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涼州郡,甘肅武威郡,湖北武陵郡。
「安」源出
安氏出自西域少數(shù)民族,略有三支﹕一﹕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漢靈帝時安息國(伊朗東北部)太子安清,潛心佛學(xué),來到當(dāng)時的京都洛陽定居(見本網(wǎng)的「安世高」段,其后有安氏。南北朝時又有安息世子來到中國定居,亦為安氏。二﹕為鮮卑族復(fù)姓所改。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fù)姓「安遲」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后,定居中原,代為漢姓「安」氏。三﹕為「昭武九姓」之一。(見「何」姓),安國故址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一帶。一度歸唐朝管轄,唐高帝永徽年間歸附中原,后為安氏。又,唐朝胡人安祿山本姓康氏,冒姓安氏。
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安姓很少為人所知。進入東漢以后,安姓主要活動在中原和河西走廊地區(qū)。唐朝,是安姓發(fā)展比較快的時期,但因安祿山之亂,河南一帶的安姓改了其他姓氏,人口有所減少。宋朝時期,安姓大約有1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9%,排在第九十位。安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占全國安姓總?cè)丝诘?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約占全國安姓總?cè)丝诘?4%,其次分布于陜西、山東、廣西、甘肅、浙江、福建。全國形成了以四川I和豫、冀、晉為中心的安姓聚集區(qū)。明朝時期,安姓人口急劇減少,大約有8萬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貴州和山西兩省,約占全國安姓人口的40%。貴州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人口的21%。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蘇、四川、陜西、山東、河南,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51%。宋、元、明期間,安姓人口減少很多,其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南和東南遷移。全國形成以川貴、晉冀豫為中心的安姓聚集地。
當(dāng)代漢族安姓的人口170萬,為全國第一百一十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4%。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安姓人口由8萬增到170萬,達(dá)21倍,安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間,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態(tài)勢。安姓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安徽、山東、遼寧四省,大約占全國安姓總?cè)丝诘?5%,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龍江、山西、甘肅、陜西、貴州,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37%。河北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總?cè)丝诘?3%。全國形成了以渤海灣地區(qū)為中心,向西抵甘肅和向南達(dá)安徽的延伸形、高比率安姓分布帶。安姓分布很廣,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安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京津冀、晉陜寧、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四川北段、貴州北部、豫魯大部、湖北西北、安徽北部、江蘇西北、內(nèi)蒙古大部、黑吉遼,安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话氵_(dá)到0.24%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dá)0.6%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32.4%,該地區(qū)居住了大約69%的安姓人群。在內(nèi)蒙古東北部、山東東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皖蘇中部、云南、川貴桂大部、重慶、湖南西部、新疆西北,安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12%一0.24%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4%,該地區(qū)居住了大約23%的安姓人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