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只要是生病進醫(yī)院,立馬就會被安排在儀器的“流水線”上,經(jīng)過一道道用銀行卡刷開的“工序”,來換取和醫(yī)生一點溝通的機會。
下了“流水線”,手里的檢查單子只增不減,錢袋子一點一點掏空,終于換來幾盒西藥或幾瓶吊瓶,情況稍微嚴(yán)重的,可能還會聽到做手術(shù)的建議。
祖宗給我們留下傳承千年的中醫(yī),我們舍棄,然而韓國卻將中國的端午節(jié)拿去改裝成了“江陵端午祭”,甚至將孔子、李白納入他們的祖籍,茶道、香道、漢醫(yī)在東南亞大行其道。
再看看我們的中醫(yī),患者各地求醫(yī)問藥,去醫(yī)院要不是檢查做了再做,藥開了又開,本來幾副中藥就能解決的事卻成了比登天還難的事。
汪先生,36歲,主訴尿頻、尿不盡一年。
患者因工作一段時間的熬夜后漸感尿頻、尿急、尿不盡,小便時尿道口有灼熱感,用過抗生素等藥,行穿刺注射治療12次,但均不見效果。
現(xiàn)癥見:面色萎黃,每天小便十余次,解之不爽,陰囊潮濕,會陰脹痛,心煩易怒,眠差神倦,頭暈,功能減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
辯證:肝氣郁結(jié),膀胱氣化無權(quán);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利濕、通淋利尿。
方藥:柴胡、枳殼、小茴香、臺烏、川芎、郁金、夏枯草、王不留行、丹參、淡竹葉、桑寄生、生甘草
患者服上方3劑后,現(xiàn)感小便通暢,每天3-4次,已無尿道灼痛,陰囊濕潮明顯好轉(zhuǎn),會陰部隱痛,微調(diào)前方,續(xù)服7劑。
尿頻、尿急、尿灼痛感完全消失,會陰己不感疼痛,陰囊濕潮明顯改善,舌淡紅苔白,脈細。守上方7付,收功。
【辯證分析】患者尿后有灼熱感,表明本案以熱邪為患,尿頻、尿急、尿不盡均是腎與膀胱氣化不利之癥。
①陰囊濕潮,會陰脹痛,可歸于氣機阻滯,濕熱蘊郁。
②心煩易怒,眠差神倦,表明肝郁、氣虛。
③肝氣不疏,疏泄失調(diào),膀胱與腎氣化不利,濕熱壅阻下焦,不通則會陰脹痛,陰囊濕潮,尿頻,尿急,尿灼熱。
清代《馮氏錦囊秘錄》言:“淋無非濕與熱而己,然有忿怒,氣動生火者?!惫识斡枥麧袂鍩嵬芗骖櫴枵{(diào)氣機。
【方藥解析】方中之柴胡味苦性平,氣味俱薄。具有輕清升發(fā),宣透疏達之功,兼有苦寒清泄之性,可升發(fā)清陽,疏解肝郁,調(diào)暢氣血。
郁金辛開苦降,芳香宣透,可行氣解郁,為治郁癥不可缺少之品;川芎辛溫,可活血祛瘀、行氣解郁;丹參苦能降泄,寒可清熱,活血祛瘀,通絡(luò)調(diào)經(jīng)。
枳殼味苦,性微寒,長于破滯氣、除積滯,能理氣寬中,消除脹滿;與柴胡配伍則一升一降,可調(diào)暢氣機,升清降濁;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臺烏又名烏藥,味辛性溫,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的作用。以上諸藥共伍,散中有斂,速中兼緩,既可行血中之滯氣,又能解氣中之瘀積,故而收效甚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