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加茯苓湯出自《金匱要略》為醫(yī)圣仲景之方。所治證為“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暈者”,臨床應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二例嘔吐,真可謂桴鼓相應。
例一李氏,女,60歲,卒然嘔吐一周,經(jīng)上消化道造影檢查為慢性胃炎,經(jīng)靜脈輸液無效,其家屬要求服中藥治療,癥見:嘔吐清水痰涎,身困乏力,聲低氣怯,舌淡苔白,脈弱。辨證為脾虛不運,飲停中焦,方擬小半夏加茯苓湯加紅參。
法半夏12g、茯苓30g、紅參15g、生姜30g,二劑水煎服。
病人服藥后,嘔吐消失,稍能進飲食,用香砂六君了丸善后而安。
例二呂某,男,54歲,因感冒后出現(xiàn)嘔吐,經(jīng)靜滴青霉素,西米替丁、維生素B6等藥物,癥狀不見好轉,前來診治。癥見:嘔吐清涎,不能食,舌淡,苔白,脈弱,辨證為脾虛不運,飲停膈間,擬小半夏加茯苓湯加紅參。
法半夏15g、茯苓30g、紅參15g、生姜30g,一劑,水煎服。
患者取藥后,擔心病重藥輕,勸其藥癥相符,服后應安,病人聽從醫(yī)囑。一服之后,病人前來,喜顏相告服藥之后,嘔吐即止,要求開藥善后,藥用四君子湯二劑,鞏固善后。
小半夏加茯苓湯適應證的病機,為“膈間有水”,即飲停中焦,飲停于胃則胃失和降反而上逆,故突然發(fā)生嘔吐,由于水飲停積,故心下痞,清陽不升,則頭目昏眩,水氣凌心,則心悸,凡此諸癥為“膈間有水”之故,因此嘔吐為主癥,特點為“卒嘔吐’’,還伴有嘔出清水痰涎等癥。經(jīng)方在臨床應用,真是藥簡而效宏,重點是“但見一癥便是”此癥應是主癥,如藥癥相符,則療效桴鼓相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