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淺薄虛浮的“商機”“政績”為目的興建,最終“勞民傷財”“打了水漂”的地震遺址,真正“打了水漂”、失去的,是地震遺址原本應有的“鏡鑒苦難”,能夠提供豐厚“興邦啟圣”正能量的內在精神價值。
持續(xù)的大暴雨襲擊四川,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再次遭受劫難,全城被淹沒,人們對遺址的保護產生擔憂,而同時,有關它的存亡也成為關注的熱點。有學者稱,此舉“勞民傷財”“幾億元打了水漂”。(《第一財經日報》7月11日)
大暴雨的襲擊,究竟具體給北川地震遺址帶來了多大的損失?盡管目前缺乏十分權威可靠的準確統(tǒng)計,但大量的地震遺址投資確實“打了水漂”,并導致了“勞民傷財”后果,顯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而進一步讓人感到痛心和遺憾的是,北川地震遺址被淹并不是一次發(fā)生,而是不斷持續(xù)的“連年被淹”:“2011年汛期,北川大酒店遺址就被淹沒3次”,“2008年9月24日,多處山體滑坡和泥石流,老縣城遺址一半以上被掩埋”。與此同時,連年遭災、“打了水漂”的地震遺址也遠不止一個北川縣,其他許多“5·12”地震遺址也同樣面臨類似的“打水漂”困境。
“5·12”地震才剛剛過去5年,大地震所帶來的深重創(chuàng)傷、遺痛尚未真正痊愈,地震遺址又“連年遭災被淹”。面對災情,我們需要做的,顯然不僅僅只是感傷喟嘆,更須深刻檢討反省。因為目前這種“地震遺址連年被淹”局面,原本并非完全不可預料、不可避免,而很大程度上恰恰正是早就應該也可以預料、避免的結果。這誠如專家指出的,“在北川老縣城那樣惡劣的地形、地勢、地質條件下,如果不建成大型的地上地下排水系統(tǒng),地震遺址是不可能保存的”,“地震災區(qū)的地質災害在震后前5年處于高發(fā)階段,需要20-30年才能下降到震前水平”。
這種背景下,許多地震遺址依然紛紛被斥巨資興建,無疑不能說是純粹的“天災”,更有明顯的“人禍”成分和教訓。比如,在興建地震遺址時,一些災區(qū)地方政府沒能真正尊重科學自然規(guī)律和充分顧及當?shù)貫暮笾亟ìF(xiàn)實需要的教訓,再如,興建地震遺址的目的和動機“不純”的教訓。
作為一種災難遺跡的地震遺址,究竟應該為何而“遺”、打算為人們“遺”留下一些什么,無疑是一個必須深刻思考認真對待的問題。而除了“前事不忘”意義上的紀念、祭奠價值之外,地震遺址所能“遺留”給我們更大價值顯然還在于,其作為“后事之師”的警示、鏡鑒價值,因為唯其如此,面對曾經的地震苦難,我們才可能不僅“哀之”而且“鑒之”,真正做到“多難興邦,殷憂啟圣”。
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以淺薄虛浮的“商機”“政績”為目的興建,最終“勞民傷財”“打了水漂”的地震遺址,真正“打了水漂”、失去的,其實不只是表面的錢財,更是上述地震遺址原本應有的“鏡鑒苦難”,能夠提供豐厚“興邦啟圣”正能量的內在精神價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