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親們放心,本公眾號只有育兒干貨!
作為北師大教育學碩士,前繪本編輯的毛豆媽,
寧愿不推送也絕不制造文字垃圾!
毛豆媽03年上大學的時候,有這樣一位舍友。
我第一個進入寢室,她則是最后一個。待我把床鋪、書桌都整理停當,拽著大包小包的她,怯生生的站在門口,額前的碎發(fā)被汗水浸透。我頓時生了憐憫之心,幫她把包裹搬進屋,又指導她如何辦理餐卡,去哪里打水。
誰知道這一幫,卻幫出了我大學幾年很不愉快的記憶。因為從那以后,她幾乎所有的事情理所當然的“需要”我去幫她。
一起準備四級考試,明明有電子詞典,她卻懶得查,非要打斷我的思緒,讓我告訴她單詞的釋義。
天氣太熱,她懶得出門打飯,就“需要”我去食堂幫她帶。
三年后換宿舍,她卻搶先占據(jù)我睡了三年的窗口位置,她睜大眼睛無辜的說:“作為寢室長,難道你不應該照顧我嗎?”
照顧你個球啊!當老子是你奴婢!從此我理智拒絕她,離她遠遠的。
后來我從導師那里聽到一些她成長故事,便明白了她依賴性人格的形成原委。她的父母人為替她過濾所有障礙,她壓根沒有自己面對困難的機會。
英語沒考好?馬上幫她找家教。
和同桌關系不好?馬上找老師,讓同桌調離她的座位。
夏令營吃的艱苦?馬上給她送去親手包的熱氣騰騰的餃子。
這對父母的愛被爭相傳頌,而我心里只有大寫的呵呵。
因為英語沒考好,馬上替她找家教。
——所以她沒有機會自己找到失敗的原因,爭取下一次勝利。
和同桌關系不好,馬上找老師解決。
——所以她沒有能力自己學會解決人際關系的爭端。
夏令營吃的艱苦,馬上給她送飯。
——所以她沒有能力克制自己欲望,也無法隱忍自己不滿,去努力適應環(huán)境。
最近有一個新詞叫做“直升機父母”,意味著父母如同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保護孩子的一舉一動。對孩子超強的控制力,已經為人詬病。
記得毛豆學爬的時候,我要出差。臨行前叮囑毛豆爸,把防撞角貼到桌子四角,毛豆爸正在忙別的,漫不經心的答應了。
五天后我回家一看,防撞角呢?連個影子都沒有!毛豆爸無辜的把手一攤:我早忘了。
轉天我們帶毛豆外出吃飯,飯店里的毛豆和朋友的孩子快樂的圍著飯店的桌子爬來爬去,我細細觀察,發(fā)現(xiàn)這小人兒竟然手腳并用,敏銳的避開尖角,孩子并沒有如我所料的撞到??!
毛豆爸早忘了他有多懶,得意洋洋的說:當媽的總是不肯放手,把自然的環(huán)境做成一個安全的牢籠,對孩子究竟有什么用呢?他從小就沒有應對過挫折困難,該怎么面對長大后的傷害呢?
崔玉濤在一次節(jié)目上也這么說:對于孩子的保護,是要有個度的。過了這個點,就會成了過分保護。
崔玉濤也提到過,不要刻意為寶寶隔離傷害。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寶寶大膽接觸周圍環(huán)境,即使有“小磕碰”也不用過度緊張。
我在小區(qū)里也??吹揭恍├陷吶耍⒆幽呐滤ひ货影櫚櫭?,都能不顧老腿老腳,光速上前,心痛到極點。這事實上剝奪了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你不給她一點時間,讓她先把握跌倒的挫折感,并且試圖自己爬起來,她就不會知道難受是什么感覺,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麻煩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這種細心呵護,表現(xiàn)看關愛到毛孔,實則細思極恐。當任何可能有不確定因素的事發(fā)生時,父母已替孩子筑好圍欄,再通過語言把恐懼感反復灌輸給孩子。這種害怕未知的孩子,如何能成為開拓與創(chuàng)新的人?
英國著名兒科醫(yī)生、兒童精神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看來,要養(yǎng)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非得是完美媽媽,只須當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了。
這篇文章寫到結尾,我想起有位哲人曾經這樣說: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指責;
如果孩子生活在敵意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自衛(wèi);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自卑;
如果孩子生活在寬容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大度;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信任;
如果孩子生活在有愛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分享;
那么,針對今天的“保護過度”父母,我們也可以這樣續(xù)接:
如果孩子生活在保護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依賴;
如果孩子生活在放手的環(huán)境中,他就學會責任;
為了孩子,勇敢的放手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