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現(xiàn)實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了,但是混合現(xiàn)實中的很多交互方式還處于待完善的狀態(tài),本文就是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提供了一種思路,也就是如何更好的借助「本體感受」來提升混合現(xiàn)實中的體感交互體驗。
最近我們?nèi)チ嘶?7“,并展示了我們對于手勢輸入的思考。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你可以點擊這里的鏈接。要在8分鐘內(nèi)闡述整個概念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想在這再分享一下背后的思考與過程。
近年來,混合現(xiàn)實技術(shù)已經(jīng)成為了設計圈的一個流行術(shù)語,但是基礎的交互方式仍處于待完善的狀態(tài)。我們習慣于使用界面或者控制器來與機器進行交互。然而,例如在使用hololens時,由于它的交互方式的缺乏,我們很難用自然手勢與其進行交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我們是如何專注于研究在混合現(xiàn)實中用肢體與自然手勢進行交互的。
交互方式的缺乏,使人很難用自然手勢交互
肢體交互與本體感受
我們生來可以在不借助五感的情況下感知到自身的四肢,關節(jié)和肌肉。這個叫做本體感受。我們覺得應該用本體感受來充當混合現(xiàn)實的輸入方式。用這種方式,我們完全不需要借助外部的硬件,只靠自己的身體來進行交互就可以了。這種方式可以讓人更自然的用肢體進行交互,我們預見其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使用本體感受的手勢作為手勢交互
無形與有形
測試原型以提高其保真度
長久以來,我們都比較推崇無形設計,設計要保證無形并能輕而易舉的使用。然而,為了接近自然手勢交互,我們認為必須改變交互方式。它必須對于用戶來說足夠明顯并且容易理解,這就要求當我們在設計手勢輸入的時候,需要重新更好地定義交互的空間與順序。下面,我們就將講述一下有形設計。
由于沒有比動手更好的方式去思考和學習了。因此,我們做了幾個原型,并且用他們?nèi)ハ蛲聹y試并根據(jù)反饋迅速的改進設計。
探索原型:從單一變量到一組3d變量的控件保真度
1.有形
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個有形的本體手勢,因為他有一個明確的交互方式以及作用范圍
我們把有形定義為交互邊界的一個明確基準。舉個例子,我們大拇指和食指之前的距離就是一個有形的本體感受交互方式,因為我們明確的知道這個距離能達到的最大值與最小值。這種類型的交互方式對于控制透明度或者其他具有明確上下限屬性的操作來說是完美的。
將這個手勢賦予給一些具有上下限的連續(xù)變化
2.分層級
手指的力量以及敏感度決定了他們的層級劃分
我們的手指肌肉每天都有不同的訓練量,拇指和食指會比小拇指更常用。因此,我們手指的力量和靈敏度都有一個高低層次。舉個例子,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交互方式會比使用大拇指和小拇指之間的交互方式更好使用并且準確率更高。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現(xiàn)成的準確率層級體系。例如,拇指和無名指/中指之間的點擊可以用作對象透明度的步驟控制操作。
將一些低保真的步驟操作賦予給一些功能較弱并敏感的手指
我們還把一些不常用的操作或者一些關鍵操作賦予給了大拇指與小拇指之間的交互,因為這個手勢不常用并且需要費更大的力氣完成。此外,我們還有一個原型,在這個原型中我們設定給常用手一些精密的滾動選擇等操作,并且設定非常用手來作為一些操作的補充。例如激活和關閉。這兩個想法背后的原理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們的肢體交互是分層級的。在設計手勢輸入系統(tǒng)時不妨多思考一些等級的設定。
3.方向性
使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矢量讀數(shù)來控制方向不是很自然
我們有兩個原型,一個我們用手腕的方向來控制在三維空間中縮放物體時x,y,z軸的方向。另一個我們讀取兩個手指之間的矢量位置來選擇軸向,兩者的結(jié)果都不是很好。本身把手指放置在精確的x,y,z方向上感覺就不是很自然。我們感覺本體手勢在調(diào)整交互方式上是很強大,但在空間位置上卻不盡然。對于方向控制,我們還是覺得以下的方式更好:用手的傾斜來調(diào)整谷歌地圖。
用手的傾斜來控制方向會感覺更自然
肯定有更多的問題
首先,我們肯定還沒解決所有的問題。以下是在這個項目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們想聽到你的思考
1.既然本體姿態(tài)具備一些象征意義,那我們在交互設計時能不能使用這些象征意義呢?比如撥弄,頷首,或者拉弓動作等
2.我們已經(jīng)知道,有形和無形的手勢適用于執(zhí)行不同的任務。那如果我們把他們結(jié)合起來會怎么樣呢?
3.如果我們把這些原理的背景改變一下呢?在自動駕駛汽車上或者數(shù)字家庭一體化上又是怎么樣的呢?
搜索「DUBEST」即可關注
·End·
來源:微交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