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jié)前夕,教育部追授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特別獎”。9月6日,記者邀請從教5年的高校青年教師、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來兵與黃大年教授助手、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于平進行了一場對話。
劉來兵:作為從海外歸國的科學家,黃大年教授為科研工作傾注了全部生命,對青年學子傾注了全部心血。這是為什么?
于平:黃老師的父母都是教師,在家庭里,他就得到了師德的傳承。他總是提起,當年從廣西來長春上學時,因為長春冬天很冷,作為南方人的他很不習慣。他的大學老師細心幫助他,送給了他棉被和棉衣。我想,這些事情使他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教師職業(yè)有著深深的敬畏。
對于高校青年教師來說,黃老師身上最可貴的、最值得學習的品質(zhì)是淡泊名利,專心做事,不計個人的得失,對待學生格外投入和用心。不管是學術、還是個人規(guī)劃,只要學生有問題找他請教,哪怕是團隊以外的學生,他都會放下手頭的工作,耐心解答。有時,我們都覺得這些事情占用他太多時間了,勸他減少這方面的接待??伤麉s說,“我回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學生都找上門了,怎么能不管”。
劉來兵:能使自己成功又能引領學生快速成長,是每位青年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黃老師回國之后,如何指導與引領學生成長為骨干?
于平:回國后的7年里,他將巡天、探地、潛海的研究視為己任,并常說:“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p>
黃老師對待學生成長格外關心,但是在工作上卻“不講人情”。
在項目會上,他發(fā)言從不寒暄客套,而是直面問題,一針見血。他一再強調(diào)“技術指標不能模棱兩可”,任何一項說不清楚,他都不予通過;他要求所有提交的材料都要“無懈可擊”,不到最后期限,他都會一遍遍修改完善,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他還從國外引入一套在線項目管理系統(tǒng),把技術任務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通過這套系統(tǒng),他可以隨時掌握團隊成員工作動態(tài)、項目進展和人員去向,這樣一套近乎無情的軟件讓大家叫苦不迭,都覺得黃老師太不近人情了,而他卻說:“在工作上,不要和我講人情!”
劉來兵:繁重的教學任務、職稱晉升的困難、來自生活的壓力,都是國內(nèi)高校青年教師普遍遇到的煩惱,黃老師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
于平:黃老師經(jīng)常會與團隊中的青年教師交流。他深知,青年教師年輕,缺少社會資源,需要組織團隊開闊視野,同時他們還面臨很大的生活壓力。黃老師常常啟發(fā)大家,不要只將目光放在眼前,要將自己的教學工作、學術研究,與國家命運和社會發(fā)展相結合。一旦將個人發(fā)展融入更大的舞臺中,你的路會越來越寬,而你感受到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小。
黃老師曾說,自己很會生活而沒有生活。在國外的時候,他經(jīng)常辦派對、自駕游,和夫人打理花園,甚至家里的地板都是自己鋪的?;貒?,因為太忙,很多事情都沒有時間去做。工作之余,他總會叮囑同事們注意飲食健康,可是自己干起工作來常用面包對付。為了能夠再返回辦公室接著干活,晚飯常常就在校門口吃個米線了事。
任何人只要靠近他,都會被他踏實肯干、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染。
(本報記者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