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經(jīng)常見到有人對普洱茶的曬青和烘青爭論不休。譬如:有的茶友認為XXX廠改制后就有很多茶都是烘青,喝起來味道也不錯??;XXX廠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都是烘青,根本不能叫做普洱茶等,諸如此類,數(shù)不勝數(shù)。事實上也真的有人喝了很多年普洱茶,卻真的搞不清什么是曬青什么是烘青。
如果讀者有看過昨天發(fā)表的“普洱茶的定義”一文,那么應該知道“普洱茶的國家標準”中有重要的一條就是“普洱茶是選用云南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而市場上為什么會不停出現(xiàn)烘青茶呢?這就要從05年說起了,當時普洱大熱,很多新學喝普洱茶的茶客跟風,但是又無法忍受普洱生茶新茶那偏苦澀的味道,于是,清香撲鼻、入口甘甜、不苦不澀的新版普洱生茶就誕生了。
普洱茶里面烘青和曬青的定義和區(qū)分?
1、曬青、烘青、半曬半烘,是定位在普洱茶初制工藝里的干燥方式,而不是殺青方式。
標準的曬青毛茶制作流程:(1)采摘→(2)攤鮮(萎凋或走水)→(3)殺青→(4)攤涼→(5)揉捻→(6)曬干
2、曬青是揉捻后曬干。利用太陽光低溫(不會超60度)干燥茶葉,干燥時間比烘干長,但保留茶葉原味。
曬青過程中
曬青毛茶有陽光味
烘青是揉捻后用烘干設備快速烘干。快速烘干設備溫度會在80-130度,高于60度。
烘青過程中
烘青毛茶
半烘半曬(也叫打毛火)是揉捻后用烘干設備短時間烘掉一部分水份(3成到5成),再拿去曬干,一般會在陽光不充足情況下用這種辦法。
3、新茶辨別
從外觀上區(qū)別:曬干墨綠,兩三年后茶菁開始油潤發(fā)亮,餅面緊結;烘干青綠,兩三年后光澤度下降明顯,餅面變松散;半烘半曬青綠偏灰。
從湯色上區(qū)別:曬青湯色是淺綠黃色,烘青湯色是青綠中帶黃色,半烘半曬湯色是金黃色帶青。
從香氣口感上區(qū)別:曬干短期有些太陽味,淡青草香或花香,香氣沉軟,兩三年后茶香明顯,湯水較稠,有膠質,很耐泡,越喝越甜;烘干茶有豆類香,入口清甜,香氣細銳而飄,兩三年后香氣下降很快且出現(xiàn)悶味,湯色濁,葉底韌性差;半烘半曬有豆類香,介于曬青與烘青之間;三者新茶明顯的區(qū)分主要在豆香香氣,通過是否有豆香來判斷是否進行了烘青,曬青的普洱茶略帶青味沒有豆香味。
對于苦澀度而言,如果是用一地區(qū)的小樹茶制作的烘青和曬青毛茶對比,自然是烘青毛茶苦澀度低。但前提是一定要拿同一地區(qū)的同一類茶做比較(比如拿老曼娥的茶和冰島的茶是不具對比性的)。
至于有茶友問烘青普洱是否具有存放價值?
我認為“普洱茶的國家標準”中提到必須是“云南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才能叫普洱茶必定是茶界的前輩專家組經(jīng)過許多的研究和考證才確定的,所以我覺得烘青原料做的茶不是普洱茶,也不具有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更確切的來說應該定義為烘青綠茶,適合短期內(nèi)喝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