以有句話叫“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大黃是一味好藥,但是由于藥性竣烈,就如同將軍殺戮過多,所以功過相抵,就沒有功勞了!臨床上我們運用大黃的時候,不同的劑量,不同的制法,不同的煎法,其效果也不一樣。大黃是陰中之陰,其性沉而不浮,用于上焦,酒制之;痞結郁熱,用于中焦,生用之;熱結于里,用于下焦,后下之。速則生用,湯滾之即吞服,緩則久煎熟宜,用之多寡,觀其虛實,服之太過,則亡陰。下痢熱結,小量反可止其瀉。濁氣在上,則生撐脹,故將軍下之,效矣。調中化食,推陳致新,去熱毒,破積滯,行瘀血。
麻黃的妙用
麻黃,在中藥稱之青龍,中藥中它位居第一,方劑中麻黃湯也是第一方,有一個著名的方劑《小青龍湯》就是以麻黃為君藥。麻黃主要有發(fā)汗、平喘、利水之功。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風寒之邪,由皮毛而入,襲于肺,肺主衛(wèi)氣,包羅一身,天之象也,麻黃乃肺之專藥,發(fā)汗解表,引營份之邪,達于肌表,故麻黃為散邪之要藥。解表發(fā)汗一般10克左右就可以了,平喘可以蜜炙之,利水的時候就不要太大的量,通常3克就足矣,否則水解于表反不見其利,不但沒有利水消腫之功,反而水涌愈甚。
溫馨提示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