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家里的熊孩子家長們總是又愛又恨,沒有哪個孩子小時候是不淘氣的,家長說狠了怕孩子越來膽小,不管把又忍不住心理的“怒火”所以家長們就陷入了這樣一個死循環(huán):抓狂→堅定→后悔→和善,再抓狂→堅定→后悔→和善........
前幾天去表妹家的時候,表妹又談起了他兒子上次沒考好的事,并讓我女兒要好好學習,千萬不要學哥哥。
他兒子放下手里的遙控器就沖著她嚷嚷,'媽,你煩不煩,咱能不提這事了么,唐僧都沒你嘮叨!'
這反映出教育心理學的一個問題:教育超限會適得其反。防止給孩子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不耐煩或逆反抵觸心理。
無論是知識傳授還是思想教育,都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承受限度,切忌啰嗦嘮叨,無限重復。說白點,就是:'要想說出的話有力量,就別嘮叨'。你總嘮叨他,話語自然會被削弱力量。
李玫瑾教授表示,你越管,孩子越叛逆。那么,父母如何通過對孩子說'不'來抑制孩子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叛逆和自私呢?這么做,比你嘮叨一萬句都有用!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yè)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yè)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yè)!'再比如請孩子給家長做一件事情,可以這樣說:'你能幫我把那件衣服拿來嗎?'而不要說'把那件衣服給我遞來。'
這樣,孩子自然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心情會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聽家長的話。
父母要記住,即使再小的孩子,也是應該得到尊重的人!父母怎樣得到孩子的尊重,美國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過:'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yǎng)孩子尊重人的習慣。'
事實上很多人卻常常忽略這一點,總認為他還是個小孩子。在潛意識中,有的家長可能我們有權利也有責任約束他的一切。殊不知,這樣不僅會阻礙孩子的成長,而且常常傷害了孩子的自尊還不自知。長此下去,不僅會影響父母和孩子的和諧關系,甚至還會使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而家長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想借此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擔心孩子有什么事瞞著家長,有利于及進教育。
家長的想法沒有錯,因為孩子畢竟是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導的。但是,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解孩子嗎?有!那就是多和孩子交朋友。讓他敞開心扉,主動和聊他的'隱私'。
家長平時應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系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家長都是個矛盾體,一方面明明知道人無完人,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而另一方面卻時刻要求自己的孩子變成完美小孩......
所有的父母都該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們了解: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不僅不可怕,還會成為我們吸取經(jīng)驗教訓、得到更深層次學習的好機會。善于教育孩子的服務,一定都會'聽'孩子的話,而這也正是很多家長會忽略的一點。
給孩子述說自己的機會,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這也決定了孩子是否能建立對你的信任,進而也影響了整件事的解決。
因此,當孩子犯了錯,最重要的不是懲罰,而是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意義的。
大人的一言一行,無意中會引導孩子對其注意,進而模仿、嘗試。所以家長要率先垂范,從自身做起,平時做人做事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使孩子的品德與智力良性發(fā)展。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么樣完全取決于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3-6歲也是培養(yǎng)孩子優(yōu)秀人格、優(yōu)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對于這個時期,無論家長有多忙,都不可缺席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
帶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陪孩子一起讀書。書籍是陪伴孩子最好的禮物,對孩子也是一生受益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