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錯別字是錯字和別字的總稱
一種是無中生有,即在字的筆畫、筆形或結構上寫錯了,似字非字,這稱之為“錯字”。如,有人將“染”字右上角的“九”寫成了“丸”,將“猴”字的右半部分寫成了“候”,或者將“曳”字的右上角多寫了一點…… 這些都是錯字。錯字還包括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如,把“酒”寫成“氿”。另一種為別字。本該用某個字,卻張冠李戴,寫成了另外一個字,這稱之為“別字”。如,“戊戌政變”寫成了“戊戍政變”、“按部就班”寫成了“按步就班”、“建議”寫成“建意”,其中的“戍”“步”“意”等都是別字。
2.產生錯別字的原因
錯別字的產生,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1)主觀原因。主要是許多人認為寫漢字是個人的事,少一筆多一筆沒有什么關系,只要自己或別人能看懂怎么寫都行;或者有的人根本沒有掌握一些字的結構和寫法,當然有時也有會寫某字,但下筆時誤寫的情況。如,有人把“武”中的“弋”寫成“戈”,把“鍥而不舍”寫作“契而不舍”。有些人因貪圖方便而寫了一些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或別字,如:將“酒”寫成“氿”,“餅干”寫成了“并干”。(2)客觀原因。漢字本身屬于表意文字,許多漢字筆畫比較多,因此漢字難記難寫,跟拼音文字比起來,漢字的出錯率更高一些。此外,漢語中同音、近音的字詞多,如, “嬴”與“贏”、“辯”與“辨”、“磬”與“罄”、“必須”與“需”、“那里”與“哪里”、“符合”與“附和”、“檢查”與“檢察”,一不小心就混淆。
要避免出現錯別字,除了認真細心外,還要分析造成錯別字的具體原因。具體如下:
①字形相近:如,松池——松馳,如火如荼——如火如茶,潦草——繚草,相形見絀——相形見拙。
②讀音相同字形不同:如,提綱——題綱,國籍——國藉,重疊——重迭,川流不息——穿流不息,一籌莫展——愁莫展,竭澤而漁——竭澤而魚。
③對詞語的意思理解不當:如,擅長——善長,委曲求全——委屈求全,座談——坐談,不計其數——不記其數。
④讀音和字形相近:如,急躁——急燥,九霄云外——九宵云外。
⑤不明典故或不明出處:如,墨守成規(guī)——默守成規(guī)(不知道“墨”指戰(zhàn)國時的墨翟),黃粱美夢——黃梁美夢(不知道“黃粱”指的是做飯的小米以及這個成語的出處)。
3.辨別錯別字的訣竅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字音、字形和字義之間聯(lián)系密切。如果我們能夠恢復或推知古人造字的用心和用意,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錯別字的產生。
1.訣竅一:以音辨形
把握字音和字形的關系,漢字的字音和字形的搭配其實是任意性的,同時也具有強制性,一定的字音規(guī)定了某一個具體的字,比如“墨守成(chéng)規(guī)”,知道中間的字是chéng而不是chén,就可以有效避免我們寫成“陳規(guī)”。因此,我們可以給自己培養(yǎng)一種讀音的慣性,碰到一個詞,只要讀準字音,我們就知道它不可能有那樣的字形,如“奴顏婢(bì)膝”,如果你讀成bēi,難免會誤寫成“卑”,而知道應該為bì,就不可能寫成另一個詞。
2.訣竅二:以義辨形
把握字形和字義的關系。我們知道漢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我們可以學會抓住形旁,推知它的意義。牢牢掌握一些重要的形旁代表的意義,可以幫助我們分辨錯別字。如:“干燥“、“燥熱”和“急躁”、“躁動”?!案稍铩?、“燥熱”都包含干的意思,燃起火常常會讓空氣干燥,或者空氣干燥也容易著火;而人“急躁”時常常會踩腳,因此是足字旁。
3.訣竅三:結構辨形
根據詞語之間的結構關系來辨析。部分成語詞素和詞素之間的關系是對應的,結構上常常是兩兩對應,如:“提心吊膽”,不能誤寫作“提心掉膽”,因為“提”和“吊”是相近的意思; “一張一弛”,不能誤寫作“一張一馳”,因為“張”和“弛”是對應的相反的意思。
(編輯:葛晶晶) 注:轉載請保留師出教育源文章地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