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屬為鼠李科植物中最具經(jīng)濟價值的一個屬。全球約有 170 種,主要分布于亞洲和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少數(shù)種在非洲,兩半球溫帶也有分布。我國是世界上棗屬植物較豐富的國家,原產(chǎn)我國的有12種,3個變種。除棗為全國栽培外,其余多野生,分布于我國西南和華南地區(qū)。目前本屬植物作為藥用的主要為棗、酸棗和滇刺棗。
我國棗樹栽培歷史悠久,已有7000年的歷史,棗既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又有重要的醫(yī)療保健價值。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紅棗發(fā)酵釀造紅棗酒,作為上乘貢品,宴請賓朋?!?/span>詩經(jīng)》已有“八月剝棗”的記載了?!?/span>禮記》上有“棗栗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span>戰(zhàn)國策》有“北有棗栗之利……足食于民”,指出棗在中國北方的重要作用?!?/span>韓非子》還記載了秦國饑荒時用棗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間一直視棗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一。
棗作為藥用也很早,《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將大棗列為上品“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長年。”歷代藥籍也均有記載,對其養(yǎng)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至今,棗都被視為重要滋補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yǎng)血生津,用于治療“脾滋補品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常食大棗可治療身體虛弱、神經(jīng)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勞傷咳嗽、貧血消瘦,養(yǎng)肝防癌功能尤為突出,有“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之說。作為食藥同源的作物,在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中醫(yī)學(xué)中,棗作為中藥的靈魂無處不在,它為我國人民的健康發(fā)育、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方大棗味有殊,既可益氣又安軀”。 這是古人對棗的性味和營養(yǎng)、醫(yī)療價值的高度概括。棗的果肉肥厚,色美味鮮,可食部分占總重量的90%以上,幾乎含有其他水果所擁有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其中,鮮棗的含糖量為25%~35%,干棗為60%~70%,在干鮮果品中遙遙領(lǐng)先,由此產(chǎn)生的熱量與米、面相當(dāng),每百克高達309千卡,故棗有“蜜果”、“木本糧食”之稱。棗中的維生素含量也十分驚人,維生素C、E、P的含量均居百果之首。 每百克鮮棗含維生素E3.5毫克,維生素C500~800毫克(而有水果之王稱號的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是62毫克),含維生素P高達3000毫克以上,遠遠超過一般水果的含量,所以棗又被稱為“天然維生素丸”。
棗品種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按用途來分為制干、鮮食、兼用、蜜棗和觀賞五類。鮮食棗品種是指果實適宜鮮食的棗品種。其特點是果肉脆、汁液多,味甜或酸甜、適口性強。在《中國果樹志·棗卷》中記載的700個棗品種里,制干、鮮食、兼用和蜜棗比列為35:35:20:10。
十大名棗分布圖(圖片來源于百度)
中國的700種棗各有千秋,十大名棗名譽中外。
山板棗
山西稷(念“記”)山板棗位列棗中狀元。板棗果實皮薄、肉厚、核小,肉甘甜,為扁圓形,略帶上寬下窄狀,故名板棗,成熟后為黑紅色,果肉白綠色,制干后的好棗,皮無皺折,豐滿有彈性,肉淡紅色,即使壓扁仍可復(fù)原,可拉出30-60厘米的金黃亮絲。
新疆和田大棗
新疆和田大棗位居榜眼,是新疆的一種地方特色美食,產(chǎn)自世界水果優(yōu)生區(qū)的核心中央?yún)^(qū)——新疆和田。與其它紅棗相比,新疆和田棗果形大、顆粒飽滿、果肉厚實、皮薄核小、營養(yǎng)豐富,口味更甜醇。和田棗原產(chǎn)地是山西太谷,后移植到和田,適合婦女和老人食用,具有補中益氣和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
黃河灘棗
來自陜西的黃河灘棗則是棗中探花。灘棗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質(zhì)脆絲長,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澤鮮紅,水分較少,貯藏期長,品質(zhì)優(yōu)良。真乃“味奪石蜜甜偏永,紅邁朱櫻色莫論”,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紅棗。
其余,河南的新鄭大棗、新疆樓蘭棗、河北阜平大棗、河北滄州金絲小棗、山西太古的壺瓶棗、河南的靈寶大棗和山西的駿棗都是“十佳大棗”,馳名中外。
鮮吃的冬棗是近年來新開發(fā)的一個鮮食品種。在261種鮮食棗中被公認是最佳的。冬棗(亦稱雁來紅、蘋果棗、冰糖棗、黃驊冬棗、廟上冬棗、沾化冬棗)是魯北地區(qū)的一個優(yōu)質(zhì)晚熟鮮食品種,是無刺棗樹的一個晚熟鮮食優(yōu)良品種。分布于山西、河北、山東等地。
冬棗一般在陽歷10月-11月份自然成熟,因北方天氣入寒較早,因此得名“冬棗”。冬棗不僅鮮食可口、皮脆、肉質(zhì)細嫩、汁多無渣,甘甜清香,而且營養(yǎng)極豐富,鮮棗含糖20%~36%;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等19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總含量為0.985毫克/100克;含蛋白質(zhì)1.65%;膳食纖維2.3%;總黃酮0.26%;煙酸0.87毫克/100克;胡羅卜素1.1毫克/公斤;維生素B1 0.1mg/公斤;維生素B2 2.2 毫克/公斤。冬棗的最大特點是維生素C含量極高。每100克果肉維生素C含量高達380-600毫克,是蘋果的70倍,柑橘的16倍,連以往被認為富含維生素C的山楂也得甘拜下風(fēng)。故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
吃大棗的好處就不用多說啦!
補脾胃、益氣血、安心神、調(diào)營衛(wèi)、和藥性。還可以養(yǎng)神助眠,保護肝臟,增強肌力作用,增強機體免疫力,抗氧化及延緩衰老,抗腫瘤等作用。
食棗禁忌!
大棗雖然功效卓越,但也九益一弊。李時珍云“若無故頻食,則損齒”。凡濕盛、痰凝、食滯、蟲積及齒病者,慎服或禁服。過食生棗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產(chǎn)生腹瀉,令人熱渴氣脹,因此不宜多吃。另外,大棗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也不適宜服用。
大棗效果棒,日日吃才好。那么如何挑選大棗呢?
挑選新鮮大棗要一看棗皮,鮮棗皮色鮮紅,顆粒飽滿有光澤;表皮有斑點,則存放時間過長,表皮有爛斑或者皺縮,可能沾過水。二是口嘗:新鮮的大棗松脆香甜,大棗一旦軟化,維生素含量則降低90%。不新鮮的棗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局部可能產(chǎn)生一定量的甲醇,容易使人中毒,因此不新鮮的棗一定不能吃!
挑選干棗也要掌握一些竅門!
一是看:好干棗皮色紫紅,顆粒大而均勻,果形短壯圓整,皺紋少、痕跡淺,皮薄核小,肉質(zhì)厚而細實。如果干棗的棗皮皺紋多、痕跡深,果形凹癟,則是由肉質(zhì)差或未成熟的鮮棗制成。
二是觀:如果紅棗的蒂端有穿孔或粘有咖啡色或深褐色的粉末,這說明紅棗已被蟲蛀了,掰開紅棗可看到肉核之間有蟲屎。
三是捏:用手將紅棗成把緊捏一下,如感到滑糯又不松泡,說明質(zhì)細緊實、身干核小的好棗,反之松軟粗糙的質(zhì)量較差;如果捏上去濕軟而粘手,說明棗身較潮,不耐久貯,易霉?fàn)€變質(zhì)。
棗的食用方法很多,鮮棗生吃最有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然而卻容易消化不良),干棗則適合煮粥或煲湯,能使其中的營養(yǎng)成分很好地釋放出來。鮮棗、干棗相比,蜜棗中營養(yǎng)成分最少,含糖量最高,也最好用來熬粥,可以稀釋蜜棗中糖的濃度。
酸棗是鼠李科棗屬植物,是棗的變種。又名棘、棘子、野棗、山棗、葛針等,原產(chǎn)中國華北,中南各省亦有分布。多野生,常為灌木,也有的為小喬木。
酸棗的果肉具有止血、止瀉的作用。而酸棗的果仁就是寧心安神的要藥,酸棗仁。西苑醫(yī)院制劑“復(fù)方酸棗仁膏”具有養(yǎng)心陰、益肝血、健脾胃、安心神的作用。用于心悸、頭暈耳鳴、失眠、健忘等。此藥源自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漢代名醫(yī)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血虛勞病篇中:“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的酸棗仁湯。酸棗仁味酸性收, 能養(yǎng)心益肝, 首烏藤又名夜交藤, 能養(yǎng)血、通經(jīng)絡(luò)、寧心神, 主治不寐失眠之癥。在前人臨床實踐基礎(chǔ)上, 對古方酸棗仁湯的方藥進行了適當(dāng)?shù)脑鰷p, 以酸棗仁、首烏藤為主要成份研制而成的復(fù)方酸棗仁膏, 使其臨床應(yīng)用范圍更為廣泛, 可適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失眠癥, 且無任何不良的副作用, 深受廣大失眠患者的歡迎。
零售價:97.86元(醫(yī)保)。
以下兩種看似是“棗”,其實并不是哦!
沙棗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沙棗、東方沙棗和尖果沙棗的成熟果實。沙棗又名七里香、香柳、刺柳、桂香柳、銀柳、銀柳胡頹子、牙格達、紅豆、則給毛道、給結(jié)格代。沙棗叫“棗”卻不是鼠李科棗的親戚。只是長得像棗,具有抗旱,抗風(fēng)沙,耐鹽堿,耐貧瘠等特點。天然沙棗只分布在降水量低于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qū)。
沙棗具有抗旱,抗風(fēng)沙,耐鹽堿,耐貧瘠等特點。天然沙棗只分布在降水量低于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qū)。沙棗具有養(yǎng)肝益腎、健脾調(diào)經(jīng)的作用。主治肝虛目眩,腎虛腰痛,脾虛腹瀉,消化不良,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證。沙棗作為飼料,在中國西北已有悠久的歷史。其葉和果是羊的優(yōu)質(zhì)飼料,羊四季均喜食。沙棗除飼用外,還是很好的造林、綠化、薪炭,防風(fēng)、固沙樹種。沙棗粉,還可釀酒、釀醋、制醬油、果醬等,糟粕仍可飼用。沙棗花香,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含芳香油,可提取香精、香料。樹液可提制沙棗膠,為阿拉伯膠的代用品。
沙棗不是“棗”,黑棗當(dāng)然也不是“棗”。黑棗學(xué)名君遷子,是柿科植物君遷子的果實。
和柿子一樣,君遷子含有鞣質(zhì),味道甘、有補益脾胃,滋養(yǎng)陰血的功效;用于治療中氣不足、脾胃虛弱所致諸證。如脾氣虛所致的食少、泄瀉,陰血虛所致的婦女臟躁證,病后體虛之人食用也有良好的滋補作用。還可緩和藥性,與祛邪藥配伍,可緩其毒烈之性,以護正氣。又可養(yǎng)血安神,適于血虛面色萎黃及心失所養(yǎng)、血虛臟躁之人。
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黑棗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細胞,它能促進白細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護肝臟,還含有抑制癌細胞,甚至可使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zhuǎn)化的物質(zhì)。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要空腹進食大量黑棗。因為黑棗中含有大量鞣質(zhì),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蛋白質(zhì)結(jié)合成鞣質(zhì)蛋白沉淀在胃內(nèi),進而形成有一定硬度的胃結(jié)石。一旦發(fā)生胃結(jié)石,輕者會感到上腹墜脹、疼痛、惡心,重者可出現(xiàn)嘔血,黑便,甚至導(dǎo)致胃穿孔、腸梗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