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友直
最近,賀老欣喜地打來電話,告訴我們他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創(chuàng)作的海派風俗畫《小小一碗面
正當我們興奮又焦灼地等待賀老電話再次來臨,好去他家取回稿件時,上個周末,冒著高溫溽暑,賀老一個人從巨鹿路上那棟安靜的老式房子里走下來,親自把稿件送到了報社!回應我們心疼的“責備”,賀老帶著他的和氣笑容淡淡說道,我也要出來鍛煉鍛煉身體嘛!
面前的“石庫門”風俗畫線條流暢,人物栩栩如生?!?3歲還能畫人物,證明我氣息還可以吧!”賀老的大眼睛里,閃爍著孩童般的得意與天真。今天,我們特意用兩個版,刊登賀老新作以饗讀者,并衷心祝愿賀老筆健體更??!
傳統(tǒng)禮儀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布置一項任務:要辦一個宣傳“傳統(tǒng)禮儀”的畫展,要幾個畫人物的館員承擔,我也被相中,不好推托,接受下來。畫什么呢?先要弄懂什么是禮儀?活了九十三年,其實天天在與禮儀接觸,但真要用幾句話說明白卻不容易,與人交往,禮貌、關心、謙讓,談吐舉止,處處存在行為規(guī)范。而現(xiàn)如今則很少聽到“請”“謝謝”“慢用”極平常的禮儀詞語。禮儀其實也是文化,是一個民族應該具有的修養(yǎng)。
禮儀普遍存在于人們之間的交往中,我的住所是弄堂里的老房子,已在此地住了近六十年,進出與人相見都會招呼,隔壁人家生小囡會送來紅蛋,我家有了寧波下飯會分些許給隔壁同鄉(xiāng)老人嘗嘗,有人作古升天會送只花圈幾文奠儀,家里若要接換電線、插座或搬重物,招呼一聲都會熱情相助……由此我就想到畫生日下面條分送鄰居人家以示共慶,情節(jié)內(nèi)容都安排在一幢石庫門中,畫出石庫門建筑的剖面,并分格出客堂、前、后樓、亭子、灶披間、曬臺、三層閣,各色人等安排其中,既顯示禮儀,亦表明是在上海。
我沒有住高樓的體驗,不知現(xiàn)今住在高樓里的人群是否還存在如此禮儀及親情?
一、客堂
客堂在一幢石庫門里占有的面積最大,因為它還包括天井,客堂與前樓相比較,面積是相等的,但因為是底層,光照差,潮氣重,然而有天井,可派上各種用場,如搭個灶間,接上自來水安裝只水斗,雅致一點掘地種上一棵廣玉蘭,或沿墻腳壘起石階放上幾只盆栽或假山盆景,早晚閑暇澆花修葉,多出這方小天地,可先做一番大文章。
住在客堂里的戶主多數(shù)是這幢石庫門的二房東,在舊時,大房東是房產(chǎn)的老板,猶如當今的房產(chǎn)開發(fā)商,只不過區(qū)別在于大房東是造好房只頂不賣,一幢石庫門收取頂費幾條“大黃魚”(十兩重足赤黃金為一條),頂出之后產(chǎn)權(quán)仍屬大房東,并按議每月向二房東收取房租,二房東頂下這幢房子后或全部自用,或?qū)⑽輧?nèi)各部位分租出去,扣除需向大房東交付的租金,向三房客收取的租金或足夠一個月的生活開銷了。此情景在楊華生演的《七十二家房客》中有所反映。
我在這幅畫里表現(xiàn)的是客堂間的“阿娘”這天過生日,下長壽面以示慶賀,給整幢房子里的各家各戶分面,人多的二到三碗,人少的一碗,弄堂里親近要好的人家也一一分到,每碗一塊排骨一只大蝦,每逢我生日也依舊如此,保持傳統(tǒng)禮儀。
二、灶披間
這部位在整幢石庫門的最后邊,緊挨后門,若用作住房,就是由二房東招租給人居住,若是供作廚房共用,那就熱鬧了,前樓、亭子間、閣樓甚至包括客堂的都在此煮飯燒菜。一家一只煤球爐,燒火的煤球、引火的柴、切菜的砧板、油鹽醬醋的瓶罐,碗筷瓢勺家家都需一席之地,擠得滿滿當當。如此逢上都在做飯時,真是各路菜系,雞鴨魚肉五味雜陳,大嫂大媽們嘻嘻哈哈忙碌鬧猛,一番歡樂和諧的景象。我現(xiàn)仍住在老式弄堂房子里,小畫室的隔壁就是灶間,每到燒飯做菜時,這三家的主婦就開“聯(lián)歡會”了,或議菜價,或說馬路新聞,聽著有趣的事我會停下筆走去插上一句,十有八九被這檔婆婆媽媽一句“十三點”罵回來。這種情趣只有住老房子的一群才會有,這種情趣有益心情延年益壽。
現(xiàn)在畫的大致沒錯,就是正面右手邊門不像門梯不是梯是畫錯了。這部位應是灶披間的門。灶披間外是進出后門的過道,安裝自來水龍頭,砌座放置盆桶的水斗,供洗菜汏衣裳用。天氣不冷時多在此洗臉潄口。此處的后門角落還有一用,供男士們WC,然而長年累月使用而無異味,何故?因此處之出口上接洗衣汏菜的來水,下去通弄堂下水道。每遇此,男不忌女不避,落落大方司空見慣之故也!
三、閣樓
閣樓的部位介于客堂與后樓之間,是條件最差之處,面積小,低矮(長得略高的人在其間很難站直),不透光通風,尤其是煮飯做菜若不能共用灶披間,我親見過有把煤球爐放在樓梯的踏步上,調(diào)料、用水、煤球簍也是擺滿幾級踏步,樓梯要供人上下,擺了那么多東西要避讓,還須當心碰倒油瓶,躲閃濺灑的油滴。而住閣樓的人在做飯做菜時都會存有負疚的心情,深怕萬一由此造成意外,故做好飯燒完菜立即收攤。一年三百六十五,一天中、夜飯,(早飯多吃泡飯,天不冷開水泡,冷天煤油爐加熱即可)都需如此操作,這種日子過得多辛苦!
四、前樓
前樓是整幢石庫門的最佳部位,寬敞,采光好,通風亦好。一般能住上前樓的收入比較富裕。過得比較殷實。前樓的租金是這幢石庫門里最高的,有這等收入的必是公司商店行號里的中上級雇員。但也有例外,住在前樓的是這幢石庫門的二房東,若如此,必是將底層全部用來辟作商號辦公堆貨,或開工廠作坊要放機器設備,我1938年到上海在親姐夫開的小鐵工廠里做工,姐夫是老板,同姐姐及外甥等住樓上,底層臨馬路安放馬達、機器就是工場了。后來我當學徒的印刷廠也是,底層是賬房、車間,老板一家都住在樓上,而這兩處的房屋產(chǎn)權(quán)都不屬他們。
五、亭子間
亭子間的部位是在灶披間的頂上,在曬臺的底下,比閣樓略高,比前樓略低,若這幢房子正門朝南,此處則開窗是朝北,天井的大門開出是前弄堂,此處開窗朝下看就是后弄堂了。
亭子間的“廚房”都擺在上下樓梯的轉(zhuǎn)彎部位,墻壁的立面可派大用場,掛碗、菜櫥、勺、鏟、瓢??傊酝木幼l件,所有的立面、平面,可掛可擺的充分利用,不允絲毫縫隙空置。
亭子間的住房人家,多處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家,因此處的租金雖低于前樓、客堂,但高于閣樓、灶披間、曬臺,住在這部位人群的身份也比較復雜,多數(shù)是小職員手藝人,據(jù)說也曾出過幾位作家,恕我無知,道不出何人什么名著。不過我手頭有一本解放前出版的小說:周天籟著《亭子間嫂嫂》,一般意義的亭子間嫂嫂是舊時上海的品牌女人,意指此等屬女“白相人”。而小說中說的亭子間嫂嫂是私娼,由此可見住亭子間人群的屬性之龐雜了。
六、后樓
后樓的部位是緊貼在閣樓的上面,它的地板就是閣樓的天花板。它與前樓也只隔層板壁,有的還不全封,在上邊用木條裝飾成菱形漏空樣式以供前后通風,趙丹演的《十字街頭》有個情節(jié)把竹竿插在菱形的空檔里,橫擱在房間里晾洗過的濕衣服,也可藉此偷窺前人的舉動,這是不許可的作為。外地人評說上海人小氣,我認為這可能是由環(huán)境的條件造成的;任何東西都要計算計較,久而久之豈不形成了共有心態(tài)。
石庫門房子,多不附設衛(wèi)生設備,但是新式的石庫門如愚谷邨、淮海坊、靜安別墅等我猜想都應該是改革進步的了,若有,這種裝備都放置在后樓,除此處可放,之外無一處合適,我當學徒的印廠老板自己住寢在前樓,出恭在后樓,其容器就是馬桶。
七、三層閣
此處居整幢石庫門的最高部位,面積也是最大的,它前邊的墻體垂直與前樓、客堂的前面邊緣齊,后邊與后樓的后面板壁相齊,只不過它由于是在屋的頂部,前后有斜度,以致使用受到限制。高大物件放不下只允低矮的,如腳盆、馬桶、竹椅、小凳、掃帚拖把等雜物,如擺床鋪,大人不宜睡向靠南北墻這一頭,因為坐起頭會碰到屋頂。它的正面屋開個口子建了一扇窗,俗稱“老虎窗”,何謂“老虎窗”,出典何來,恕我無知,只能答曰“不知道”。但此處大有可利用之處,如在屋面放幾方磚擱塊板,在破痰孟里放點泥,將燒菜的蔥頭種在泥里澆澆水長出青蔥,就可摘來做菜用了。
住在三層閣的人最苦的是用水和倒馬桶,取水若曬臺沒接水管裝龍頭,則必須到底層,倒用過的水,必須先積在稍大的容器里,積到一定的量提到曬臺的下水口倒掉,這般的上上落落是都要走漏空小梯的,多不方便:尤其是倒馬桶,這倒馬桶一般都在臨晨四、五點鐘,尤其在數(shù)九寒冬,睡意正濃,被一聲“拎出來”叫喊驚醒,立馬從熱被窩里拔出,睡眼矇眬,提著有相當分量的馬桶,踏著狹窄的樓梯,走過三層,若不熟練機靈,跌倒桶翻豈不一塌糊涂的了。沒住過這類房子的是不會有這種感受的。
八、曬臺
此處本屬整幢住戶共同用作晾曬洗干凈的衣服被單的場所,若被二房東租出去,住戶們也無可奈何。曬臺改作住房,增設的建筑,墻是磚砌的,頂是或竹或木搭的架子,上面鋪的是油毛氈,若恐怕被風吹掉就在上面壓幾塊磚。住曬臺熱熬夏天的太陽燒烤,寒冬臘月西北風勁吹猶如被冰凍,尤其遇到刮風下雨,房頂被掀屋里浸水。但此處有一優(yōu)點,與其他住戶不搭界,自來水龍頭獨用,別家不可上來晾曬衣物,燒煮占地不與別家相關,如此這般相當?shù)莫毩⒆杂?。當然也有極不便之處,若急著要打點醬油醋,或買包自來火,就得下上三層。
水往低處流人向高處走,社會要進步,生活要改善,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但是住在老式的弄堂石庫門里,有它獨特的意趣情調(diào),鄰里之間的關愛互助,尤其是大戶人家,三四代同堂住在一起,有事一呼百應,哪像如今要唱“常回家看看”。有人說我福氣好,是啊,一個女兒女婿住對門,一個兒子媳婦住樓上,有事喊一聲立即趕到,有什么好吃的會熱吹撲燙地送過來。若子女住在淀山湖畔的別墅里能這樣嗎?若住在一起會被討厭嗎?難說!(《新民晚報》2014.08.02)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