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三章“安民”
【原文】
老子曰: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意譯】
不能有意的舉薦和崇尚賢能的人才,這樣做會促使一些名利之徒互相爭而勾心斗角;不能有意的珍貴和重視那些難得的金銀財寶和名利地位,這樣做會刺激一些貪婪之人巧取豪奪和偷盜攔劫及賄賂陷害;不能宣傳和顯耀那些能觸發(fā)和引誘民眾欲望的諸如酒色財氣毒之類的東西,這樣做會擾亂一些民眾純樸平靜的良心,破壞民眾安穩(wěn)的生活秩序,而使社會動亂。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則就是:修心以凈化民眾的心靈,鍛煉以健康民眾的身體,寡欲以減弱民眾的爭斗,修行以增強民眾的自制能力。
還有,既要經(jīng)常使民眾沒有分別心和欲望心,又要使民眾開悟智慧而不敢違法亂紀和胡作妄為。只有清靜無為,運用道的大智慧去教化民眾,那么天下就沒有治理不好的。
【札記】
治理天下安民,安民則不須尚賢。因為崇尚賢能,自然是好事,但不賢不良的無能之輩,卻可以偽裝作為假的賢能,這樣就會魚目混珠,真假難辨,賢者非賢,能者無能,而且會使民心大亂。怎樣才能治理好天下呢,就是要安民,安民先安心,安心則自然而然,有為而不造作,如此清靜無為,實際上是無不為,無不為則天下不治而自治。
修行者,要首先學(xué)道明理,戒欲有為,凈化心靈,意守丹田,元精元氣元神就會自然的凝聚在丹田。只有心中欲望虛無,才能腹中元氣實有。運動要減弱過份的追求,鍛煉能增強病弱者體質(zhì)。
只管耕耘,不管收獲。只管練功,不管成功。有意練功,無意成功。練功一定要順其自然,切忌刻意追求,著相偏執(zhí),無明貪功,以防偏差和走火入魔。一理通百理通,天下道同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民、治事、治物、治社會,導(dǎo)引、調(diào)心、養(yǎng)生、修道真等,都是一個理,不二法門。
立命要安身,安身要安心,安心要無欲,無欲要無私。無私無欲者,自然心安身安,身安家安,家安民安,民安社會安。社會常期安寧,天下自然太平。
老子安民的觀點,在道林修真的宮觀寺廟精舍之中是完全行得通的;在九真論道的整個人間,也是辦得到的。要真正的使民安,唯有弘揚道德,覺悟真理,人人修行而無為,個個為公而不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