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方各地的抗洪防汛陣仗讓人不禁發(fā)問,今年的汛情能與1998年相比嗎?其實今年以來,國家防總負責人已多次強調今年“發(fā)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以防御‘98+’長江特大洪水為目標”、“做好應對大災的準備”。
如此提前的嚴陣以待,這是為什么呢?這里藏著個幕后黑手,那就是厄爾尼諾。被強行科普了這么多年,你了解厄爾尼諾到底是怎么回事嗎?
回 答這個問題,咱們先從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的風說起。受高低緯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影響,赤道南北兩側常年刮的都是偏東風。但是,每隔2至7年,赤道附近太平 洋上的偏東信風總會突然減弱一下。不要問為什么,科學家也說不準原因??傊?,風一減弱,就讓被風吹著往西太平洋流動的表層溫暖海水失去了西行的動力,溫暖 海水便開始向原本偏冷的太平洋中部和東部回流,并阻擋了此處深層冰冷海水的上涌,最終導致這塊區(qū)域海溫的異常偏暖。由于這種現(xiàn)象最嚴重的時段往往在圣誕節(jié) 前后,它便得了個原義為“圣嬰”的名字——厄爾尼諾。
為了判斷厄爾尼諾是否發(fā)生,氣象學家們還專門找了最容易“發(fā)燒”的4塊地區(qū)劃為指標海區(qū),命名為NINO1、NINO2、NINO3和NINO4,并制定了海溫距平指數(shù),當海溫偏高0.5℃以上,并持續(xù)6個月以上,就認定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網
事 情到這還沒完。要知道,溫暖的海水也會烘熱該海域上方的空氣。以往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表層因為有溫暖海水堆積,空氣被烘熱,以上升氣流為主,容易形成降 水;東部海溫低,捂不暖空氣,就以下沉氣流為主,多干燥晴朗天氣。這樣在垂直于赤道的面上,就形成了一個名為沃克環(huán)流的大氣環(huán)流。
可是厄爾尼諾的出現(xiàn)讓沃克環(huán)流減弱甚至調了個個兒。于是,太平洋東側的秘魯一帶因為海溫升高,下沉運動減弱、甚至轉為上升,降雨增多;與此同時印尼、菲律賓一側的上升運動減弱、甚至轉為下沉,降水減少。
正常的沃克環(huán)流
厄爾尼諾影響下的反向沃克環(huán)流
問題來了,遙遠赤道和太平洋上的事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快回想一下,初中地理課本里有個送分題:副熱帶高壓和我國汛期。
西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影響我國汛期雨帶分布的主要推手。一般來說,4、5月位置偏南,我國雨帶位于華南一帶,這就是華南前汛期;6、7月加強北上,雨帶推到 長江中下游一帶,這就是梅雨;8月繼續(xù)加強北上,就到華北、東北,這就是北方的雨季;到了9月,副高回撤,一年任務搞定!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網
這 個副熱帶高壓的主體正好位于太平洋上空,一旦厄爾尼諾出現(xiàn),經過海氣相互作用,這個進程就會被“攪亂”!研究表明,厄爾尼諾容易讓副高加強、西伸,促使大 量的水汽從海上輸入我國,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產生大范圍的強降雨,有時又會使副高容易穩(wěn)定在某一區(qū)域,雨帶走不動,降水一集中,洪澇就發(fā)生了,而在雨帶 無法抵達的地方,就會發(fā)生旱情。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有一定的滯后效應,雖然在春季厄爾尼諾本身已開始消退,但其作用可持續(xù)到夏天,從而給季風氣候的我國帶來 嚴重的洪澇災害。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出現(xiàn)過兩次很強的厄爾尼諾事件,就是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現(xiàn) 在,2015-2016年又出現(xiàn)了與此相似甚至更強的厄爾尼諾事件(如下圖紅框所示)。而且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以來,影響我國降水的副熱帶高壓,無論是位 置、強度也都與98年非常相似。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網
雖然由于厄爾尼諾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我們暫時無法預測它后續(xù)的影響區(qū)域和影響方式,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南方已明顯多雨,這與1982-1983和1997-1998年的情況相似。(注:臺灣地區(qū)數(shù)據(jù)暫缺)
聯(lián)系客服