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境的最南邊,有一小國,面積5765平方公里,2016年人均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PPP)71185美元,它就是文萊達魯薩蘭國,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
文萊國旗
文萊古稱渤泥,位于亞洲東南部,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并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擁有33個島嶼。文萊是一個富有的國家,原油和天然氣是主要的經(jīng)濟支柱,占整個國家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50%。
文萊位于南中國海的邊緣
公元8世紀(jì),文萊就開始有人定居,南北朝時期開始派遣使者訪問中國。元末明初東婆羅洲華人政權(quán)首領(lǐng),現(xiàn)代文萊國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黃森屏,率領(lǐng)整個家族及鄰居數(shù)千人避亂航海南渡抵達婆羅洲(即現(xiàn)在的加里曼丹島)。渤泥國蘇丹馬合謨沙和黃森屏率領(lǐng)的華人力量聯(lián)合抵抗菲律賓南部的蘇祿蘇丹國,建立了新的文萊國,馬合謨沙還讓自己的弟弟艾哈邁德娶了黃森屏的妹妹,贈給她Puteri Kinabatangan的稱號。黃森屏的妹妹和第二世蘇丹艾哈邁德育有一女,嫁與沙里夫阿里,1425年第二世蘇丹艾哈邁德去世,由沙里夫阿里繼位為文萊第三世蘇丹,此后世世相傳到今蘇丹博爾基亞,已歷二十九世。
丹奧馬爾阿里Saifuddin清真寺
在南洋奮斗了大半輩子的黃森屏一直未忘記祖國,對明朝的認同感也不斷增強。1408年,黃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鎮(zhèn)守渤泥,自己以渤泥“Maharaja Lela”的名號親率150多名親威、部下回到中國朝見進貢,《明史》中稱之為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但年事已高的黃森屏已無精力經(jīng)受沿路的舟車勞頓,也無法承受回到家鄉(xiāng)之后的巨大喜悅,這年的十月在抵達南京后不久就去世了。明成祖在今南京安德門外石子崗東向花村烏龜山地方為其立墓,以王禮賜葬。
位于南京的博尼國王黃森屏的墳冢
正是因為黃森屏、黃森屏妹妹、黃森屏兒子三人對文萊建國時期政局的貢獻和長期影響,所以至今文萊民間還有文萊王室奉黃森屏為始祖的說法在流傳?,F(xiàn)代文萊王室雖然強調(diào)“馬來化”,但也未正式反駁此種說法,相反在不同場合對黃森屏的評價“極為正面”,并將其列入《文萊王室世系圖》中。二十世紀(jì)初,文萊仿效西方創(chuàng)制國旗時,還特意在國旗中加上兩道斜杠以紀(jì)念開國的兩位親王,其中一條指的就是黃森屏。
《文萊王室世系圖》圖中選中部分:ONG SUM PING 即開辟文萊王國的華人黃森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