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是三焦氣化不利 , 水液在體 內(nèi)運化輸布失常,停積于某些部位所形成的一類病證。 因中氣虛寒 、 陽氣不運, 肺 、 脾、 腎三臟 功能障礙 , 三焦氣化無權(quán) , 津液敷布失調(diào), 導致水濕飲邪不能正常地運化排出, 留著體內(nèi)而成?!?金匱要略》 根據(jù)水飲停 積的部位分為痰飲 、 懸飲 、 溢飲 、 支 飲 四類 。 又以長 期 留而不行 的為 留飲 、 伏而不去的為伏飲 , 實際仍屬四飲范圍。 《 金匱要略》 的四種痰飲證是痰飲病辨證論治的綱要。 由于飲為陰邪 , 遇寒則聚 , 得溫則行, 所 以《 金匱要略》 提出“病痰飲者 , 當以溫藥和之” 的治療原則 , 結(jié)合痰飲病正虛邪實的病機特點, 分別標本緩急 的主次, 根據(jù)表里虛實的異同, 分別處理。
1、溫 陽化飲解 眩 冒
《 金 匱要 略 》 : “心 下 有 痰飲 , 胸脅 支 滿 , 目眩 , 苓 桂術(shù)甘湯主之。 ”心下即胃脘 , 飲停 胃中, 故胸脅支滿。五臟 六腑 之 精 皆上 注 于 目, 今脾 胃氣 機 不利 , 運 化 失權(quán) ,則水精不能上布 , 清陽受阻, 濁陰不降, 故頭暈 目眩。 在治療上以苓桂術(shù)甘湯 , 溫脾 陽以行氣化飲 , 待 中陽健運, 氣機通調(diào), 則水濕之飲邪就能化津四布, 從小便而去, 實為“ 溫藥和之” 的代表?!?心下有支飲 , 其人苦眩冒 , 澤 瀉湯 主之 。 ”脾 土為濕 所 困 , 飲邪 中阻 , 清 陽不升 ,故 頭暈 目眩 , 以澤 瀉湯 培 土利 水 。白術(shù) 之 甘溫 補 脾 培土 , 則痰 不生 ; 澤瀉 之甘 成人 腎利 水 , 則 飲不 蓄 , 導水下行 , 則濁陰降而清陽升 ,眩冒可止。
苓桂術(shù)甘湯和澤瀉湯合用治療梅尼埃病 , 該病患者眩暈發(fā)作時常伴有惡心、 嘔吐、 出汗、 面色蒼 白、 眼球震 顫 , 眩暈常 突然 發(fā)作 , 發(fā)作前 耳 鳴增 加 , 聽力 驟減 , 耳 內(nèi)有 飽 脹感 , 每次 眩 暈發(fā) 作 數(shù) 小 時至 數(shù) 天 ,發(fā) 作 間歇 期長 短不 一 , 大多為數(shù) 月 1 次 , 也有 1 周數(shù) 次者。根據(jù)患者眩暈、 耳鳴、 惡心甚則嘔吐、 胸脅滿悶、 舌質(zhì)淡 、 苔 白或 白膩、 脈細滑等主癥 , 辨為脾陽不足, 蒙閉清陽, 飲邪 中阻 , 如果辨證準確, 及時給予二方加減治療 , 往往 收到 良好效 果 。
2、攻逐水 飲 消胸水
懸飲的病位在胸脅 , “飲后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 ,謂之懸飲” ?!?脈沉而弦者 , 懸飲 內(nèi)痛” 。蓋兩脅為陰陽氣機升降之道 ,水 流脅間, 絡(luò)道被阻 , 升降失常 , 故脅痛 。 水飲 上迫 于肺 , 則 咳唾 , 肋 間脹 滿 , 氣 短息促 。 水結(jié)在里 , 故脈沉 弦 。 在正 盛邪 實之 際 , 可攻 逐水 飲 , 使 胸脅之水從大小便瀉下而去。本方應用的關(guān)鍵在于藥物的制作、 煎服方法 , 由于芫花、 甘遂、 大戟攻下逐水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 因此必須以丸散入藥。 另外由于此三藥藥性強烈, 刺激消化道黏膜 , 故用 10枚大棗煎濃湯 , 沖服 芫 花 、 甘遂 、 大戟 的藥 末 , 可 以保 護 口腔 、 食 道 、 胃的黏膜 , 使 藥物 僅產(chǎn) 生 瀉 下逐 水 作 用 , 不致 引 起惡 心 、 嘔吐等癥狀 。
芫 花 、 甘 遂 、 大戟散 劑 的制法 是 , 三 藥分別 研末 , 過篩后 , 分別稱重, 各取等量混合, 體質(zhì)強壯者服 1. 5~2g , 瘦弱者服 0. 8~1g ?,F(xiàn)代一般將藥末裝膠囊 (裝膠囊時要注意清理膠囊外, 以免刺激消化道 ) , 每個膠囊裝藥末約 0. 4g , 第一次一般服用 4 個膠囊。 “若下后病不除者 , 明 日更服加半錢 匕” 。 第 2 日服用時需要加量,一般一次增加兩個膠囊 , 由于藥物可產(chǎn)生快速耐藥性 ,如 果 第 2 日服 用 時 不加 量 則 不 能產(chǎn) 生 預 期 的 瀉 下 作用 , 在臨 床一般 囑 患者連 服 2 天 , 第 1 天 服用 4 個膠囊 , 第 2 天 服用 6 個膠 囊 , 然 后 停 藥休 息 1 周 , 如 果胸水 未排 除 干凈則 可繼 續(xù)加量 用 藥 1 次 。服 藥時 間是“溫 服之 , 平旦 服 ”。晨起 空腹 服藥 , 藥后 當有 “快利 ”數(shù) 次 , 藥后 2~3 個小時患者開始出現(xiàn)腹痛 , 腸鳴腹瀉 , 一般腹瀉 3~4 次即自行停止 , 先為軟便 , 后為稀水樣便 ?!暗每煜吕?, 糜粥 自養(yǎng)” 。 下利后宜少量多次服用大米粥以恢復 胃氣 。本方藥性峻烈 , 易傷正氣 , 不宜連續(xù)服用 , 更 不 能“ 日服 二次 ” 。
至于“夫有支飲家 , 咳煩胸中痛者 , 不卒死 , 至一百日或一歲 , 宜十棗湯” , 指 的應該是慢性包裹性胸腔積液, 病程長, 患者體質(zhì)已虛 , 胸水難以速去, 用十棗湯效果亦不佳 。需要強調(diào)的是 , 對于結(jié)核性疾病 , 中醫(yī)藥有一定療效 , 但必須配合西藥 , 持續(xù)而不間斷的抗癆治療6~ 18 個 月 , 才 能真正 治 愈 。 本方 還 可用 于結(jié) 核性 腹 膜炎腹水、 肝硬化腹水的治療 , 對于肝硬化腹水 , 一般第1 次用藥效果較好 , 療效可維持 1 個月左右 , 以后再用則療效逐漸降低 。對于癌性胸水 、 心力衰竭胸水 、 營養(yǎng)不 良性胸水 , 以及已形成包裹之慢性胸膜炎胸水等 , 均非 本方 所 宜 。
3、通 利二 便抗 心 衰
“ 膈間支飲 , 其人 喘滿 , 心下痞堅 , 面色黧黑 , 其脈沉緊 , 得之數(shù)十 日, 醫(yī)吐下之不愈 , 木防己湯主之 。 虛者即愈 , 實 者 三 日復 發(fā) , 復 與不 愈 者 , 宜 木 防 己湯 去 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其病機為水飲停于胸膈 間, 肺 胃氣機受阻 , 上逆為喘滿 , 壅滯于中則心下痞堅 。飲邪停聚, 氣血不和, 榮衛(wèi)失調(diào) , 則面色黧黑 , 脈沉而緊。蓋心下痞堅 , 飲邪停聚 , 原為實證 , 可用逐飲峻劑, 使飲去則痞消, 但使用吐下諸法攻之不效 , 皆由于正氣已虛 。故用木防 己湯補虛清熱 , 散結(jié)行水。若服后輕快一時, 不久又復發(fā)者 , 是飲 邪凝結(jié)成聚 , 木防己湯已不能勝任 ,宜加用攻里利水之劑 , 故去石膏加芒硝峻開堅結(jié) , 通利二便 , 加茯苓通利水道 , 使飲邪從前后二便分消。本證屬支飲久病 , 正虛邪實 , 治 當扶正祛邪 , 然攻補多少 , 又須謹慎從事不可 冒失 。 在虛實難辨的情況下 , 應該以虛為主, 先 以木防己湯補虛利水 , 以探情況。 若是虛證 ,自可見功 ; 若進藥后病勢雖減 , 但不久病復如故 , 再服原方無效者 , 說明病重 , 必須溫通破堅 , 以散內(nèi)結(jié)之飲邪 ,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湯治之 。
結(jié)合現(xiàn)代醫(yī)學臨床與實踐 , “其人喘滿” 即端坐呼吸之態(tài) , “心下痞堅”乃肝脾腫大之象 , “ 面色黧黑”是心力衰 竭 缺 氧 的紫 紺 面容 , 以上 三 癥 , 敘 述 簡 而 精 , 實 為慢性 風 濕性 心 臟 病 、 肺原 性 心 臟 病伴 發(fā) 心 力 衰 竭 的 必有癥狀。 其它伴隨癥狀如水腫、 小便不利 、 咳唾泡沫痰 、口舌干燥而不喜飲 、 舌絳唇青等也很常見 。病情危重 ,掌握虛實緩急 , 是治療成敗的關(guān)鍵。 辨證是否可以使用木防己湯加減的要點 , 是“脈沉緊” , 說明雖已出現(xiàn)心力
衰竭 , 但心搏尚有力量 , 如果脈沉微或結(jié)代則非本方所宜。 當根據(jù)陰陽盛衰情況選用真武湯或生脈散等方 。 如認證準確 , 本方療效頗佳 。方 中芒硝可 以用到 30g , 在本方中 , 芒硝的利水作用是通過通利大便產(chǎn)生的 , 作用和緩 , 療效肯定 , 副作用小 , 既不引起腹痛 , 也不引起脫水 , 因為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鈉 , 其 中的鈉離子可以起到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的作用。 關(guān)于防己, 其味苦辛性寒 , 歸肺、 膀胱經(jīng) 。本品苦寒降利 , 能清熱利水 , 善走下行 而泄下焦膀胱濕熱 , 尤宜于下肢水 腫, 小便不利者。由于馬兜鈴科 的廣防己和陜西漢中產(chǎn)的漢中防己含有馬兜鈴酸 , 有一定 的腎毒性 , 在治療本病 時不宜使用 。而 防 己科 的漢 防 己 (粉 防 己) 則 不 含 有 馬兜 鈴 酸 , 而 且有 明確的利尿作用 , 可以放心使用 。
慢 性支飲 , 常見于肺心 病心力衰竭 , 患者肝脾腫大, 腹水 , 甚至全身水腫 , 喘憋不能平 臥, 可 以用本方加黃芪、 蒼術(shù) 、 白術(shù) 豬苓 、 茯苓、 葶藶子治療 , 常可收到 良好效果 。
①: 王 某 , 男 , 29 歲 。 主訴 胸 悶 、 咳嗽 2 周 。患者2 周前無 明顯誘 因出現(xiàn)胸脅滿 悶不舒 , 咳嗽 , 少痰 , 初起 未予 重視 , 后 癥 狀逐 漸加 重 , 遂來 就診 。 刻 下癥 見 : 胸悶氣憋 , 咳嗽 , 咳少 量 白痰 , 易 咳 出 , 不發(fā) 熱 , 疲乏 無力 ,納少 , 眠差 , 二便調(diào) 。 舌紅 、 苔薄黃膩 , 脈滑細。 查體 : 胸廓對稱 , 左中下肺 叩診濁音 , 右肺叩診清音 , 左中下肺聽診呼吸音消失 , 右肺呼吸音正常 , 未 聞及干濕噦音 。心率 72 次/ 分 , 律齊 。 理化檢查 : X 線胸片提示: 左側(cè)胸腔 積 液 , B 超 提 示 : 左 側(cè) 胸 腔 大 量 胸 水 , 最 深 處11. 9cm。結(jié) 核 菌 素試 驗 ( PPD) 強 陽性 , 血 沉 ( E SR )39mm/ h, 痰抗酸桿菌( 一) , 抗結(jié)核抗體( + ) 。診斷: 結(jié)核性滲出性胸膜炎 。中醫(yī)診斷 : 懸飲 , 飲停脅下。予異煙肼 、 利福平 、 乙胺丁醇三聯(lián)抗癆治療 。 因患者懼針 , 故用十棗湯瀉肺逐水 。 將等量的芫花、 甘遂、 大戟粉 , 混合攪拌均勻 , 裝入空心膠囊 , 每 日晨起用濃煎的大棗湯送下 , 第 1 天服 4 粒 , 以后每 日增加兩粒 , 連服 3 天。 藥后患者每 日大便 3~4 次 , 稀水樣便 , 3 天后復查 , B 超提示 : 左側(cè)胸腔積液明顯減少 , 最深處 5. 1cm。停服十棗湯 3 天 , 服用六君 子湯調(diào)養(yǎng)脾 胃, 再次連續(xù)服用 3 天,從每次服用 6 粒膠囊開始 , 停藥后復查 , 胸水消失。
②: 劉某 , 女 , 71 歲 ??人?、 咯痰反復發(fā)作 40余年 , 伴 喘憋 3 年 余 , 加重 3 天 。 患者 40 年前 因受 涼感 冒出現(xiàn)咳嗽、 咯痰等癥狀 , 自服化痰止 咳藥 物后癥 狀緩解 。 以后每年冬季反復發(fā)作。 3 年前患者受到農(nóng)藥氣味刺激后咳嗽、 咯痰癥狀加重 , 伴喘憋, 西醫(y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 肺氣腫 、 Ⅱ型呼吸衰竭、 肺原性心臟病、 全心 衰竭 、 心功能 Ⅲ級 , 反復多次住院治療 。 此次就診 , 咳嗽咳痰 , 痰 量多 色 白質(zhì) 黏 , 不易 咯 出 , 喘憋胸 悶 , 夜 間 陣發(fā)性呼 吸困難 , 頭暈 , 惡心 , 納呆 , 脘腹脹滿 , 眠差 , 小便少 , 大便 不暢 。舌質(zhì) 淡紫 , 有瘀 斑 , 舌苔少 , 脈沉 弦 。查體 : 血 壓 130/ 80mmHg , 口唇 紫 紺 , 頸 靜 脈 怒 張 , 肝 頸靜脈 回流征( + ) , 桶狀胸 , 雙肺叩診呈過清音 , 雙中、 下肺可聞及中水泡音。 心音遙遠 , 心率 89次/ 分 , 律齊 , 雙下肢水腫。理化檢查 : X 線胸部正位片 , 慢性支氣管炎并肺部感染 , 肺大泡 , 兩側(cè)胸膜肥厚粘連。 心臟彩超 : 主動脈硬化, 左房肥大 , 二尖瓣關(guān)閉不全, 右心肥大, 三尖瓣 關(guān) 閉不 全 , 主 肺 動脈 增 寬 , 肺 動脈 中度 高壓 , 右 心 功能 低下 。腹 部彩 超 : 肝 大肝 瘀血 , 膽囊 壁水 腫 , 脾 大 , 腹腔積液。中醫(yī)診斷 : 喘證; 虛實夾雜、 心 腎陽虛、 水凌心肺 。 由于久病 少 陰心 腎之 陽虛衰 , 不能 制水 , 寒水 上泛 ,則水飲凌心侵肺 。 治宜溫陽益氣, 利尿平喘。 方用木防己去 石 膏 加茯 苓芒 硝 湯加 減 : 紅 人 參 10g (另 煎 沖兌 ) ,桂枝 6g , 漢防己 10 g , 豬苓、 茯苓各 30g , 生白術(shù) 15g , 澤瀉 10g , 生姜 15g , 炮 附子 10g , 葶藶 子 30g(包 煎 ) , 益母草 15g , 芒硝 15g (分沖) 。 4 劑水煎服 。 服藥后患者每 日大便 2~3 次, 不成形便 , 藥后腹脹 , 雙下肢水腫明顯減輕 , 夜問咳嗽, 喘息次數(shù)減少 , 上方加炙紫菀 15g 、 款冬花 15g , 又服 7 劑, 諸癥 明顯減輕 , 繼用上方加減治療月余 , 患者病情明顯緩解而出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