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瑤族聚居地區(qū)的民間藥熏療法,對不少常見病有較好的療效。熏洗療法為瑤族民間常用的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是以熏蒸療法,乘熱在皮膚或患處先以藥液蒸汽熏,待藥液溫度適宜時再行沐洗。它是借助藥力和熱力,通過皮膚作用于機體,促使腠理疏通,氣血流暢,脈絡調(diào)和,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熏洗時可使皮膚微小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huán)、促進皮膚、粘膜對藥物的吸收。同時由于濕熱的刺激能活躍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提高新陳代謝等。故對許多慢性炎癥及痹癥有良好的良效,對霉菌所致的皮膚疾病,藥物可以直達病所將其殺滅而愈。熏洗療法適應證廣,療效確鑿。患者沒有痛苦是其特點。特別是對不能服藥的患者,熏洗療法更顯示出其優(yōu)越性。
瑤醫(yī)熏蒸療法包括燒煙熏、蒸氣熏和熏洗三法。是用煙霧、蒸氣、藥液溫熏或淋洗肌膚與靈竅的一種古代療法。它具有發(fā)汗、透疹、祛風、開竅、解毒、殺蟲、補虛和止痛等功效。
(一)燒煙熏法
用中草藥燃燒的煙氣治疾病的方法,為燒煙熏法。本療法具有開竅醒神,止咳平喘、祛風止痛、殺蟲滅菌、消瘰拔毒,寬胸理氣等功效,不但適用于實證,亦適于虛證。
【操作方法】
(1)桶熏法:把藥物放在桶內(nèi)(最好盛在瓦盆內(nèi))點燃,使其冒煙而不可著火,令患者坐于桶上熏之。
(2)筒熏法:把藥物放入瓷筒內(nèi)(瓷瓶亦可)點燃,令患者把患處放在筒上,使煙直接熏療患處,或?qū)⑺幬镅兴楹笥眉埦o卷成筒狀,點燃熏之。
(3)室熏法:將藥物放室內(nèi)安全處點燃,密閉門窗,使煙氣彌漫,借以熏療。此法于流行 病季節(jié)用之最佳。
(4)藥紙熏法:將所選用的藥物碾成細末,用較厚草紙卷之點燃出煙,直接熏患處。
(5)香爐熏法:將藥香折成段放入香爐內(nèi)點燃,其煙從蓋上的小孔和香爐四周冒出,用于滅蚊、除濕、辟穢、祛病等。若把香爐蓋去也可直接熏患處。
(6)藥煙熏法:選擇對證的中草藥,研成粗末,裝入煙斗內(nèi)點燃吸之。此法適宜于咳 嗽,亦可用來解郁降逆。
【臨床應用】
(1)咳嗽
羅布麻300克,煙絲300克。將羅布麻葉粉碎成末與煙絲混勻,用旱煙與水煙袋裝煙斗吸之,每次5~8煙鍋,一日4~6次,或自己卷成香煙一次一支,一天3~4支,5~8天為一療程。
(2)冠心病
桔梗0.9克,貝母0.9克,巴豆0.3克。將上藥搗末,裝入煙斗內(nèi),點火吸之。此方對消除胸痛、氣憋療效顯著。
(3)耳閉暴聾
艾末30克,磁石20克燒灰,珍珠煅0.15克,麝香少許,黃蠟融化攤紙上,將藥卷入成筒狀,燒熏患耳,氣通后用艾絨寒耳避風。
(4)產(chǎn)后血暈
取破油紙傘點燃,使煙熏患者口鼻,可使其神醒。
(5)神經(jīng)性皮炎等疾病
蒼術9克,大楓子30克,苦參9克,防風9克,白蘚皮30克,五倍子15克,松香12克,鶴虱12克,黃柏9克。將上藥研碎混合,卷成艾卷狀,以4根合攏點燃熏患處,以不疼痛為度。每日1次,20~30分鐘,30次為一療程。
(6)牛皮癬、魚鱗癬、皮膚淀粉樣變
大楓子、蓖麻子、蛇床子、祁艾各30克、蘇子、苦杏仁各15克,銀杏、苦參子各12克共研細末,用較厚草紙卷藥末成紙卷,燃煙熏皮膚患處。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鐘,溫度以病人能忍受為宜。
【注意事項】
(1)本療法以燃著冒煙為度,一般不宜用火焰熏烤,以免燒灼皮膚。
(2)本療法不宜用穢惡氣味較重的藥物,以免刺激咽喉。
(3)凡高熱、孕婦及出血病人慎用本療法。
(4)咳嗽病人用吸煙法數(shù)日不效者,應改用它法。
(二)蒸氣熏法
利用藥物蒸發(fā)的霧氣熏蒸皮膚,借其氤氳之氣直透腠理,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這種療法叫蒸氣熏法。蒸氣熏法有全身與局部兩種。本療法對體虛邪痼之疾病而不能速愈者,頗為適宜。
【操作方法】
(1)全身熏法:將煎煮好的藥物傾倒入塘瓷盆內(nèi),盆上放一木板,令病人坐在木板上,用布圍住全身及瓷盆,露出頭面,使蒸氣熏蒸全身。
(2)局部熏法:即將患部放在盛有中藥煎劑的塘瓷盆上,上覆毛布,不使熱氣外透,進行熏蒸。
【臨床應用】
(1)顏面神經(jīng)麻痹
去殼巴豆4~8粒,投入50℃白酒250mL中置火上煮沸后,將白酒盛于小口瓶中,乘熱熏健側(cè)勞宮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20分鐘,每日1 次,10次為一療程。
(2)痢疾
烏梅500克,煎湯放桶內(nèi),坐熏肛門,主治噤口痢。
(3)風寒濕痹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
活絡止痛湯:桑寄生、老桑枝各30克,當歸、羌活、獨活各15克,川烏、草烏各6克。加水2000mL,煎煮一小時,濾取藥液,再趁熱加米三花酒100mL,熏痛處,每日1次,每次約30分鐘,每次1劑。功效:通經(jīng)活絡,祛寒止痛?;蚯剀础⒎里L、蒼術各60克,煎汽熏蒸局部關節(jié)。
(4)肝風
霜桑葉250克,煎湯熏全身。主治肝風內(nèi)動,全身或局部麻木。
(5)便秘
烈火煮竹葉一鍋,乘熱傾桶內(nèi),撒綠礬一把,令病人坐上熏之。
(6)痔瘡
冰片、樟腦各3克,開水溶化,趁熱熏患處。
(7)胸痹(肋間神經(jīng)痛)
理氣止痛湯:醋炒青皮、梔子各30克,蒲公英50克,甘草20克,痛甚者加桃仁、紅花各20克;脹甚者加防風30克,枳殼20克,加水煎煮2次,共取混合藥液2500mL,濾取藥液保持在40~50℃之間溫度,用毛巾浸濕透取出擰干,趁熱熏痛處,每日1次,每次約30分鐘,每次1劑。功效:活血通絡、理氣止痛。
(8)小兒麻疹疹出不暢,或欲出不出者
浮萍透疹湯:浮萍、鮮芫荽(香菜)各20克,西河柳15克,蟬蛻10克。均切碎,加入800mL,鍋口用厚紙或濕紗布蓋住。再加鍋蓋蓋上,煮沸。然后令患兒坐在床上蟻帳內(nèi),靠近患兒,使蒸氣由鍋嘴徐徐噴出熏蒸(患兒不必脫衣服)至無氣噴出。每日1次,每次1劑,至麻疹出透為止。功效:解表透疹。
【注意事項】
(1)本療法有宜出汗太多,容易引起感冒、虛脫等。
(2)本療法不宜用體虛多汗,大出血,嚴重貧血、失水、高血壓、精神病等病人。
(三)熏洗法
熏洗法是將藥物煎煮后,先用蒸氣熏療,再用藥液洗身或洗局部患處的治療方法。它借助于蒸氣與藥液的熏洗,起到疏通腠理、散風除濕、透達筋骨、活血理氣的作用。主要用于全身性疾病及目、手、足等局部疾患。
【操作方法】
(1)全身熏洗法:選擇密閉而光線充足的房間,將所需藥物放入鍋內(nèi)煮沸,待蒸氣加熱使室內(nèi)氣溫達40℃左右方可進行治療,一般熏蒸15~20分鐘后,室溫降低,再用溫熱的藥液洗浴,每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
(2)局部熏洗法:將煮沸時的中藥液傾入盆內(nèi)或杯中,把患處放在藥液上熏蒸,若患部面積很小,可在盆上或杯上蓋一有孔的布或蓋,使患部對準小孔熏之,待藥液降溫后,再進行洗浴。
【臨床應用】
(1)早泄
五倍子20克,文火煎30分鐘,再加入適量溫開水,乘熱熏蒸陰莖頭數(shù)分鐘,等水溫降至40℃左右時,可將龜頭浸沒到藥液中,約5~10分鐘,每晚1次,15~20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禁止房事。
(2)脫發(fā)
生地、首烏各30克,黑芝麻梗、柳枝各50克,骨碎補50克,入瓦缽中,水煎,每日一劑,日熏洗3次,熏洗后用干毛巾覆蓋頭部30分鐘,避風寒,5天為一療程,平均5~6個療程見效。
(3)風濕性關節(jié)炎、骨質(zhì)增生等
方1:透骨草、威靈仙、墓頭回各30克,將此三味藥入塘瓷盆內(nèi)煎煮,數(shù)沸后,加入醋200mL、白酒200mL,繼煮二三沸后離火,先熏后洗,用于全身性及局部疾患均可,并治小兒麻痹后遺癥。
方2:當歸15克、雞血藤40克、川芎30克、川斷100克、狗脊100克、巴戟天100克、牛膝50克、葫蘆巴100克、赤芍60克、桂枝100克、兩面針50克、半楓荷100克、王不留行50克,共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3次。治風寒濕痹。
方3:桑枝100克、海桐皮100克、稀簽草30克、海風藤30克、絡石藤50克、忍冬藤150克、雞血藤20克,共煎水,先熏后洗??芍渭毙躁P節(jié)炎(熱痹)。
(4)腳氣沖心
川椒30克、獨活、羌活、木瓜各15克,荊芥穗30克。煮沸,待藥液煮剩一半時,去渣。于避風處熏之,洗之,洗后拭干。后用花椒炒熱包裹熨患處。
(5)骨折后期關節(jié)功能障礙
川斷、黃柏、羌活、秦艽、防風、伸筋草、川芎、乳香、沒藥、桃仁、公英各20克,白芷10克,牛膝、獨活、艾葉、茜草、透骨草、夏枯草各15克,當歸、蘇木、紅花各30克,將藥放盆中加水適當多些,煮沸30分鐘后,用于熏洗,每日2~3次,1劑可用4~6次。用藥后局部出現(xiàn)過敏藥診時停用;嚴防燙傷,局部皮膚不好,甚至有傷口、創(chuàng)面或皮炎者禁用。
(6)骨折
方1:當歸、透骨草、花蕊石、赤芍、天仙藤各15克,蒲公英、蘇木、地丁各12克,沒藥、芙蓉葉、白芨、劉寄奴、生蒲黃各10克,紅花、艾葉、茜草各6克,桂枝5克。本方具有行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于骨折后骨痂形成者及軟組織損傷所發(fā)生的局部瘀血腫脹而疼痛者。
方2:天仙藤、透骨草、鉤藤、雞血藤各15克,白芨、伸筋草、蘇木、赤芍、蒲公英、乳香、劉寄奴各10克,木瓜、紅花、艾葉各6克,桂枝5克。本方具有舒筋活血,通絡散結的功效。可用于骨折愈合無明顯腫痛及軟組織損傷,但有關節(jié)及肢體功能障礙者。
方3:透骨草、川斷、桑寄生各15克,當歸、鉤藤、雞血藤各12克,白芨、海桐皮各10克,澤蘭、艾葉各6克,木瓜、羌活、紅花、桂枝各5克。本方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舒筋活血的功效。應用于骨折愈合或軟組織損傷未復元的筋骨酸軟、關節(jié)受限、肌肉僵凝、肌腱粘連者。
以上三方的熏洗方法:每劑藥加水10000mL左右,煎沸15~30分鐘,過濾去渣,倒入盆內(nèi),趁熱熏洗患處,也可用毛巾浸濕藥液敷于患處。每日1~2次,每次1~2小時。翌日熏洗仍用原湯藥加熱,湯藥減少時可適量加水。春秋季節(jié)1劑藥可熏洗3~4天,冬季可熏洗5~6天,夏季熏洗1~2天即應棄陳更新。熏洗時,可先以熱氣熏蒸,待湯藥降至50~70℃時再浸洗,為使藥力持久,也可用兩條毛巾浸藥,更替溫敷患處。
方4:先用復位板固定,取四方藤、爬山虎、大葉蛇泡勒、小駁骨、紅花地桃花、艾葉各50克,共水煎熏洗。洗畢擦干,再外敷其他接骨藥物,換外敷藥前先熏洗,可促進消腫,加速骨折愈合。
(7)軟組織損傷
方1:當歸、透骨草各30克,蘇木、紅花、桂枝、陳艾葉、川椒 、防風各15克,加水2000mL,煮好后,趁熱先熏損傷部位,當藥液稍涼后再洗局部,每天熏洗3~4次,每次不少于40分鐘。
方2:劉寄奴、寬筋藤、伸筋草、銀花藤、雞血藤、絡石藤各100克,乳香、沒藥各10克、透骨草50克,水煎,熏洗損傷部位。
(8)滑囊炎、腱鞘炎
川烏、草烏各20克,川芎30克,川斷30克,當歸30克,艾葉20克,伸筋草、威靈仙、青風藤各30克,薄荷20克,上肢加桂枝25克,姜黃30克;下肢加木瓜30克,獨活30克。將上藥加水3500mL煎煮,開沸后再煎15~20分鐘,然后將藥液倒入盆內(nèi),先熏后浸洗,每次30分鐘,一日2次,5劑藥為一療程。
(9)膿皰瘡,疔瘡、癤腫未成膿期
銀菊解毒湯:銀花、野菊花各30克,黃柏、大黃各15克,樸硝20克,加水2000mL,煎30分鐘,濾取藥液。接著趁熱熏患處,無蒸氣后浸洗,每日1次,每次1劑。功效:清熱解毒。
(10)痔瘡
方1:冬青樹葉300克,鱉甲(打)100克,五倍子60克(壓碎)。加水2000mL,煮30分鐘。濾取藥液。每日早、晚將藥液加熱熏洗肛門各1次,5天為一療程。具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之功效。但應注意痔瘡出血時不宜熏,熏洗期間忌食辛辣、飲酒及魚蝦螃蟹。
方2:鮮馬齒莧、野菊花、酸藤根各適量。煎湯熏洗, 日二次。
(11)蟯蟲病、頭虱
百部殺蟲湯:百部60克,明礬10克。加水1000mL,煮40分鐘,連渣倒入浴盆內(nèi)。治蟯蟲病,每天晚上9~10點鐘趁熱先熏后洗肛門,拭干,更換內(nèi)褲,每晚1次,每欠1劑,連熏3~5晚。治頭虱,先將整個頭部對準熱氣熏,待熱氣升發(fā)時洗頭,然后用毛巾包裹頭部30分鐘,棄巾拭干頭發(fā),每日1次,每次1劑,連熏洗2天,能殺蟲止癢。
(12)風寒感冒
生姜、蔥白、柳樹枝、桂枝、荊芥各等量,共煎湯,先熏后洗頭面部或全身,得汗而解。
(13)風熱感冒
蔥白、青蒿、李樹葉各適量,煎湯先熏后洗全身。
(14)腳癬
苦參15克、鮮辣椒50克、鮮馬齒莧50克、苦楝葉及枝、果實各50克,共水煎濃汁熏洗患處,日1~2次。
(15)濕疹
九里光60克、黃柏20克、銀花藤50克、蛇床子30克、蒲公英60克、蒼耳子30克、五倍子6克、白鮮皮30克、荊芥30克、防風20克、苦參20克、明礬10克,共水煎湯先熏后洗,日1~2次。
(16)瘙癢
方1:苦參、臭蒿(黃花蒿)各適量。水煮熏洗??芍卫夏昶つw瘙癢。
方2:蛇床子40克、白鮮皮40克、地膚子20克、苦參60克、露蜂房15克、鶴虱30克、大楓子20克、枯礬15克、黃柏15克、大黃30克、杏仁15克,共煎水熏洗,洗后避風??芍晤B固性皮膚瘙癢。
方3:芒硝、苦參、白部、蛇床子、鶴虱各15克,共煎水每晚熏洗一次??芍文信幉筐W。
【注意事項】
(1)全身熏洗法,應令患者先飲用適量糖水或鹽水,然后脫去衣服,進行治療。
(2)全身熏洗時,應隨時注意患者有無異常反應,以防發(fā)生意外,包括感冒、血壓驟降、休克等。
(3)年老體弱、嚴重心血管疾病、孕婦、重度貧血、活動性肺結核等患者,禁用全身熏洗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