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姜妙香先生百歲誕辰
——兼談小生名劇《臨江會》
作者:林德炘
今年是已故京劇小生表演藝術家姜妙香的百歲誕辰之年。我作為一個京劇愛好者,特別是小生行當愛好者,深深懷念這位為京劇小生藝術作出杰出貢獻的藝術大師。
姜妙香(1890一1972)名汶,字慧波,原籍河北獻縣,生于北京。原從陳德霖學青衣,演《祭江》《祭塔》玉堂春等唱功戲馳名一時。后拜馮惠林陸杏林為師改習小生。他與梅蘭芳在舞臺上合作長達40余年,珠聯(lián)壁合,傳為藝苑佳話。梅蘭芳的新戲如《黛玉葬花》《洛神》《鳳還巢》《生死恨》《穆桂英掛帥》等劇中的小生角色。都是他的精心創(chuàng)造。在小生唱腔藝術上,他作了許多革新,創(chuàng)造了許多優(yōu)美動聽的新腔。如演《四郎探母》中楊宗保,把娃娃腔運用于巡營一場的西皮原板之中。他的嗓音寬朗高亢,大小嗓運用自如,聽起來和諧悅耳。他的念白底氣足,噴口好,節(jié)奏鏗鏘,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人物的感情。在表演上,姜妙香對人物的揣摩深刻細致,演出時一絲不茍,富有激情。每逢演出,他總是提前到后臺,化好妝以后,一個人坐在角落,一言不發(fā),默念戲詞,保證了在臺上出色演出。
作為小生一代宗師,他的更為可貴之處就在于為人謙虛誠篤,傳藝毫不保留,有“姜圣人”之稱。即使同他的晚輩、學生同場,他也同樣提攜后進,甘當人梯。姜先生這種對藝術極端認真負責,處處謙讓,提攜后進的高尚品德,是值得我們京劇票友很好學習的。
在紀念姜妙香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的時候,想在這里冒昧地談談京劇小生名劇《臨江會》以為引玉之磚。
《臨江會》是一出群戲,原是八本《赤壁磨兵》中的一折。由于《臨江會》與《群英會》周瑜升帳時有雷同,故此劇以單演為宜。在該劇中,周瑜的唱雖然并不多,但做表念白卻比較繁重,與《黃鶴樓》相比,對周瑜這個人物的刻劃更深一層,要求演員將周瑜的內(nèi)心活動與外在的唱、念做表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要充分表現(xiàn)出周瑜的肚量狹窄、計較得失的性格,將人物的喜、怒、驚、恐、氣、怨暴露無遺,這樣才能反映出周瑜雖機關算盡,最后還是枉費心機的結(jié)果。
《臨江會》是小生戲“三會”之一,另“二會”是《群英會》、《奇雙會》這三出戲是小生必學的,缺一不可,現(xiàn)在《群英會》《奇雙會》仍不斷露演于舞臺,《臨江會》自三十年代至今,極少演出。為了繼承姜妙香等老一輩小生表演藝術家的精湛藝術,不揣淺陋,寫下以上贅語,以期同票友界小生同行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注:原文寫于1990年,本刊使用文章略有刪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