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啟膈散加減方
丹參 12g ,郁金 12g ,茯苓 15g ,沙參 15g 川貝 12g ,荷葉帶 6g ,砂仁 6g
若胸悶較重者,加全瓜蔞、陳皮、半夏、天南星;口干咽燥者,加玄參、天花粉、蘆根;郁久化熱,心煩口干者,加梔子、黃連;胃失和降,泛吐痰涎者,加半夏、陳皮、旋覆花、檀香、降香。
②行氣散結(jié)方
清半夏 9g ,陳皮 15g ,制膽星 9g ,青皮 15g ,莪術(shù) 12g ,白花蛇舌草 30g ,茯苓 24g 白術(shù) 15g ,雞內(nèi)金 24g ,青礞石 24g, 木香 9g ,生甘草 9g
③ 李氏等中晚期食管癌生半夏10g,石見穿30g,礞石10 g,急性子20g,莪術(shù)20g,伴乏力、體虛者加炙黃芪、太子參:胸痛明顯加延胡索、郁金;嘔吐明顯加川黃連、生姜、蘇梗;納差消瘦者加炒谷芽、炒麥芽、六曲、淮山藥。
④ 星半通膈散( 生半夏12g,制南星15g,代赭石20g,露蜂房10g,丹參15g,干蟾皮10g,共研末,每次10g,每天3次,21天為一療程。
⑤鵝管通膈湯:鵝管石30g,母丁香5g,代赭石20g,旋覆花12g,急性子15g,女貞子15g,黨參20g,當歸12g,麥冬12g,沉香6g,炙甘草6g,生黃芪30g,北沙參24g,威靈仙30g,仙鶴草30g,枸杞子
15g,生薏苡仁40g,守宮10g,王不留行10 g,麻仁6g。
⑥ 益氣養(yǎng)陰化痰祛瘀湯:太子參15g,南沙參15g,北沙參15g,麥冬15g,陳皮10g,半夏10g,莪術(shù)10g,半枝蓮15g,白花蛇舌草30g,炙甘草6g,雞內(nèi)金15g,炒麥芽15g,炒谷芽15g。隨證加減:氣虛不足的加用炒白術(shù)15g,山藥30g;陰虛內(nèi)熱、津枯血燥的加用天冬15g,五味子10g;脾虛不健、痰濁內(nèi)蘊的加用茯苓10g,薏苡仁30g;血瘀癥狀較明顯的選用當歸10g。
⑦中藥聯(lián)合化療
楊氏認為氣滯是形成食管癌的重要原因,而氣滯又與肝密切相關(guān),提出疏肝降逆法配合DF方案治療晚期食管癌,方用旋覆代赭湯加減:旋覆花15g,代赭石12g,半夏12g,人參6g,當歸10g,白芍9g,陳皮9g,柴胡12g,郁金9g,川楝子15g,瓦楞子12g,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治療1周為1 療程。馮氏啟膈散加減聯(lián)合化療治療食管癌:丹參12g,郁金12g,茯苓15 g,沙參15g,川貝12g,荷葉6 g,砂仁6g。若胸悶較重者,加全瓜蔞、陳皮、半夏、天南星;口干咽燥者,加玄參、天花粉、蘆根;郁久化熱,心煩口干者,加梔子、黃連;胃失和降,泛吐痰涎者,加半夏、陳皮、旋覆花、檀香、降香。
⑧中藥聯(lián)合放療
消噎湯:山豆根15g,黃藥子15g,蜈蚣2條( 焙干、研末、沖服) ,穿山甲15g,膽南星12g,生半夏12g,黃芪15g,靈芝15g,每天1劑,早晚空腹服。 杜氏生津增效湯( 黃芪、北沙參、石斛、女貞予、黨參、何首烏、雞血藤、七葉一枝花、石見穿、龍葵、半枝連等) 治療食管鱗癌。
⑨ 柳氏等針對不適合手術(shù)與放化療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扶正消癌湯( 黨參15g,當歸12g,生地15g,石斛15g,天花粉15g,三七10g,威靈仙15g,僵蠶15g,半夏12g,茯苓20g,柴胡10g,白術(shù)10g,甘草10g,每日1 劑,水煎服,每同3次溫服,治療3個月為1療程。) 治療25例患者,結(jié)果痊愈11 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