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漫天飛雪,希斯克利夫在孤獨地走著;桑菲爾德莊園滿目瘡痍,簡愛悵惘地看著廢墟……這些英國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場景,你是否也想親眼看看?如今,不用遠赴英國,在上海就能欣賞到最純正的英倫風光。日前,由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與上海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的“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在上海博物館開幕。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國內與國際合作項目主管朱迪思·奈斯比特表示:“這次是泰特的風景畫第一次來華展出,我們從館內繪畫收藏中精心挑選出71件作品,涵蓋了油畫、水彩、版畫和照片等多種不同媒介,希望通過一系列經典名作向中國觀眾介紹跨越三百年的英國歷史文化?!?/p>
核心: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
何謂“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國際收藏展覽部主任丹尼爾·斯萊特對此作出解釋:“風景畫不僅是純粹描繪風景,也反映了畫中人和藝術家的心境?!?/p>
走進展廳,約瑟夫·萊特創(chuàng)作的《布魯克·布思比爵士畫像》可以說是本次展覽的點題之作。畫面中,布思比爵士正斜倚在森林中的一處溪流旁,左手拿著一本盧梭的哲學書。泰特不列顛美術館18和19世紀英國藝術資深研究員安妮·萊爾斯說:“布思比爵士是盧梭的朋友,而他手上拿的這本書是自費購買的。在畫中構建這一場景,意味著爵士認同盧梭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這也體現了整個展覽‘心靈的風景’這一主題?!?/p>
這幅畫的視覺中心是人物,森林小溪等只是作為背景的存在。安妮介紹,早期風景作品主要描繪的是人物肖像或是馬等事物,風景只是一個陪襯;而到了浪漫主義時期,風景畫則逐漸擺脫了肖像畫的范疇,成為一個獨立的審美對象。
實驗:對光和色彩的創(chuàng)新運用
17至18世紀很多英國藝術家都會進行環(huán)歐旅行,旅行中經過的城鎮(zhèn)、山脈、河流便成了風景畫的主體。從18世紀后期開始,“崇高”一詞被用于形容觀賞者對畫中巍峨的山峰或危及生命的暴風雨的觀賞體驗。當時的畫家中以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最為卓越。
透納曾經在歐洲進行了廣泛的游歷,繪制了大量素描和水彩作品。在《格里松山的雪崩》中,積雪夾雜著石塊正從畫面右側的山坡上傾瀉而下,所過之處房屋、樹木盡毀,展現出大自然令人敬畏和毀滅的力量。透納曾在1802年游覽過瑞士的格里松山,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很可能來自1810年在這里發(fā)生的一場雪崩?!安煌谥熬羰慨嬒裰腥伺c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在‘崇高’主題的畫作中,表現的是自然的力量壓倒人類?!卑材菡f。
透納的另一幅作品《威尼斯的斯齊亞沃尼大街:水節(jié)》,通過對光和色彩創(chuàng)新運用,使畫面充滿一種氤氳著水汽的感覺。安妮介紹,這是一幅未完成的畫作,很多人認為這幅作品體現了透納印象主義的傾向,但實際上這只是透納進行的一種實驗。
同時代與透納齊名的另一位英國藝術家約翰·康斯太勃爾,也對繪畫中的光和色彩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實驗。在《布萊頓鏈條碼頭》這幅作品中,他通過高光和色彩的變化來展現天空和云彩。然而,“當時的藝術評論家對康斯太勃爾與透納對高光的運用非常不認同,他們更喜歡精細化的描繪手法,而非常粗魯地將康斯太勃爾畫的云彩形容為天上掉下來的灰塵和塑料?!卑材萁榻B,雖然當時的英國藝術界不認同他們的繪畫手法,但法國的藝術家卻對此非常鐘愛,他們開始模仿這樣的藝術形式,最終誕生了以莫奈、雷諾阿等人為代表的印象派。
探索: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形式
20世紀以來的英國風景藝術,表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發(fā)展方向。
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很多藝術家會選擇戰(zhàn)爭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比如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都是官方戰(zhàn)地藝術家的保羅·納什就繪制了許多被摧毀的敵機圖像,在《玉米地里的轟炸機》的畫面中,巨大、怪異的金屬機體與充滿田園意趣的風光形成了一種吊詭的并置。
安妮介紹,除了繪畫,這一時期還“可以看到不同載體的藝術作品,有攝影作品、用文字與地圖創(chuàng)作的作品等”。比如理查德·朗的《行走一百英里》,這是一件用地圖和文字拼接而成的作品,左側是一幅英格蘭西部德文郡達特穆爾地區(qū)地圖,地圖上的圓圈表示一百英里的步行路線——在1971—1972年跨年的一周內,畫家曾循環(huán)重復地沿此路線行走;右邊則是他用詩句做的每日記錄,文字下方的照片為行走時所攝。
無論英國藝術家們的藝術風格或學術興趣點具體為何,他們仍舊對風景這一主題深深著迷。
(本報記者 邱爽 顏維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