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萬壽山夜景(引自網(wǎng)絡)
北京是一座擁有三千多年建城史的古都,歷代興廢更替之間,無數(shù)的宮殿、壇廟、園林、寺觀、市肆也隨之經(jīng)歷了多次的盛衰輪回,而園林作為一種富有特殊魅力的景觀建筑,每次都像煙花一樣在泛黃的歷史畫卷中發(fā)出璀璨的光芒,成為北京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代北京的皇家園林建設極為鼎盛。到了乾隆時期,京城內(nèi)有大內(nèi)御苑和西苑,南郊有南苑,西北郊更是成為皇家苑囿最集中的區(qū)域,其中包含圓明園、暢春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等近十座大型御苑,統(tǒng)稱為“三山五園”,再加上熱河避暑山莊、薊縣盤山行宮以及南巡、東巡、北狩路線上的大量行宮御苑,形成極為壯觀的園林風景線。
在清代所有的皇家園林中,頤和園是造園藝術成就最高的一座,也是目前北京西北郊唯一保存完整的御苑,被譽為中國古典皇家園林的傳世絕響。
雍正帝中年畫像(引自網(wǎng)絡)
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西北郊的萬壽山和昆明湖的自然山水為依托,又以杭州西湖為藍本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治改造,在此基礎上吸取了很多傳統(tǒng)造園的經(jīng)典手法,興建了大量的宮殿、樓臺、亭榭,并疊山引水,栽種花木,營造出一個山清水秀、樓臺華麗、如詩如畫的名園勝景,是幾千年以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最杰出的范例之一。
慈禧太后冬日游覽御苑(引自網(wǎng)絡)
咸豐十年(1860),清漪園與圓明園等其他御苑一起遭到英法聯(lián)軍的焚掠,大部淪為廢墟。光緒年間,貪圖苑囿之樂的慈禧太后不惜挪用海軍軍費大肆重建,并更名為頤和園,在此長期居住理政。
這座園林由此經(jīng)歷了從清代最繁華的乾隆盛世逐漸衰敗、遭遇大劫又回光返照的全部過程,尤其見證了晚清戊戌變法、庚子之亂直到清室退位的所有重大事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令后人無限感慨。
1949年之后,頤和園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全面修繕,自此煥發(fā)新生,于1961年被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進一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為全球最著名的歷史園林之一,其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不斷得到發(fā)掘。
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產(chǎn)標志
世界文化遺產(chǎn)委員會對頤和園的評價是:“其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杰作。”“頤和園是中國造園思想和實踐的集中體現(xiàn),而這種思想和實踐對整個東方園林園林藝術文化形式的發(fā)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以頤和園為代表的皇家園林,是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萬壽山佛香閣
今天,萬壽山依舊巍峨,昆明湖依舊清澈,在華麗的樓臺和茂盛的花木掩映之下,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來此欣賞觀光,讓越來越多的人陶醉在這片自然與人工完美融合的勝景之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