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wǎng)上認識一個媽媽,這個媽媽因為把兒子從學渣培養(yǎng)成學霸而出名,孩子小學畢業(yè)的時候,她作為家長代表在家長會上講話,介紹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
記得她的兒子叫壯壯,上學后總是比別人慢半拍,是個典型的學渣。孩子們都會用拼音讀書了,他字母還認不全;孩子們做20以內的加減法已經(jīng)很熟練,他連10以內的加減法還沒有搞懂。壯壯被老師認為是腦子有問題的孩子,對他的學習甚為頭疼,要求家長帶孩去醫(yī)院看一看,別耽誤了孩子。
壯壯媽媽在老師的影響下,也以為孩子有問題,就帶孩子去了醫(yī)院。經(jīng)醫(yī)生診斷,孩子一點問題沒有,智力正常。這些媽媽倒是放心了,但是需要找到讓孩子快速趕上的方法。
壯壯媽媽閱讀了很多書籍,最終反思的結果是:因為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很孤僻,沒有安全感,凡事沒有興趣,體現(xiàn)在學習上就是動力不足。
媽媽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和家人商議后,做了一個決定,放棄了自己高管的位置,只做一個最普通的職員,這樣時間寬松,可以全身心地照顧壯壯。
壯壯媽媽每天堅持帶壯壯學習,給壯壯最親密的陪伴,相信他一定會趕上去。在媽媽的關心愛護下,壯壯學習動力逐步被激發(fā),開始知道學習了。從此,壯壯的成績穩(wěn)步上升。2年級時,壯壯還是學渣,到5年級終于成了學霸,老師、校長都對這個媽媽刮目相看。
壯壯媽媽分享的經(jīng)驗,核心問題就是:給了孩子愛和關注,在孩子進步的時候給予鼓勵,在孩子出問題的時候幫他一起解決。
其實,壯壯媽媽運用了一個著名的原理: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也稱霍索恩效應,是指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受到額外的關注,而會改變行為,從而引起努力或績效上升的情況。
1924年至1933年, 哈佛大學心理專家埃爾頓·梅奧,在美國西部電器公司(Western Electronic) 的霍桑(Hawthorne) 工廠進行了一系列心理學實驗。研究工作條件、 精神因素和生產(chǎn)效益三者關系。
實驗第一階段研究了生產(chǎn)條件與生產(chǎn)效率的關系, 可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驗, 他們發(fā)現(xiàn)照明度、 工資、 工休時間、 每日工作長度和每周工作天數(shù)等因素的改變對生產(chǎn)效率并無特別影響。
實驗第二階段發(fā)現(xiàn),生產(chǎn)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試者在精神方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這個實驗說明:上級尊重及關懷下屬,當下屬感受到自己受尊重,其自尊心就會提升,進而自我覺醒。這樣上、下級之間就會產(chǎn)生一個良性互動,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孩子也是社會人,傳統(tǒng)的外部獎勵,對提升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很有限。如果關注孩子,提升孩子的內在動力,就容易激發(fā)孩子的積極性和潛能。
孩子的學習動力和物質獎勵關系并不大,而是和他被尊重、被關注、被關愛的關系更大。我們要從這幾方面入手提升孩子內在動力。
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拐f:民主的生活方式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
我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晚輩,有權利對孩子指手畫腳。我們平時希望孩子尊重我們,卻很少會想到要尊重孩子。但是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也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是構建良好親子關系的前提。
我們尊重孩子,孩子可以獲得更好的自尊。良好的自尊水平,有利于心理幸福感的增加。充滿幸福感的孩子,其自主性更強、自我接納更好、掌控環(huán)境能力更強、對個人成長更有利、與他人積極關系越好、生活目標也更明確。
《孩子:挑戰(zhàn)》中有一個案例:
9歲的彼得很優(yōu)秀,父母對他要求很高、給他安排很多活動。只要不是A,就是壞成績。體育項目必須領先、鋼琴演奏達到演出水平、模型飛機做得十全十美。在外人面前,彼得做得無懈可擊、堪稱完美,但是他有幾個令父母頭疼的問題:咬指甲、做噩夢、晃肩膀。
彼得為了討父母歡心,逼著自己接受父母的安排,認為只有滿足父母的要求才被父母認可,而忽視了自身的價值,變得越來越?jīng)]有自尊。面對父母,他無力反抗、不敢反抗,咬指甲、做噩夢、晃肩膀就是他內心的反抗方式。
對于孩子的學習,我們不要過于追求完美,而應該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步驟去學習。孩子為自己而學而不是為父母學習,他的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fā)。
孩子學習壓力大,心理壓力大,家長不關注孩子的狀態(tài),可能會使孩子越來越差。孩子其實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又不敢表達。 孩子擔心遭到不理解、批評或者冷漠。當孩子不積極學習時,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引導孩子傾訴自己,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幫助孩子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
一個心理學教授舉了一個案例:
一個男孩學習成績很差,媽媽只要讓他學習,他就會發(fā)火,和媽媽幾乎不怎么交流。媽媽認為這個孩子有心理問題,帶他去找心理學教授咨詢。結果教授發(fā)現(xiàn)這個男孩子非常有想法,和教授無話不談。原來這個媽媽平時一聽孩子說話,就說“說那么多廢話干嘛,先搞好學習吧!媽媽從來不想聽我說學習以外的事情,所以我感到媽媽不關心我!”
這就是說家長過于功利,從來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讓孩子把心里話憋在肚子里,長期以往和媽媽無話可說。孩子有表達的愿望,但是媽媽只關心學習,就怕孩子不學習。媽媽越是關心孩子的學習,孩子就越逆反,越是通過不學習,引起媽媽的關注。
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拐f:平時,我們要像對待親密好友那樣,真心傾聽孩子說話,避免無意間強化孩子的錯誤目的。只要我們傾聽,我們就能收獲更多。
麥道衛(wèi)說:沒有愛,孩子的生命就會枯竭!一位教育學家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表揚孩子,讓孩子嘗到甜頭。
當孩子有好的表現(xiàn)時,給予孩子表揚,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有所收獲,我們要善于抓住這些積極的火苗,表揚孩子的進步,讓孩子感到自己很有潛力,孩子會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也不要責罵孩子,而是給孩子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議,說一說自己的學生時期,也曾經(jīng)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后來通過自身的努力,又重新走出困境。讓孩子知道挫折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遇到挫折不去努力改變。
我們對孩子的關愛,會強化孩子好的一面,改善孩子差的一面,幫助孩子減少挫敗感,變得更加樂觀、快樂。
常常和孩子溝通,向孩子表達愛,孩子也會體會到愛的情感,獲得安全感。相信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肯定會變得更加努力,充滿自信。
認真觀察孩子,捕捉到孩子的閃光點后,及時給予表揚,讓孩子把當時的行為和表揚聯(lián)系起來,強化好的行為。如果過了時效,后來才想起表揚孩子,激勵作用就會被大大弱化。孩子無法回憶起當時自己的好行為,表揚也就無效。所以,我們一定要及時記住表揚孩子,養(yǎng)成習慣。
不能過于夸大孩子的行為,孩子做了一個芝麻粒大的小事,就夸張成一個西瓜那么大,自然不合適。也不能隨意表揚孩子,讓孩子感覺是客套話,起不到效果。有一次,看到一個孩子和爺爺再見,爺爺不說再見,而是說“你真棒!”這就屬于不對等應答,是隨意表揚。表揚得合情合理,實事求是,才能起到表揚的效果。
我們很多人都喜歡夸孩子“你真棒!”千篇一律的詞匯,讓孩子感受不到欣喜。贊揚的內容要明確,把孩子做的好事復述一遍,讓孩子知道好在哪里,從而強化他的好行為。表揚他的努力,而不是表揚他的聰明,從而讓孩子更加努力。
表揚孩子,不僅用語言表達出來,還可以用溫柔的目光、會心的微笑、熱烈的擁抱等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喜歡擁抱孩子、親吻孩子。孩子長大后,父母認為不需要了,逐漸減少擁抱和親吻。其實孩子生理年齡變大,心理年齡還沒有變大。即使孩子到了青春期,我們還是要給予孩子擁抱。
感悟:在生活中,我們巧用“霍桑效應”,給孩子尊重、關注、關愛,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注意運用不同方法鼓勵孩子,孩子就可以開啟主動學習之路,不斷進步、提高。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