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土茯苓”,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它是我國常見的一種中醫(yī)藥材。它主要生長在山坡或林下中,我國的云南、四川、廣東等地分布較多。土茯苓性平,味甘、淡,一般用于治療風(fēng)筋骨攣痛、腳氣、梅毒等病癥。土茯苓雖有很好的藥效,但并不適宜人人食用,那么,哪些人不能吃土茯苓?食用土茯苓又有哪些益處呢?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jīng),具有利濕解毒,健脾胃,護(hù)肝臟,通利關(guān)節(jié)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辈⒂涊d用本品水煨治婦人紅崩、白帶;《本草再新》亦謂之“祛濕熱,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療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療效甚佳,為治梅毒的要藥。
土茯苓配防風(fēng)辛溫上行之性以升脾陽,祛脾胃之濕,伍白芷除濕解毒,化濁辟穢。三藥相伍共奏化濕解毒,健脾益胃,護(hù)養(yǎng)肝臟之功。
現(xiàn)代研究證實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風(fēng)的防治;用于濕(痰)熱所致的其他病癥如高脂血癥、濕疹等亦有良效。
土茯苓的禁忌
1、土茯苓忌米醋。
2、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氣虛下陷、津傷口干者慎服。
3、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土茯苓的療法
1、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
土茯苓200克,桂枝,白術(shù)各150克,甘草100克。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金匱要略》苓桂術(shù)甘湯)
2、治濕瀉
白術(shù)50克,土茯苓(去皮)35克。上細(xì)切,水煎50克,食前服。(《原病式》茯苓湯)
3、治小便多、滑數(shù)不禁
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藥(去皮,白礬水內(nèi)湛過,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為細(xì)末。稀米飲調(diào)服之。(《儒門事親》)
4、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
半夏一升,生姜250克,土茯苓150克(一法四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5、治皮水,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
防己150克,黃耆150克,桂枝150克,土茯苓300克,甘草100克。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
6、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土茯苓250克,澤瀉200克,甘草100克,桂枝100克,白術(shù)150克,生姜200克。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